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们现在能享受这样的条件,我非常高兴。”回忆起自己年少求学的时光,布哈感慨万千,“我读初中那几年,经常没钱买饭吃,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套衣服穿,在这么好的环境上课简直想都不敢想。”
布哈出生在大凉山腹地的甘洛县,小时候因母亲患病,家里一贫如洗,是乡亲们帮他凑齐学费。后来,他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读完大学和研究生。这一切成了布哈最温暖的记忆,而“用教育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也成为布哈的心愿。
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年龄跨度大。布哈将156名学生分为4个班级,12名支教团成员分别负责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武术、篮球等基础和兴趣课程,还穿插自强运动会、英语角、科学小实验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知识海洋的浩瀚,点燃他们内心逐梦的火焰。
每天清晨5点,大学生谭淇耀床头的闹钟都会准时响起,简单洗漱后他一路小跑去后厨准备支教团的一日三餐。收拾完厨房,上午8点,他准时为孩子们上起了音乐课。“从一开始不愿意说话,到最后孩子们都勇于展现自己,我觉得这是他们最大的变化,看着他们不断成长,自己再辛苦都值得。”在谭淇耀看来,他们为大山里孩子们带去的礼物就是走出大山的动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批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了解农村、热爱农村的学子们,得益于教育走出大山,也因乡情萦绕回到大山。因为家庭贫困,吉处金珠在部队官兵的资助下才完成了学业,今年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她,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
夜幕降临,梭梭拉打村被笼罩在灿烂的星光下。支教团的老师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憧憬着这个彝族村庄的美好未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