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年又添新地标!徐家汇书院焕新亮相,开启“市民第二书房”_书院_徐家汇_徐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沪上又喜添新地标。2023年1月1日上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徐家汇书院(暨徐汇区图书馆新馆)全新启幕。首批新老读者走进位于徐家汇源核心区域的“巨型盒子”,以书香开启新年新气象。自此,与市民读者阔别三年有余的徐汇区图书馆在建馆66周年之际以“沐光而生·向光而行”之心焕新亮相,成为人人可享的“市民第二书房”。

为打造这处与海派之源相匹配的公共文化空间,徐汇先后投入近十年时间进行规划、筹备、建设,社会各界也给予极大关注。2019年,为完善功能布局,满足市民多元阅读需求,徐汇区图书馆闭馆“暂别”;2021年,徐汇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徐家汇源景区核心位置作为徐汇区图书馆新址。2023年1月1日,徐家汇书院全新开启。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孙甘露、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等发来祝贺视频,期待徐家汇书院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未来做出新的尝试和贡献;作为徐图发展见证人, “001号”徐图“人瑞”——93岁高寿的贾惠铭老人也发来祝贺。

仪式现场,四组徐图读者代表上台为徐家汇书院献上真挚的祝福,并喜获书院新年礼。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出席仪式并正式开启徐家汇书院。

展开全文

元旦期间,徐家汇书院为市民读者送上新年开启日书香体验全攻略,五重惊喜带大家深入了解徐家汇书院。其中,定点参观“书院八景”、抽取书院新年好礼、“东西公园”文创商店“扭点好东西”等活动深受欢迎。书院还为大家准备了新年明信片,加盖徐家汇书院新年定制邮戳,为2023年的第一天留下书香记忆。

一百五十余年前,如今徐家汇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正是中国第一家博物院“徐家汇博物院”所在地。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许多珍贵标本都来自这里。这份隽永的文脉传承三个世纪,注入徐家汇书院,成为这座“岁月图书馆”的海派基因。

徐家汇书院置身于上海首个4A级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被誉为“海派文化之源”的徐家汇源的核心区域,总面积1865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近800个阅览座席,是一座具有开放、创新、融合性的集文献阅读、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旅游导览等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

书院建筑上醒目的“徐家汇书院”五个大字来自于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的手迹;书院英文名字“ZIKAWEI”则出自上海方言加威妥玛式拼音法……诸多细节无不透着徐家汇作为海派文化发源地的历史感。

位于书院中庭晶莹剔透的“光启之门”艺术装置是基于土山湾中国牌楼的形象进行艺术化再造的,以3d形式力图通过现代先进设计与建造技术对传统进行新的演绎,从而回望历史,对当下的时代精神加以诠释。据悉,“光启之门”由2台大尺度建筑空间打印机器人耗时50天打印完成,打印路径长达17000米,打印消耗材料1.8吨。整个编程超过50万行,全部程序通过自主研发的FUROBOT软件进行批量化编程完成。“光启之门”与20多米长的“海上长桌”共同再现徐家汇百年文化记,铺陈海派文化百年记忆通道,构成书院最有辨识度的独特标志。

书院由西岸美术馆设计师、英国著名建筑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担纲设计,内部则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团队操刀完成。

作为人人可享的优质文化资源,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个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水平的平台。它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终身学习的优质平台,多元交流的书香空间,也为区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充分可能。为此,徐汇多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大力营造书香社会、助力建设文化强国。

秉承“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办馆理念,徐家汇书院在各个区域的设置方面上都营造出“人书一体”的阅读氛围。一楼少儿区设低幼区、幼儿区、小学区、中学区四大板块,延续徐汇区图书馆对少儿阅读20余年的倾注;二楼服务区集外借和阅览为一体,藏书涵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规定的所有22个大类,复古的海派彩绘玻璃点缀其中;三楼特色文献区里可见“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大型成套丛书和各类方志构成的特色文献区。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报刊、杂志全套影印本也可在此查询到。此外,书院划分出阳光阅读区、光盒空间、24小时阅读区等区域,为市民读者提供多面、细致、乐在其中的阅读空间。

作为区总分馆体系的总馆,徐家汇书院还将衔接起徐汇13个街道、镇的分馆以及徐汇的书店、出版社、书香行者、灯塔书房等阅读空间,引领整个城区浸润书香,围绕“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奋斗目标服务大众,使之成为市民向往、读者喜爱的文化空间与精神家园。

作者:赵立荣 许旸

编辑:王柏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