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年末国剧王炸_半夏_演员_角色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谈心社

(ID:txs163)

作者 | 谈心社社长

演艺圈有这样一类演员。

他们行事低调,只在角色上下功夫,每每出来贡献一两个经典角色后,就又回归生活。

李光洁就是其一。

他的演艺之路从高光中开启——

大二时被张黎导演选中,在《走向共和》中饰演光绪皇帝。

二十五岁时,就拥有了人生第一部主演电影,由第五代导演顾长卫执导的经典作品《立春》。

图源:《立春》

此后二十多年里,又不断挑战各类角色,凭借演技深入人心,坚守演员的初心。

这个冬天,又凭借两部口碑佳作《风吹半夏》《县委大院》,刷屏全网。

将企业高级管理者赵垒,与基层干部曹县长,演绎出不同的人物弧光。

借此机会,明星谈心社邀请到演员李光洁,和他聊了聊关于演员的作品与心态。

以下是李光洁的自述。

‍关于“风吹半夏”‍

展开全文

看到很多网友评价《风吹半夏》的赵垒是“霸道总裁”。

其实我觉得大家用特别简短的词汇去形容一个人物,有时候很直接明了,但有时候又会稍显粗暴。

我接了赵垒这样的角色,没有定义过他是霸道总裁。

我只是从人物性格、办事逻辑、言行举止去入手,不太会从“霸道总裁”、“暖男”这些词语去进入一个人物,也不太会去把这个人物往这方面归类。

赵垒是这样一个人,恢复高考之后,赶上第一批出国热,在国外念了大学研究生,后来在一家外企,一点一点坐上了高级管理者的职位。

我们把这些背景都捋清楚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应该去搜集什么样的一些素材,来填补我们的人物。

先从外部去入手,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心理状态。

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填补这些内容,就会离“完成一个人物”越来越近。

《风吹半夏》中每个角色共同的特质就是旺盛的生命力,他们都折射了一个时代。

所有演员跟自己角色的匹配度都非常高。

可以说,当我知道许半夏这个角色是赵丽颖出演的时候,我觉得剧组选演员的眼光太毒辣了。

我之前看过她的作品,但没有合作过。

在这次合作中,我感受到她的情感特别真挚,爆发力也很强,情感浓度也很高。

她有很多细节,你能看到她的处理非常用心,对剧本吃得也很透。

我一直都认为,表演是互相搭台阶合作的关系。

就像赵垒没有按半夏的意愿拍卖下沈二钢,他们在家里有一段非常激烈的争吵。

我们两个人在情绪很高的时候完成了那场感觉要分手的戏,但凡有一方不到位,就不可能达成一个互相对等的关系去争吵。

所以好的演员是会帮助你去完成想象的,甚至给出超过你想象的表演状态。

再说回角色,赵垒和半夏的爱情是纯粹的,他们的爱情用“势均力敌”、“双向奔赴”等等这些词汇都是很准确的。

好的感情,一定是要相互支撑成为彼此的力量。

尤其是像半夏和赵垒,他们不是谁依附于谁、谁属于谁,而是都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去,完成了 1+1>2的情感关系。

所以他们之间的力量感,能够让他们的情感持续得更久,奋不顾身却又很理智。

剧里有场戏,半夏看到同学的女朋友帮他拿吃的,就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去替赵垒拿吃的;

赵垒过去跟她说,你不用成为任何人,你就轻松地做你自己就好。

两个人之间,欣赏与理解对方,让对方成为最自然、最自如的自己,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爱情模样。

演员,要热爱生活

《风吹半夏》和《县委大院》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一个是基层干部、父母官,区别还是挺大的。

在拍《县委大院》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导演,我演得像不像一个县长?

导演会给我们很大的鼓励,他说全国那么多县,谁规定县长就必须得是什么样子呢?没有人规定。

县长也是人,你只要真诚地去呈现这个角色,那你就是这个“县长”。

看到网上有评论说,近几年掀起了一股“年代戏”热,《风吹半夏》《县委大院》都在此列。

其实我更多愿意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题材。

演员拍戏,如同吃饭一样,我们获取营养的时候不能偏食,肉要吃,素菜也要吃,否则营养是不均衡的。

演员也是这样,不能只拍现实主义题材,可能玄幻也会去拍。

这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但我觉得作为演员,在创作中应该保持一颗单纯的心。

我的精神世界和肉身,是我的生产工具。

其他职业,比如说做一把木头的椅子,它需要有很多木材,经过设计、加工、组装,最后变成一把椅子,推向市场,有更多人去买。

演员则是需要不断积累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知,然后把所有的认知,通过人物这样的载体,呈现在电影或者电视剧里,让观众看到——

“此时此刻,这个人就是赵垒”。

会不会消耗?一定会有消耗,因为这个仓库其实就这么大,你的脑容量就这么大。

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思想,然后把这些不断地往外输出,会有一天输出完的。

那么输出完了怎么办呢?就是要回到生活当中去。

热爱生活,能够让演员在吸收和输出之间无限循环,你就永远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出门在外,我会愿意多看几眼:

这是谁?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失落地站在马路旁边?他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会在人物身上展开去想。

那么当我再去完成一个角色的时候,生活中看到的碎片化的东西,就会一点一点地组装成一个人物。

这个人物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观众会说:“这个人,我有一天也在哪见过”。

所谓的真实性或者准确性,可能就体现在这里。

就像我喜欢摄影,最开始也是为了观察,但是后来它成为了我的记录。

因为你不经意间拍到的某一个街头,某一个人的肖像,会让你回想起,当时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和状态。

那这些东西都会变成塑造人物、支撑人物的小零件。

家人是安全感的来源

很多网友说我是“叔圈宝藏”、“剧抛脸”,其实我没有刻意去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我不太会为了“剧抛脸”而“剧抛脸”,就是专注在角色上。

我觉得真诚地面对角色,负责任地面对工作,把每一部戏、每个人物呈现好,观众是会看到你的真诚的。

当然,有些观众会因为一个角色而喜欢上一个演员,有的观众可能认为“我只是喜欢这个角色”,都可以。

不管怎么样,只要所呈现的角色能够走进观众心里,后续的事情就与我无关了。

工作之余我会花很多时间在与家人相处上,我觉得演员不能脱离掉家庭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从我变成我们,从两个人变成三个人,支撑起了我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人生意义。

在家庭生活当中,你会获取很多力量,你会重新看待自己。

孩子一点点长大,有时候就像一面镜子,会折射出父母的模样。

所以成为一名父亲之后,我会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

有一次我儿子坐在一个很小的椅子上喝奶,他坐下之后就非常自然地翘起了二郎腿。

当我说不许翘二郎腿的时候,我瞬间意识到,哦,我应该自己先放下。

教育这件事情,一家一个样。

真正成为爸爸之后,我也会去看书,但更多的经验,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来自于我的父母陪伴我和弟弟的方式。

我们对父母的信任感与安全感,都是来自于这些。

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力量,会让我在判断很多事情的时候,不会朝着一个坏的方向去想。

我不会下意识地想,诶,对面这个人这么跟我说话,他突然放杯子重了一些,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所以我跟我老婆都希望,我们可以陪伴小朋友长大,把我从原生家庭里获得的安全感传递下去。

虽然我也只做了两年多父亲,但是我的变化还挺大的。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跟我老婆也商量说不能让他做演员。

但是现在我们会尊重他的选择,愿意做演员就去,想去做别的行业也可以。

包括我小时候选择做演员也是一样的。我父母都在煤矿上工作,跟艺术离得十万八千里远。

当我要去读艺校的时候,我爸就问我:“你真的是想去读吗?”我说“对”。

“好,那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我们帮不了你,这个事情你心里要清楚。”

“好,清楚。”

父亲很尊重我的选择,我就去读了艺校,上了中戏,毕业之后也在这个行业里。

他们后来跟我去拍戏,也看到剧组里演员的不易,也会心疼。

但是我会说,这是我的选择。

所以对于我的孩子来说,我们没有希望他成为一个演员,成为一个歌手,成为一个具体的什么人,我没有那些职业上的期望。

我只希望,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