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筑暖巢” 只为“引凤栖”——吕梁市营商环境工作综述_吕梁_审批_服务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兴县铝镁新材料园区一角。 记者 刘亮亮 摄

“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企业和项目就往哪里走。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1月29日,省委书记蓝佛安到我市就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时强调。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制定198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自主研发配套审批系统,平均办理时限从14.8天减到7天。”

“市场主体开办4小时内办结,0费用,注销公示压减为20天。”

“公开政务服务标准,网上公布269项服务事项的办理材料、流程、时限,制定审批、勘验、评审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无评审、无勘验。”

一组组改革数据,一项项惠企措施,无不在背后折射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硬核举措。

政策为先 让承诺落地生金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执行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三无”“三可”要求,紧盯“五有套餐”,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倍增,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孝义市新义能电力能源有限公司是孝义市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充电科技型服务企业。项目建设之初,企业通过手机APP申报有关用电申请后,电力部门从业务受理到供电方案答复,仅用了4个工作日,比规定的最低时限少了一半时间。而且对该公司的充电站执行大工业电价,免收基本电费,最大程度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我们在网上把相关材料提交、报装后,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就过来现场勘察,提供答复方案,给出最优线路,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快捷,这正是助企纾困的好政策,让我们企业的充电站能够快速投入运行。”新义能永安路充电站负责人王越翔对供电公司助企纾困的服务赞不绝口。

展开全文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我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纳入全市12个重点改革课题,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机制建设、优化服务保障,构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格局。2022年我市制定出台《吕梁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吕梁市2022年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出台助企纾困20条、稳经济51条、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和促进服务业复苏“双15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

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截至2022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6.5万户,净增26.4%,企业净增21.21%,涉税主体占比由2022年初27.46%增加到40%。

“五有”服务 让创新提升效能

这些“凤凰”缘何选中吕梁这棵“梧桐”?答案不难得出,去年以来,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持续深化改革。紧盯“五有套餐”,逐项完善配套措施,构建“1+5”体系,形成具有吕梁特色的“五有”服务。

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我市制定了《吕梁市营造办事情“靠制度不靠关系”社会氛围的工作举措》,推出5方面15条具体举措。

——政务服务标准公开。制定审批、勘验、评审清单,对269项事项标准化梳理,材料、流程、时限全部网上公布,清单之外无审批、无评审、无勘验。

——完善行政审批受理制度。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服务,共受理1.45万件,办结1.4万余件,对9523件实行帮代办。

——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更公平。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意向全公开,全过程留痕监管,率先推行“信用承诺制”准入管理。全市2602个项目全部电子化采购,成交金额45.6亿元。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专项检查,全面清理民营企业隐性限制条件,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取消备案。

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我市制定了《2022年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作方案》《吕梁市政务服务“全代办”工作实施方案》,“三项改革”推广至全市政务系统。

——深化“承诺制”改革。承诺制范围拓展到产业项目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公共利益无危害的项目,办理时限压至1个工作日。

——推进“标准地”建设。土地出让前,完成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控制性指标设置等工作,全市出让“标准地”4041.05亩,占工业用地总数80%以上。

——推行“全代办”服务。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均设立“全代办”服务窗口,组建“全代办”服务队伍,对126个事项“全代办”。

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我市制定了《吕梁市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推进“一枚章”向“一件事”深入,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梳理198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自主研发“一件事”系统,办结7200余件。推广“跨省通办”,与黄河流域干线6省20市172县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160个事项“跨省通办”。

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我市印发了《吕梁市政务服务自助大厅“7×24小时不打烊”实施方案》,市县政务大厅均开设24小时自助大厅。开展基层服务点建设,建设14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138个村便民服务点、115项乡镇政务服务事项、43项村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基层办理。

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我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机构诚信履约机制的通知》,从五方面部署政务诚信建设,联合省委优化营商环境和开发区重点工作督导三组开展“新官不理旧账”大起底行动。

吕梁样板 让名片声名远扬

“各级政府部门和开发区要强化‘店小二’意识,切实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持续在要素保障、简化审批、减税降费、入企帮扶等‘软环境’上下硬功夫,真正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优质服务。”省委书记蓝佛安在我市调研时指出。

隆冬时节,走进柳林县上海实验初级中学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克服冬季严寒和冻土开挖难度大等不利因素,铆足干劲,全力推进项目有序建设。

项目审批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去年“集中开展项目建设冬季行动”以来,柳林县进一步深化项目申报审批流程,推出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证明、减次数、优化流程等“六减一优”工作举措,高效办理各类审批事项,为企业打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我们在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上,一是非必要件容缺审批;二是同一事项并联审批,不同事项同步加班审批;三是用函审、视频会议的形式,评审、审查论证可研、设计等文本,努力做到减时限服务,不断做好项目审批的‘店小二’。”柳林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车宏亮如是说。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市持续优化“吕梁政企通”,建成全省首家“吕梁政企通”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启动功能提升行动,新增政策评价、免申即享等功能,实现“政策找企业”,资金兑现“掌上办”,发布国家、省、市、县四级政策975个,惠及84家企业,兑付2415万元。制定了“全代办”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在省“全代办”60个事项基础上,增加到126项,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专人”“一项目一委托”“三个一”的服务机制,时限平均压减20%以上,材料压缩30%以上。

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做好“一枚印章管审批”后半篇文章。作为省定唯一试点市,制定198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自主研发配套审批系统。平均办理时限从14.8天减到7天,6项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省专家评审,成为吕梁市继一窗式服务规范、帮(代)办服务规范之后的又一省级地方标准。运用“三权分立”原理,重新塑造审批框架,将审批过程中的受理、评审勘验、审批进行分离。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评审勘验中心专职评勘,审批部门依评勘结果做出许可决定。三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从制度上,探索形成具有吕梁特色的受理、评勘、审批“三分离”模式。

构建“六位一体”,创新行政审批监管模式。成立“六位一体”内控监督委员会,执行《“六位一体”内控监督制度》,从党内监督、纪检监督、运行监督、信息化监督、现场监督、群众监督六个维度,实行全过程闭环式监管。制定了《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建成互联互通的全市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一件事一次办”智慧审批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等智慧政务系统,吕梁市也被商务部、科技部等9部委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评为“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仍在阔步前行,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挺进……(记者 王洋)

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