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这么穷?_稀缺_穷人_时间

【一】

在解答标题中的疑问之前,精读君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境:

工作的过程中,一旦时间不够用,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你与许久不见的朋友共进午餐,然后又慢悠悠地品尝了一杯咖啡——反正还有两三天的时间可以完成任务。就这样,一天时间被一点一点地耗尽,虽然你写出了一些东西,但远比所希望的要少得多。

接着便迎来了任务截止那一天:马上就得出稿了,你坐在办公桌旁准备干活时的心态,又多了几分紧迫。当你想起同事发来的邮件时,毅然决然地继续写作,没有半点儿分心;你的思想没有漂移到午餐、体检或浇花的问题上;与朋友共进午餐时,也没有为了喝杯咖啡而磨磨蹭蹭,满心想着的都是尚未完成的稿子。半天过去后,专注为你带来了回报:你终于写出了大部分的内容……

为什么许多人包括精读君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境?最近,精读君在哈佛教授塞德希尔的著作《稀缺》中找到了答案,即

“稀缺”为我们换来了专注

【二】

我们会在截止日期到来之时更加专注眼前的任务,正是因为

时间的稀缺

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

,由此影响了我们的所见和所思的速度,甚至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一旦完成任务的时间稀缺,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对时间的稀缺会使我们抓紧赶任务,而对食物的稀缺同样会让我们专注于吃的东西。有一项关于稀缺的实验是这样的:

受试者在午餐时分(之前已禁食3~4小时)赶到实验室,其中一半的人被允许去吃午餐,而另一半不能去。这样,一半人大快朵颐,另一半人则继续忍饥挨饿。研究人员让挨饿的受试者执行一项简单的任务,即盯着屏幕,幕上会有一两个字一闪而过,受试者需要认出这些字。比如,当屏幕闪过“住”这个字时,受试者就要指出刚刚闪过的是“住”还是“往”。

由于一闪而过的速度很快,字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不到1秒,所以受试者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筋疲力尽的挨饿者会不会受到饥饿感的影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呢?事实上,

他们的成绩与那些吃饱喝足的受试者一样优秀。

有趣的是,

当与食物有关的词汇闪现出来时,挨饿的受试者会比饱餐后的实验对象认得更快、更好。

展开全文

也就是说,当挨饿者更快地辨认出“蛋糕”这个词时,我们便能一眼看出他们此刻心中所想的就是食物。因为稀缺已经俘获了这些饿汉们的大脑,它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

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你对什么感到稀缺,就会更关注什么

,就像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现象:

失恋的人会更容易注意到公园中牵手漫步的亲密情侣;

想要买双高跟靴子的女士更容易注意到街上穿着高跟靴子的人们;

刚入职的新人在被陌生同事包围时,会感觉每一个投向自己的微笑或蹙眉都充满了特殊的意味。

那么,这和努力的穷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

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当稀缺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美国一个跨学科团队今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

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这要怎么理解?

【三】

但当朋友问她奖学金要怎么花时,她却惊讶道:“怎么花?还账还来不及呢!除了学费,还得把爸妈过去借的钱都还上。”借钱的滋味不好受,先还钱也无可厚非。等第二年发奖学金,她的生活依旧没什么起色,朋友又问她钱要怎么花。她有些骄傲地说:“我哥哥结婚,借了他一万多买房呢。”朋友听后有些急了:“如果你哥哥没有你那一万块,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了?”她说:“当然可以,只不过得跟别人借。我有,就先给他,反正不用还。”等到第三年,没有人再问。

幸运的是,姑娘因为分数高,还有好几个好学校可以调剂。但当她到外地学校面试被刷后,因为不舍得花路费尝试其他学校的面试,又放弃了一些机会。事后朋友才知道,姑娘把自己的五千块积蓄都拿去存了定期。

因为出身贫穷,长期的金钱稀缺状况培养出了姑娘的

稀缺心态

,塞德希尔教授称之为“

稀缺头脑模式

”,因此凡事总是先考虑钱的问题,最后丧失了更多赚钱的机会,这便是许多穷人无法摆脱的

贫穷思维

那么,为什么穷人难以摆脱贫穷的思维?这便引出了另一个名词——

带宽

【四】

许多缺少时间的人,包括塞德希尔教授在内,往往脑袋里有着许多不同的计划,于是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塞德希尔教授对此研究后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惊人地类似:

穷人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

因为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

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

,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

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

,进而导致

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

,即“

带宽”

。因此,带宽指的就是

心智的容量

,包括

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降低所有的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甚至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于是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你的自控能力便在缺乏带宽的情况下,慢慢变弱。塞德希尔博士在搜集到与吸烟相关的数据中也看到了同样的现象:经济压力较大的烟民,比较不容易在戒烟上持之以恒。而且,穷人还会变得更加肥胖,因为坚持选择健康食品,也需要强大的自我控制力,这在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努力的穷人其实就是,

缺钱又缺带宽

。他们虽然努力,却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

【五】

当然,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说文化、经济影响力和个性不重要。虽然这些影响的因素的确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稀缺存在着自身的逻辑,而这一逻辑会先于其他影响力发挥作用。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的心态,认识到自身存在这种“稀缺头脑模式”,就应该努力寻求克服这种模式的方法。对于金钱稀缺的穷人,就要努力

摆脱贫穷的思维,避免稀缺的心态

。比如,穷人虽穷,但可以把仅有的钱合理地用来投资自己,最终摆脱贫穷。

有位决定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小伙,就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上了很贵的辅导班,坐火车来往于学校和北京十几次,然后一次考中。后来,他写一篇影评的稿费至少上千,一年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有剩余的钱补给家里了。很多人说北影、中戏这种学校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但是这位穷得很彻底的小伙子,却一点不畏惧,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青年作家蓑依说:

“贫穷会很轻易地让一个人的眼光变得倾斜,但贫穷也很容易塑造一个人。

关键是不要沉浸在贫困的思维中。如何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做出最大的成绩,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而不是只想着如何去丰富物质财富。”

【六】

对于时间稀缺的忙人来说,就应该学会

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简单来说,就是学会管理时间。如果你也有总是清不完的待办清单,说明你还没学会高效地利用时间。

拖延

。为了解决“开始时时间充裕,因为拖延而到最后变得时间稀缺”的问题,可以为自己

设定截止日期

,从而帮助你保持节奏,准时完成全部任务。

心理学家通过控制实验的方法,对设定截止日期的益处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截止日期更为紧迫的一组更有成效

。虽然这组学生需要去应对的截止日期更多,但迟交的情况更少,找到的拼写错误却更多,因此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

可见,合理设定截止日期,往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拖延和后期时间稀缺的问题。然而,合理的截止日期有一个关键,那便是

制定分步完成计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