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满眼春_网格_回族_郑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古韵 新风 满眼 网格 回族 郑州

□王延辉 李晓光 娄璞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凝重的年轮刻录历史的荣光。

这里是中国都城建制的创始之地;这里是郑州设立最早的城区。

黄土之下,有商之城。说到管城回族区,很多人不由得想到“老”——跨越3600余年的悠远时空,商城遗址巍然伫立,赓续华夏文明。

老城复兴,古都新生。行在管城回族区,很多人惊喜地看到“新”——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商都管城美丽蝶变,绽放时代风华。

人文管城,魅力商都。在这方1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韵更着新风。

历经不凡,更显非凡。2022年,面对叠加交织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管城回族区顶压前行、难中求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收入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5.2亿元,两项指标增速居六区第一,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0.1∶24.1∶75.8,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之势。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时间再次印刻下前行的坐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经济社会全面修复的奋进之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管城回族区委书记张艳敏表示,管城发展已经站上了蓄势跃升、争先晋位的新起点,更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开展“三标”活动,扎实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在支撑全局中担当作为,推动管城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开局之年”起好步、“关键之年”拓新局。从这个春天出发,管城回族区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竞进姿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努力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

商都管城焕新彩

——倾力打造高品位文化主地标

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人潮涌动,这个兔年新春,年味儿在管城浓得快溢了出来。

最是佳节时,夜市灯如昼。2月5日,上元之期,管城更是热闹非凡。

商代王城遗址东大街北广场,古城墙下,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舞龙舞狮翻腾跳跃,一幕幕优秀传统民间文化集中展演引得观者云集。

河南省旅游休闲特色街区顺城街,郑州首条非遗文创街区平等街,河南国香茶城茶文化主题公园……民俗荟萃庆元宵,赴古潮年闹元宵。

这次第,怎一个“闹”字了得。“老城区慢慢变得像大景区,街区美了,文化味也上来了,咱老百姓就喜欢这红红火火的热闹劲儿。”57岁的连红增深有感触。

展开全文

郑州最有味道、最有厚度、最有市井气、烟火气、文化味的老城区,非管城莫属。

“商都管城,郑州之根。”郑州之所以有充足底气入列“中国八大古都”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它车水马龙的地表之下,掩埋着一座迄今为止中国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郑州商城距今已有36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实物见证。

千年商都、城址不移;巍巍商都,风华再现。首个商文化“金覆面”出圈了!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郑州商城遗址,迎来了最新重大考古发现——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一处商代贵族墓地首次发掘了商代中期的金覆面,刷新了中原黄金文化认知。

考古遗址公园荣升“国家级”!“与古为新,一园纵览三千年。”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站马屯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完成建设,成为人们休闲怀古的精神乐园。

博物馆群竖起文化新地标!4.5公里城垣全线贯通,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东城垣博物馆相继建成投用,文化建筑与古老城墙交相辉映,让人们“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

“这城是有历史的,这墙是有故事的。”管城回族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岚说,通过王城意象构筑、文化尊严彰显、科技手段赋能,做好文化遗存的具象化传播和活化展现,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坚定文化自信,铸造城市之魂。聚焦文旅文创融合,管城回族区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商代王城遗址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域开发、全景建设,围绕“一环、一园、六大核心街区、六大协同风貌区”,突出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文旅融合,串珠成链、片区联动、轴带贯通,全面推进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倾力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和国家中心城市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城市会客厅。

街道空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记忆的主要载体。在管城,一条条街道正在聚合成生活与休闲体验相融合的创意文化街区。

一街一亮点,一区一特色。“六街六片区”初具雏形,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平等街·平等街片区、管城街·衙署片区3个协同风貌区开街亮相、成为网红打卡地,城南路·阜民里片区等启动有机更新,匠心打造塔湾古街、亳都古巷、北庆里1926、阜民里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构建“漫游深体验”全域旅游新场景。

塔吊林立,建设正酣。

站在工地旁,管城回族区副区长、城东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君伟描绘出一幅绚丽图景:亳都古巷片区项目围绕城隍庙、文庙、商城墙等文化遗存,打造集高端非遗、大师工坊、合院餐饮、工艺美术品、民宿于一体的文化商街。

紧邻郑州火车站和商代王城遗址西南城墙的一片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已不见踪迹,阜民里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建设。

看着拔地而起的建筑群落,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赵玉饶有兴致地说:“这个片区以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为原则,依托街巷原始肌理以及建筑空间形态,植入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引入文化艺术、服装产业创新资源,打造‘新烟火’生活美学引力场、叙事性文化场景体验街区,力求来到阜民里‘只一眼、见河南’。”

时间之轴上,商都管城接续绽放魅力、焕彩新生。行走管城,更能读懂郑州的“古韵新风”。

竞进拼抢兴产业

——奋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提质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立春过后,新的气象、新的希望在管城这片热土上蔓延生长。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郑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大观国贸中部直播基地项目以及智慧新能源小微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管城全面掀起新一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热潮。

2月10日,正月二十,在金岱科创城商务服务中心,一场管城回族区产业园推介暨签约仪式引来200多位企业代表汇聚一堂,金岱智慧产业园、金岱数字创新园、金岱智能建筑科技产业园、紫鼎大健康产业园、科创智造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当起了招商推介员,逐一登台“路演”、推介发展规划。

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未来。当天,重庆医药集团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区域总部、杭州迪安河南区域总部、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研究中心、鸿钰堂智慧平台供应链项目等45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220亿元,涉及医疗、总部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管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引擎。

“老城区不缺人气,缺的是产业和业态。”春节以来,北下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海彦玲就一直围着北大街活力片区改造项目、新华231项目升级迭代改造等工程忙活。2月12日,一个乍暖还寒的周末,新华231项目升级迭代改造工程破土动工,在河南新华第二印刷厂旧址之上,“老厂区”将营造出双创经济“活力场”。

向着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耽搁。从项目签约到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万人助万企大会,从组织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观摩再到推介产业园、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这个新春,管城回族区跑出“项目为王抓投资、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加速度。

“目前,深耕古今文化的人文优势、兼容并蓄的战略优势、枢纽优势和创新创造的科创优势协同发力,商代王城遗址、金岱科创城、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三大核心板块全面拉开建设序幕,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具备了公共服务配套和承载能力,能够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区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再造发展新优势。”管城回族区区长丁晓永说。

在管城,产业发展平台与春天一起生长。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标志。在管城东南部,11.9平方公里的金岱科创城犹如一颗科创“金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金岱科创城板块已成功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郑州市首个“做地”和“存量工业用地”改革双试点,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服务模式,做到熟地等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入驻即生产。目前正实施扩区强区工程,围绕金岱智慧产业园、智能建筑科技产业园、数字产业园等6个“园中园”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及智能建筑业,营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海信智能科技等16个项目签约,着力打造省会主城创新引领策源地和智能融合科创总部基地,努力让更多技术、产品迈向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长远来看,枢纽和消费是管城最大的比较优势。

在管城南部,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板块总规划面积拓展至30平方公里,以枢纽经济发展为方向,立足站、产、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生态环境先行、主体功能先行”,将其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标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站城融合的新典范。今年聚焦医疗产业组团、东广场产城组团、潮河生态组团三个首开区域和青年双创科技园、智能创新创业园建设,全力推动福耀集团“一中心三基地”、上海百联奥特莱斯、联东产业园等产业项目落地,力争中国储运(郑州)物流产业园竣工投产,加速推动枢纽优势向枢纽经济、产业优势转化。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为郑州的商贸中心,管城拥有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基地“银基商贸城”、中西部最大的食品百货批发市场“百荣世贸商城”和中部六省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基地。激活消费,管城谋定而后动,加快国际消费城区建设,以商代王城遗址板块为牵引,聚焦“老字号+城市特色”“老字号+新业态”,匠心打造传统特色商业文化街区,构筑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消费旅游地、沉浸体验地;加快线上线下时尚消费中心、黄金珠宝产业集散中心、中原茶文化特色消费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重构商业消费生态。

拼经济先拼营商环境。管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店小二”,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类惠企政策,相继出台“稳企纾困13条”“稳经济促增长22条”“产业发展36条”等系列帮扶政策,落实“政策找企、免申即享”,确保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迟滞、政策落实零障碍、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做到企业“院墙外的事包办、院墙内的事帮办”。整体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到16.3万家。

拼经济必拼项目建设。“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管城回族区商务局局长毛楠说,今年1月份以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对照招商图谱,区里的招商团队分多线路按图索骥、马不停蹄去招商。

按照“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服务为本”的理念,管城回族区滚动推进“三个一批”,去年推动29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653亿元;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32个、年度计划投资783.6亿元。

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管城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奋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党建引领强基层

——用心绘就人民幸福最暖底色

什么是幸福?老百姓的笑容最能代表。在管城,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一个个难题“优解”,一张张笑脸绽放,铺展开最美的幸福画卷。

“管城之变”是“面子”更靓、“里子”更实的蝶变。128条支路背街有机更新,37条“断头路”打通;强力推动了占郑州市总量三分之一的572个老旧小区改造,以“红色物业”推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学习对标先进地区,创新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初步实现了“一网统管、一管到底”,大幅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大城之治,机杼万端。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郑州市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作为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平台总抓手总引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由“稳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0.67平方公里,60个居民楼院,4万多人口,西大街街道不大,但基层治理任务不轻。

“街道是一级网格,社区是二级网格,下面还有三级网格和微网格,党支部建在小区、楼院,党小组设在单元、楼栋,有了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的机制和平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很多难事不难了,有效破解了‘街道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顽疾。”西大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红军深有感触地说。

居民上报平台一小区生活垃圾外溢,该事件被分配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处置完毕;有居民向平台反映小区物业管理缺失,街道通过平台派发社区处理,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社区帮助小区居民启动物业更换工作。

一个个问题在平台流动,一项项责任在后台串起。整合并依托管城回族区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平台、平等街社区智慧平台以及郑好办、郑政钉、“里享社区”公众号等,西大街街道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反映问题,实时掌握反馈问题进展情况。

党建引领“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有问题,找‘紫南针’!”紫荆山南路街道建有郑州市首个街道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紫南针”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上一个个基层治理问题在快速流转中跟踪与解决。

党建引领,网格赋能。结合辖区“公租房、安置房多,老年人多,地铁口多”的三多特点,紫荆山南路街道以“多元聚力、一格统管;AI赋能、一格统治;便民破题、一格统服”实现人在格中聚,事在格中解。

每一个网格都“包罗万象”。紫荆山南路街道设1个一级网格、20个二级网格、70个三级网格、734个微网格,择优任选254名“门清儿”的专职网格员,“网”住难题、顶“格”服务。实行四级问题联结机制,小事微网格结、大事二三级网格结、难事一级网格结、要事区级联动结;创新推出“重点区域管控”一事件、“安置区租房”一事件、“共享停车”一事件,叫响“共享停车、乐享租房、安享居家”的“紫南品牌”。

“在紫南的各个网格,居民的烦恼、琐事都有人管。”紫荆山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杰说,“一个个网格将原来分散的基层治理资源编织入网,凝聚起强大的管理与服务力量。”

走进管城回族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这种力量”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一键统指挥。管城回族区是郑州市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的试点区,在半年时间内,管城快速破题,打造1个数字底座+1个智慧平台+N个治理场景应用的社会治理应用体系,全区实现了12个一级网格、132个二级网格、536个三级网格、4096个微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全域入网入格。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责在格中明、数在格中用”,管城回族区推动企业帮扶、数字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多网合一”,累计完成76.12万人口录入、417路视频监控接入和24万个组织、32个重大危险源、155个避难点上图,486项高频事项清单入网,纳入各类社会和群众自组织1475支,建立了指挥员、采集员、处置员、督导员“四支网格员队伍”3067人,重塑再造了事项收集、统一受理、派遣调度、处置办结、监督考核五个流程,实现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县区吹哨、市直报到”的工作联动机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应”?

通过“随手拍”、郑好办APP、12345热线、网格上报、督查发现、领导交办、智能感知等方式,一个个事项汇集而来。对职责清晰的事件“立刻办”,系统自动将事件分派到对应部门的处置人员,在10分钟内完成响应;对涉及多部门或职责不清的事件“协同办”,由街道或社区“吹哨”,行业部门3小时内“报到”,会商处置;对情况复杂、会商未果的事件,则请示分管区领导“指定办”,1天内指定一个或多个单位办理,明确责任分工;对于超出区属权责范围以外的,需由市直部门牵头或协同处置。

“网”住大小事,温暖群众心。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为这片老城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掀开新篇章。

最是为民暖人心。管城回族区每年拿出百分之七十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干好干实一件件让群众“咧嘴笑”的事儿,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岁月的河床上,梦想在闪闪发光。每一个奋斗的姿态,都将定格为历史。

春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管城正将新的荣光刻进新的年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