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有哪些变化?_作业_寒假_孩子

目前,全市中小学各年级段均已陆续开启了寒假模式。今年寒假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的首个寒假,学生们的寒假作业有哪些变化?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不给“拖延症”留机会

寒假作业“当日交当日批”

“和以前相比,我们的寒假作业是当日事当日毕,不给‘拖延症’留机会。”西安市第26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赵艺轩对今年的寒假作业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除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八期间不布置作业外,主科老师们把作业细化到了寒假的每一天,学生当日提交、老师当日批改,写完作业还有很多休息时间,可以阅读、锻炼、看电视,生活过得非常规律充实。

此外,赵艺轩感到,政史地生“小四科”老师们布置的书面类作业少了、实践类作业多了——看纪录片《航拍中国》,参观博物馆,旅游途中拍摄照片视频、记录风土人情等作业,同学们都乐于完成。

作业“日完成”,这种化繁为简的形式,是市26中在网课实践中形成的,此次成功运用到寒假作业中。

“传统模式是放寒假时布置一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开学时统一收上来。但一些学生在放假前期十分放松,开学前却疯狂赶作业,寒假作业质量大打折扣。”市26中教导处副主任李斌告诉记者,实践表明,“日完成”这种方式循序渐进,针对性强,避免了盲目无序地完成作业,是新课标提倡的“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正效益”的有效实践。

将年俗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022年12月31日,我市小学放寒假,小学生们已经在家中度过了十几天的寒假时光。市民王茜感到,短短半个月时间,儿子蒋王梓就有了明显的成长变化,“这跟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是分不开的。”

蒋王梓在新城区华山实验小学上二年级。王茜告诉记者,相比过去,今年的寒假作业在重视年俗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劳动教育内容,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帮助家长除尘洒扫、采买年货,在付出辛勤的劳动后享受过年的快乐。

“寒假开始后,老师便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王茜说,儿子现在早上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扫地、擦桌,一点点养成了好习惯。家人大扫除时,孩子还会主动帮忙,不怕脏不怕累,令她非常欣慰。

该校大队辅导员严瑾告诉记者,新课标体系下,劳动课有着独立的课程标准,从清洁卫生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再到使用与维护家用器具,都成为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因此,在新课标颁布后的首个寒假,学校布置的作业比以往更加强调劳动教育,除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专家建议家长陪伴孩子完成实践作业

作业减负增效、重视实践,已成为我市许多学校和老师的共识。高质量的寒假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也让学生和家长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

“这样的寒假作业值得点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骆向晖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了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优化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方式和路径,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

“对于这样的寒假作业,家长一定要支持,不要觉得孩子只有在书桌前书写才是做作业。”骆向晖说,要正确理解孩子的寒假作业,作业不仅有学业类作业,还包含着书面作业以外的多种类型作业。一定要认识到动手实践和社会参与类作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孩子参与一些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关的活动,能全面锻炼孩子的能力,开阔视野和思维,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骆向晖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带着孩子一起为过年做各项准备,陪孩子走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图书馆、电影院以及外出旅行,让孩子参与行程安排、旅行记录,丰盈孩子的认知和见识。“陪伴孩子完成假期实践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深入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能悄然间增进亲子关系。”骆向晖说。 文/记者王燕 图/受访学校提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