如此呆萌可爱的猫头鹰,为什么成了古人眼中的不祥之鸟?_猫头鹰_酒器_商代

商代遗留很多青铜卣[yǒu酒器],其中很多为“鸮[xiāo]卣”。

“鸮”即鸮鸟,就是通常所说的猫头鹰。

“卣”是起源于商代的酒器。

“鸮卣”即以猫头鹰为形象铸造的青铜酒器。

《周礼》记载:“庙用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修’读‘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

“中樽”亦称“中罇”,是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

山西博物院珍藏着一件商朝时期的鸮卣,是该院镇院之宝之一。

出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山西吕梁石楼县二郎坡村。

器物通高十四厘米,制作工艺精美,以鸮鸟为造型,以花纹装饰,鸮首为盖子,上有把手;鸮体为器身,四足鼎立。

展开全文

两只小猫头鹰背靠背站立,形象呆萌可爱。

2011年,有网友将这只鸮卣照片传到网络上,酷似网络游戏中“愤怒的小鸟”的形象,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追捧,被评为2011年“最萌的文物”。

鸮卣铸造于商代晚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考古学术价值。

其实在古人看来,猫头鹰是一种不祥的鸟类。

俗语有云:“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

《东周列国志》记载:“此鸟名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

说的是:猫头鹰白日看不见泰山,夜晚却视力极佳,明朝秋毫;小的时候它妈妈喂养它长大,等到长大了却啄食它的妈妈,这种鸟也叫“不孝鸟”、“不详鸟”。

也因此,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捕食这种动物。

既然古人认为鸮鸟不详,为何还以“鸮”作“卣”呢?

这是因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诸多猫头鹰造型的器物,反映出上古时期一种图腾崇拜的痕迹。

距今五六千年时期的先民,发现鸮鸟在夜间可以捕杀猎物,因此极其崇拜,希望这种神奇的鸟类会赋予人类神奇的力量,于是开始以鸮鸟为图腾。

石楼县二郎坡村,地处红山文化遗址范围。

崇拜鸮鸟的红山文化影响一直延续到商周时期。

在商朝时期,人们对鸮鸟还是蛮喜爱的,商代青铜器有大量鸮卣,正是先民崇拜鸮鸟的实物证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