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粉发女孩郑灵华遭网暴离世!用法律遏制网暴悲剧!_互联网_网络_悲剧

24岁粉发女孩遭网暴离世 让每一个网暴者付出代价

郑灵华去世了。去年7月,这个24岁的女孩曾因染着粉红色头发在爷爷的病床前分享她考上研究生的喜讯,遭受了一场汹涌的网络暴力,在与网暴者抗争几个月后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据法治日报报道,郑灵华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照片被一些人搬运后,迅速在网络扩散。有营销号拿着一张图说她学历造假,是陪酒女,吃人血馒头;还有人给她贴上“妖精”、“红毛怪”等标签。她去世后,键盘侠们的阴阳怪气依旧没有停止。

仅仅因为染了粉红色头发,就遭到莫名其妙的中伤,甚至因此结束了生命,这对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女孩来说是怎样的悲剧。但就是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就在前几日,开拖拉机去西藏走红的“管管”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直播时服农药自杀离世;去年,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也因受到网民谩骂在三亚自杀身亡。因网暴离世的惨剧频频出现,遭受网暴折磨的普通人更比比皆是,卖2元糖水的“糖水爷爷”被网暴后放弃摆摊,司机车祸现场救人被网暴,上海姑娘打赏外卖也被网暴……猖狂的网暴犹如无处不在的利刃,刺痛了受害者的心、破坏了其原本的生活,也威胁着每一个冲浪的网民,已然成了网络世界中的毒瘤。

网民对此无不痛恨,抵制网暴成为共识;平台推出“一键防暴”等措施拦截不当言论;国家对于网暴治理更是十分重视。种种努力之下,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网暴悲剧?根本原因还是网暴太容易,维权太困难。在网暴者那里,侮辱、诽谤的语言可以轻飘飘地敲下;但对受害者来说,取证不易、周期太长、维权成本高且很难锁定实际侵权人。此外,网暴言论在界定上并不清晰,但相关谣言的传播又十分迅速。诸多因素,给了无数网暴者潜藏在网络空间逍遥法外的机会。

法网恢恢,要在不漏。为了保护更多人免遭无端侵害,打击网暴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从平台方对不当言论及谣言的提前阻拦,到网暴发生后对受害者的及时干预,再到让网暴者真正付出代价,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网暴发生的几率才可能不断降低。去年,中央网信办出台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其中对互联网平台实名制提出要求。挖出网暴者的藏身之处,用好互联网的记忆,只有对网暴者零容忍,让每一个键盘侠都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尝到恶言的后果、体会到切肤之痛才能真正提升整个社会的反网暴水平。

身处网络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遏制网暴最终离不开你我的努力,保护别人同样也是在保护自己。语言可以成为刺刀也可以成为救命稻草,每个人都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以法律为底线、以友善为标杆,少一点自己生活中的既定成见,也许悲剧就能发生得少一点。

(原标题:用法律遏制网暴悲剧)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悦

流程编辑:u008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