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次招商挺进成都,容桂有哪些收获?|阅镇观_无人机_娃子_顺德

■编者按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023年,顺德迈上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征程,将以政府的实干提振社会信心,带动整个社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作为顺德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十镇街将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拼出大有作为的新业绩。

1月16日起,南方+顺德频道推出《阅镇观》栏目,深读解读顺德各镇街的实干担当和创新实践,生动呈现基层一线新气象新变化,敬请垂注!

抓招商拼经济,向着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耽误。2月8日到10日,佛山市顺德区招商局和容桂街道职能部门组成招商团队赴成都开展招商活动。三天时间里,招商团队密集走访4家企业,2家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对接意向项目,学习先进经验,抢抓节后招商“开门红”。

本次招商对象,既有作为“无人机第一股”的智造企业,也有身为中餐标准化先锋的餐饮企业,是容桂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新作为,也体现着顺德率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另一方面,这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两个世界美食之都迅速开展的学习交流。一个是“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一个是“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目前都成为文旅市场加速复苏的前沿阵地,但接下来也同样面临着如何更有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考验。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在对外拓展“朋友圈”的同时,这趟春天里的旅程为容桂乃至顺德带回哪些启发和收获?阅镇观用三组关键词跟大家聊聊。

“无人机第一股”如何炼成?

关键词:长期主义的回报

无人机展开白色双翼,或是翱翔在宽阔的海面开展海陆巡检,或是在荒野中翻山越岭完成地质测绘,或是飞翔在零下20℃的高原之上实现矿区生态修复……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纵横股份”)真实的应用场景。

走进纵横股份产品展厅,各型号无人机一字排开。从公安、应急、电力、测绘等领域的持续深耕,到矿山、水利、油气、环保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仅用了13年就成长为国内工业无人机龙头企业的纵横股份,为“成都造”上天下地入海写下精彩的注脚。

展开全文

纵横股份的大鹏无人机在公安、应急等领域广泛应用。

“大年十五刚过,你们就来了,这是我们节后接待的第一波政府考察团。”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对容桂招商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自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之后,任斌便开始从事无人机研发。最初他只是钻研飞控系统,由此锻造出无人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纵横股份成立后,用了五年实现自驾仪系列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销售。直到2015年,任斌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型做无人机整机制造,而且专注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这个细分赛道。

“当时国内国外没人看好这款无人机。”任斌说,彼时他们还曾将研发中心搬到深圳,但三个月后又搬回了成都,“因为深圳民营经济活跃,市场节奏太快,三个月或半年没见成效就会很着急了。成都的氛围比较休闲,更适合我们静下心来研发这种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小批量生产的产品。”

2015年,纵横股份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款工业级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CW-20,随后几乎每年都向市场推出新无人机、载荷以及软件应用,如今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无人机企业之一。2021年,纵横股份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以无人机为主营业务上市的企业。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纵横股份的崛起,也是成都无人机产业链加速形成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已有三家无人机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2021年12月,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重点打造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成都造”无人机已经飞向全国各地。在此之前,作为纵横股份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设立的业务运营企业。广东纵横大鹏创新科技与中国与位于容桂的中建国际顺德创智谷已经签署了意向入驻协议。

招商团队在纵横股份的天府新区生产基地考察交流。

中建国际顺德创智谷位于顺深产业园核心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2亿元,将打造为以无人机、智能设备以及机械装备产业为主题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带动超10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达产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年纳税额超6000万元。

此次招商活动,中建国际投资(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亚平也赶到纵横股份开展洽谈对接。刘亚平介绍,容桂作为珠三角制造基地,营商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集团非常重视容桂的产业布局。创智谷将依托中建国际投资集团超500家优质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全方位对接湾区产业、科技和人才外溢,助力区域经济腾飞发展。

容桂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20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的产业园区载体,政企携手,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大力开展以商引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爆款调味料单品如何火速出圈?

关键词:快与慢的功守道

容桂作为制造业和电商重镇,如何快速推出能在互联网江湖叱咤风云的品牌,是许多企业正在探索的课题。对此,四川川娃子食品有限公司的“出圈”方法论值得借鉴。

卖调味品卖到8亿元的规模,仅烧椒酱这款单品去年线上销量就超过1.6亿元。这是十多年前,何侨和他的好兄弟唐磊在创办企业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川娃子”萌芽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一年“川娃子,雄起!”的口号从五湖四海响起,鼓励受灾民众重建新家园,他们也选择了“川娃子”这三个字作为品牌名。

何侨介绍,川娃子品牌的崛起,得益于抓住了两次风口,一次是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通过投放搜索引擎推广引流,实现串串香加盟店的迅速扩张,一个是利用直播电商和社交平台种草文化的兴起,不断迭代产品和营销策略,实现“快攻”打造出风靡网络的爆款单品“烧椒酱”。

烧椒酱的横空出世,源于川娃子在风味上不断纵深探索,走差异化路线,以新鲜有料、轻盐、轻油、短保等产品特征,来区别传统辣酱的重油、重麻、重辣,最终确定了定位于“鲜”的“烧椒”风味。

川娃子系列产品。

而川娃子在入局C端市场的关键阶段,将优势兵力集中在流量基础好的平台和内容形式上。登陆李佳琦直播间就是关键动作,带动品牌销量实现几何级裂变增长。2020年,川娃子烧椒酱在直播中创下3分钟热销 50万瓶的佳绩,并登上央视财经。

但一个年轻的调味料品牌能在C端市场火速“出圈”,背后是因为用了很长的时间在B端市场苦练“肌肉”,而且关键的支点还在于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早在2012年,川娃子就果断从“三产”向“二产”拓展,标准化生产出售供餐饮连锁企业使用的火锅、串串、冒菜底料以及配料等产品,打造川味调料的中央厨房和中式川调标准化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的赋能,为川娃子的腾飞插上了翅膀。2018年,川娃子获得新希望集团旗下草根知本的战略控股和投资,在科研、人才、品牌、资本、供应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总投资3亿元、占地80000平的AAA级智能生态工厂投产运行,川娃子拥有原料自动筛选、AGV自动输送、成品自动包装等智能技术,车间的自动化水平处于业内第一梯队,年产能突破15万吨。

川娃子的智能车间。

2021年底,川娃子又获得高榕资本领投、厦门建发及相关机构跟投,获得近3亿元A轮融资,实现投资并购、数字化供应链与品牌建设再度焕新。不仅如此,每年川娃子投入高于行业平均5倍资金至研发领域,推动科研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过去一年,川娃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累计售出烧椒酱超过1841万瓶。以“推动标准化的川味出川,走向世界”为目标,未来3年,川娃子计划将烧椒酱做成10亿大单品。

手艺如何转化为工艺?

关键词:中餐标准化的的探索

中餐产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是必须迈过的门槛。顺德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的代表是容桂两大餐饮领军企业总部。一个天悦集团将建设企业总部,以及集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及食品研发生产的生产基地。一个是东灶集团将建设成集总部商业办公、食品产品研发及加工、火锅底料生产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总部基地。

两家企业总部的建立,也代表着顺德餐饮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而学习川菜标准化的实际案例,为顺德美食产业走出去提供启发,也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

川菜的味型有24种之多。“调味丰富”既是川菜的鲜明特点,又是川菜品质控制的难点,通过标准化推动规模化经营,一直是餐饮业界努力的方向。

走进四川王家渡食品有限公司工厂的展厅,“低温午餐肉”、“低温川味香肠”、复合调味料、预制菜肴等产品眼花缭乱。作为眉州东坡集团旗下子公司,王家渡食品公司成立于2008年,深耕川味食品行业,提出“川菜餐饮食品,模拟手工,国标生产,用食品科技赋能,解决中餐标准化的技术瓶颈”。

王家渡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将“手艺转化为工艺”的道路上前行,将消费者在门店堂食认可喜爱的产品进行标准化转化生产,高度还原如东坡扣肉、一品东坡肉、东坡肘子、香肠这些明星产品的味道。

王家渡食品致力于中餐标准化探索。

虽然全线产品使用工业标准化生产,但始终保留了地道传统的制作工艺。传统工艺中,辣椒经过人工捣杵更容易保留辣椒精油,单纯使用机械搅碎,无法将辣椒原本的香气完全释放。因此,王家渡食品将炒辣椒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模拟成炒锅,加入一层生铁,在不断的加热和炒制过程中激发辣椒自然的香气。

目前,王家渡食品工厂产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年产10000吨的肉制品加工车间。二是年产5000吨的调味料加工车间。其中,风干肉类加工车间模拟产品适宜加工环境,对温度、湿度、风速进行调试改进,可根据不同产品调试出最适合的风干环境且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称号。

腌渍好的蔬菜经过清洗、分切、称重、装袋、消毒等一系列工序后,在传输带上不断前进……位于眉山东坡区中国泡菜城的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其产品从原材料的清洗、切片、脱盐、脱水,再到拌料、灌装、杀菌,最后到打包,都是自动化一条流水线完成。

标准化贯穿在整条餐饮供应链上,餐饮供应链主要包括上游农业、中游食品制造业、下游餐饮业以及贯通全程的流通环节(批零+物流)。在四川,不少企业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菜品标准化供应链逻辑与运营模式。

王家渡的生产线。

川南酿造拥有盐渍池1200余口,可以一次性储存鲜菜22万吨公司,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基地管理运行模式,发展菜、萝卜、豇豆等绿色食品蔬菜种植基地5万多亩。

基于泡菜现代化工艺的标准化、智能化。眉山在大力扶持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科研创新、出口创汇、市场培育等方面,创造了六个“全国第一”,目前泡菜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00亿元。

招商团队在川南酿造开展交流。

川南酿造的生产线。

东灶餐饮集团董事长张敏表示,东灶是顺德第一家获得中央厨房配送中心资格的餐饮企业,这次考察学习让他受益匪浅,他始终认为通过打造中央厨房形成一套标准化体系,是顺德美食实现品牌扩张的必由之路。

张敏表示,未来将对打造供应链、食品生产、央厨加工中心等板块进行优化,向上市目标迈进,争取成为顺德首家上市的食品、餐饮集团总部企业。

战鼓已经擂响,步伐正在加快。新的一年,容桂将狠抓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将推向市场的897亩工业用地作为抓经济的重要抓手,瞄准龙头项目、关键项目、专精特新优质项目,积极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链主招商、以商引商,力争实现新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新突破。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作者】 蒋晓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