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广东省龙门和贵州省普安两县正紧紧围绕“把普安县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目标,充分发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注入乡村振兴动力,东西部协作惠州元素正在普安乡村熠熠生辉。
王顺虎家的小楼房,坐落在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党员活动室旁、进村公路的拐弯处,出门即是休闲健身广场。眼前是盛开着三角梅的庭院,远处是绿意连绵的茶山,王顺虎觉得自己的家园很美,“无法用语言描述,就是觉得特别美。”
去年以来,广东省龙门县与贵州省普安县紧密携手,立足普安县农业农村实际,按照“原生态、高标准、低成本、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选取9个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初步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发挥群众智慧:我的家园我来建
江西坡镇江西坡社区老盆田组的乡村景观很别致:用花瓶、酒瓶、石磨、轮胎等废旧物品镶嵌而成的围墙,家家户户独具一格的小庭院,点滴处皆体现出群众对美化家园的心思与付出。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成为庭院设计的规划师、庭院建设的施工者,是推进试点建设的主抓手。启动建设之初,各级党员干部深入每家每户,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院墙砌筑风格、花坛镂空形状、晾衣竿摆放位置,都一一细商确定。施工阶段,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聘请施工方建设的方式,根据“一户一册一方案”,由政府提供建筑材料,村民投工投劳,亲自为自己的家园梳妆打扮。
展开全文
“院墙是我自己设计的,也是我自己砌的,坐在院坝里,越看越舒服。”老盆田组村民韦盛祥没事就搬出小凳坐在院坝里看风景,整洁的村道、美丽的庭院、绿树葱茏的远山、充满希望的田野,都让他感觉心满意足。
一处处庭院“小美”,汇聚成一座座乡村“大美”。如今,党群同心、干群同向、齐心协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生动画面正在示范村徐徐展开。
借鉴东部经验:美丽庭院再升级
新家园漂亮整洁,整畦的小菜园一面围着篱笆墙,另外三面还用泥砖垒起挡墙,规整又美观。每天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转进转出,与过去相比,新家园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好,南湖街道十里村村民李洁美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是广东省探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构建小生态板块,实现庭院美化和乡村风貌升级提档。在借鉴该经验的基础上,龙门县还把龙门农民画引入示范点打造,把新时期普安县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和谐家园的讴歌融入其中,展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和谐家园的讴歌、对乡村振兴的自信和向往。龙门、普安两地人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携手奋进,既有效提升了乡村颜值,又促进了两地文化协作、人文交融。
同时,各示范村还把环境整治与庭院打造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由龙门县前方工作组指导,相关镇村干部组建环境整治突击攻坚队伍,每完成一处庭院打造,立即对房屋周围环境进行整治,重点清拆废旧房屋、清运垃圾杂物、整理生产用具等,使房屋庭院达到干净、整齐、美丽的效果,促进村民逐步养成爱卫生、爱整洁、爱文明的乡村新风尚。
持续推进“三改”:美好生活款款而来
“一个土坑两块板,上面盖着苞谷杆。”这曾是普安县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
过去,普安县农村人居环境因整治工作起步晚,农村环境基础差,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难点在环境整治,硬骨头同样在环境整治。如果不动真格,不敢于啃硬骨头,即便完成庭院打造,也体现不出美的效果,达不到美丽乡村标准。启动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之日起,龙门县前方工作组就要求每个乡镇必须把环境整治工作贯穿至打造全过程,由镇村干部组建环境整治突击攻坚队伍,每完成一处庭院打造,立即对房屋庭院前后进行环境整治,重点清拆废旧房子、清运垃圾杂物、整理生产用具等,使房屋庭院达到干净、整齐、漂亮、和美的效果。
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还需要努力补齐厕所问题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东西部协作投入示范村建设资金有限,怎样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龙门、普安两地达成一致共识:坚持务实性原则,杜绝绣花拳脚,优先开展厕、圈、厨“三改”与庭院整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每次我们到示范点督导检查,每次必问改厕改圈改厨多少间,每次必看‘三改’成效。”龙门县挂职普安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朱小华介绍,各示范村示范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精准编制“一户一策”方案,群众积极参与建设,人居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自觉美化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事实证明‘三改’和环境整治符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助力产业升级:荷包更鼓底气更足
王顺虎是脱贫户,提振他的致富信心、助其实现小康梦,是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干部最牵挂的事。
“龙门县的领导们经常来我家,看我的院墙砌了没有,看我的花开了没有,看我的茶园有没有管护好,看我的鸡、鱼养得好不好。”王顺虎说,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他家的庭院进行了改造,种的三角梅开得特别好。今年,村里成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大家的种茶收入都提高了,他家的茶园今年纯利可达3万元,加上他们夫妻俩平时的务工、养殖收入,“今年收入10万元没有问题。”
产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坚强保障。以帮助群众鼓起钱包为目标,龙门、普安两县立足区域特色资源,致力于把乡村产业发展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在茶源街道联盟村大洼组,根据当地茶叶资源优势,注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35万元建设“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园,为普安县办好贵州省春茶第一采活动、提升普安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添砖加瓦;在白沙乡红寨村白水组,依托当地雄伟壮观的五级瀑布、仿佛桃源仙境的田园风光,牵线吸引投资商前来开发乡村旅游,并成功申报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以小切口破题大战略、撬动大振兴。龙门、普安两县正紧紧围绕“把普安县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目标,充分发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注入乡村振兴动力,东西部协作惠州元素正在普安乡村熠熠生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李允凤 唐波
编辑 彭芝莉
二审 聂娜
三审 陈俎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