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于中国民间传说、由刘亦菲主演的影片,尽管目前国内定档无消息,但相关话题却已频频登上热搜。不过,话题中也包括不小的争议。
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中的男主角将军李翔,在真人版中将不会出现。动画版中守护龙木须的角色亦被删除,但导演加入了具备雌性元素的凤凰以表致敬。
但许多国外网友认为,用“MeToo”作为借口十分愚蠢,因为李翔并没有做错任何事。
此外,动画版中的李翔因在发现木兰是女性前就对其产生感情,曾被观众解读为有双性恋的倾向。删除这一角色更让网友表示不解与不满。
这并非电影《花木兰》首次引起争议。
此举在海外社交媒体激起大量反对声。网友表示,刘亦菲持有美国国籍却支持发声,更加令人失望,且与花木兰的勇敢形象不符。很多海外网友在其他平台发起话题「抵制木兰」,热度延续至今。
展开全文
刘亦菲在近期采访中谨慎地回应道,她认为这是个非常复杂、敏感的局面,“我并不是专家,我只希望这一局面能够尽快得到解决|”。
迪士尼制片总裁肖恩·贝利则表示,“亦菲的观点属于她自己,我们只专注于影片和她的表演。”
其实思来想去,是不该把艺人跟其他因素放在一起并论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我们不会看到一丝他们的真实表达,哪怕无脑表达。
所以中国的施瓦辛格不会从政,也没有梅姨鄙夷特朗普,奥斯卡颁奖给《寄生虫》。他们只会发出一样格式化的字句,表达支持或抗议,如众人要求的那般,如机器人一般。
根据美国著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者》报道,早期版本中木兰与陈宏辉有一场吻戏,导演妮基·卡罗表示,那场戏十分唯美,但在我国进行内部试映时,迪士尼中国区域高管认为“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太合适”。
角色变更、吻戏删减......
对此,有网友表示,若吻戏与电影背景、氛围不搭,删除也可以理解。
美国电影协会MPAA上月宣布,《花木兰》因含有暴力场景而被划分为PG-13级(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
这是由迪士尼动画翻拍的真人电影首次被评为该等级,但导演表示影片并没有血腥场面,依然可以带孩子观看。
迪士尼将其经典动画电影翻拍真人版已成为趋势,但收到的评价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去年上映的真实版《狮子王》被影迷视为“靠情怀圈钱”之作。
《好莱坞报道者》则指出,《花木兰》更偏向为一部奇幻战争史诗而非音乐剧,将突破迪士尼以往缺乏创新的传统翻拍路线。
木兰在历史上属于北方少数民族,而这个角色也是迪士尼公主中为数不多没什么家世背景和特殊能力而打拼出来的一位。挺希望电影能把这两点更好地体现出来。
该片制片人表示,既要满足伴随木兰传说长大的中国观众,又不能让其他地区的动画影迷失望,使得拍摄该片充满风险。
尽管迪士尼最终选定新西兰导演妮基·卡罗指导,而非此前物色的亚洲导演,但选用华人及华裔演员而非白人作为主演得到了网友的认可。
卡罗公开表示,“尽管这是个基于中国文化历史的中国故事,但也包含着另一种文化,即迪士尼的文化”。作为导演需要兼顾两者,卡罗为此数次访问中国与专家交流,并深入研究了传统民歌《木兰辞》。
且不管其他负面情绪如何,说实话我还是挺期待《花木兰》的中西结合剧情的。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花木兰》的上映前景并不明朗。作为本片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档期迟迟未定,由于影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复工相对困难,与北美同步上映的可能性甚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