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高平寺庄村。四岁那年,爷爷去世,料理完丧事后,我跟奶奶迁到县城跟父母生活。从那时起,我开始以一个孩子的目光仰视高平古城。20世纪70年代的高平城仍保持着旧时风貌,残缺的土城墙,城内有三街六巷九圪洞。正街十字路口的古楼还在,还有没被拆除的古庙。高平古八景的大粮积雪、金峰夜月在县城附近的东西山上。
我们进城住在城外南关口的裤裆街。裤裆街因街的形状而名。从南关口往南走,在老街的中间段又分两叉方向,就像裤裆的形状。街上多是明清时期的老屋子,低矮,门窗老旧,屋坡上长满了屋花花。裤裆街的地势低洼。每有暴雨,山洪泻下来涌进街道,灌进屋里。我记得全家半夜被洪水冲进屋子而惊醒,穿衣起来拿盆子往外舀水,然后和泥糊在门板上阻挡洪水。
阳光照耀古街屋檐低矮的房屋。我家对面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有几个盲人艺人经常走街串巷,敲着锣,打着边鼓,边拉二胡说唱鼓书。当时说唱鼓书最出名的是城东村的申富才先生,他拉着二胡,能模仿出人说话和动物叫唤的声音,并且面部表情丰富。那天奶奶带我到对面一家串门,主人盘腿坐在火炕上杀鸡取卵,几个黄色的蛋黄在碗里,就像盛开的莲花。他给奶奶讲南关外的仙狐鬼怪故事。这时我看到门帘外面走过一队盲人,后面的人将手臂放在前面人的肩膀上,前面的人略微能看清路,负责引路。他们仰起头走路,空洞的眼睛望着蓝天。
南关口原来有南城门,在我进城后已经拆了。长大后我从《高平县志》看到南城门的模样。有张1950年拍摄的送南下干部的照片,城门左边倒塌,瓦砾遍地。城门下有涵洞,供行李舟车通过。城楼上面是个碑亭。城门下站着几百个准备开拔南下的干部。南城门在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原址上建了邮电局。南关口新建了国营一食堂、国营旅馆和国营红旗商场。南街东面有文化馆、职工医院,红旗中学等单位,南街西是新建的钻井队、工程队、商业局、工农兵商场、土产日杂商店等单位。
20世纪50年代的高平南城门
在抗战时期,高平的古城门和城墙还在。东关城墙上有魁星楼,国民党空军上尉刘粹刚奉命从西安飞赴娘子关对日作战,返回途中油料耗尽,误把高平县城里的火堆当成迫降信号,飞机插进魁星楼起火爆炸,英雄为国殉职。
那时候,红旗商场是城内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呈椭圆形的结构,上下两层。每天来红旗商场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县里还经常在红旗商场门前搭建高台,举办大型集会。红旗飘飘,台上的人讲话、呼口号,台下的民众跟着摆动手中的小旗,高呼口号。
展开全文
2
我们家后来搬到县城的观音巷。观音巷里有观音庙,每年元宵节给观音送灯求子,人们做了彩色花灯、鞋灯挂在庙里的铁丝上、树上、屋子的墙壁上。来烧香的人比平时赶会的人都多。
房东家的儿子比我大两三岁,经常跟我玩耍。我们去母亲上班的百货公司批发部玩,钻进后院存货物的帆布棚下玩“钻地道”,去门房老汉的厨房偷喝醋,学大人们喝酒的样子划拳比赛输赢。一路滑雪从南街转到正街,再从正街回到观音巷的家里。我们经常玩“打三角炮”。把烟盒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用另一个往地上拍,打翻过来为赢。我口袋里装了很多三角炮。有“大生产”“金钟”“黄金叶”“大前门”“恒大”等香烟的牌子。我最远跑到城外火车站的货场疯玩。货场下面有个泊池,常年积水,水上飘着从铁路上滚下来的坑木。我站在坑木上拿竹竿划船玩,根本不知道掉进水里被淹死的害怕。我在水边拿小网兜捞小鱼儿,翻开水里的砖头找海螺。一天玩够了,拿瓶子装小鱼儿和蝌蚪回家。
后来我们搬家到古书院巷住。我想象古代书院的情形,夕阳照在雕龙画凤的门楣上,传出教书先生悠扬的朗读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最好玩的地方是古楼。在正街跟市北街的十字口,重檐歇山顶,气势恢宏。二层阁楼上有大铜钟,下面涵洞只容一辆马车通过。古楼西边的斜石阶。我们用来玩滑梯。1974年,古楼拆除了,拆下的城砖修了“灯光球场”。
高平古楼
3
我们一家在县城飘零。从裤裆街搬到书院巷,再至观音巷、学门底巷,最后落脚在南大寺的红旗中学。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转遍大半个高平城。我不知父母在城里租房搬迁的艰难。每次搬家,父亲在前面拉车辕,我在后面推平车。我还跟街上认得不认得的人炫耀:我们又搬家喽!
我们搬到了正街的学门底住。正街是最古老的街道,街两边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住着公家单位和商业门店。高平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19年。据《竹书纪年》记载:“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晋赵献子涴城泫氏。”泫氏是高平的旧称,在今高平市北的10公里处的王报村。正街两边有锡坊巷、观巷、书院巷、西门巷、钟楼巷;大成街、学门底巷、桥儿上巷、市北街、东梓城巷。城内有成汤庙、南大寺、北大寺、城隍庙。城隍庙在抗战时期让日本飞机炸过,新中国成立后拆掉修了国家粮库、二轻经理部,县社招待所。新中国成立后还修建了国营水果店、国营理发店、国营百货一部、二部,人民银行、城关派出所、人民大礼堂、工人俱乐部。
奶奶怀里抱着我,坐街边跟老太太聊天。我看骑自行车的人在街上飞跑,看担烧豆腐摊子的老汉悠扬地吆喝,看城关派出所抓小偷在街上示众。最热闹莫过于正月十五看耍乐。沿街单位在门前盘集火,做成十二生肖的造型,火焰从狮子的鼻子和嘴里喷出。街上挤满了人。九莲灯、跑旱船、高平秧歌、舞狮子、走高跷,耍武故事、轮火弹,轮番上场表演。
正街的最北头是县政府。进政府大院,路旁有两行柏树,迎面是书写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玻璃橱窗。政府大院后面有北门和县大堂的遗址。
4
我家最后搬到南大寺里的红旗中学,奶奶这时候患病去世,那是我刚读初中的时候。后来父亲在县政府家属院分到一套住宅,结束了我家南北东西的窜房源生涯。
今年过节放假,我特意钻进书院巷探寻古迹。我打问到一个老人,才知古书院旧址原来在城西小学内,十年前才拆除修了民办中学。我小时候去城西小学玩耍过,古书院的景象瞬时浮在脑中。古书院并排有三个小院子,往后是个月亮门。进去看见一座两层木楼。一座四合小院。垂柳落到地面,晨阳照在雕花的门楣上。教书先生的琅琅读书声传得很远。
时光轻轻滑过五十载,我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山西省作协会员、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如今的高平城已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山西省直辖的县级市。市区面积是原来的数倍,我小时候经常出城疯玩的城五关的地方,已经拓展为市区的主要街道,从神农炎帝故里的羊头山到河西镇,一条长达四十里的炎帝大道贯通城市南北,一条高速铁路从高平城出发,承载着高平人民的光荣与梦想,飞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在老家寺庄村出生,在高平城读书成长,青年时到省城太原读书,毕业分配在大型国企山西化肥厂工作六年,参与该厂的建厂工作。我目睹了父母亲窜房源的艰难史,将山西化肥厂工作六年、足够买套商品房的积蓄悉数交给家里,供父母养老和弟弟读书。后来我调回地方后,跟朋友从事生铁、煤炭销售等生意,挣钱在高平城买了套单元楼居住。我经常教育自己的女儿,不能忘记国家和家庭的奋斗史,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文作者为智者咏冬,发表在《学习强国山西平台》,欢迎转发,评论,点赞,关注。但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