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壮族“三月三”_壮族_铜鼓_村寨

·····················以上广告······················

“壮人住水头,无水不壮乡。”壮族神话《姆六甲》中说,宇宙大气形成一个三黄蛋,爆炸后分成三片,一片飞到天上,一片下地成为水,中间一片是大地人间。者兔乡的山山水水应该是三片天上人间的奇景都拥有了。者兔九龙山因主峰蜿蜒崛起似九条苍龙而得名,山下九个峡谷、十二条溪水分流汇合而成的革拥河、者兔河、者太河、阿科河等,分别归流到西洋江、驮娘江、清水江、南盘江,流往广东、广西等地,成为中国第二大河(第三长河)珠江的水源头之一。

者兔:“非遗”唱主角

者兔乡的“三月三”花街节是广南县打造的民族节日品牌,举办的文艺汇演,演员几乎全是农民。者兔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有铜鼓舞、手巾舞、棍舞、爬高台、狮子舞等。

“三月三”上午,一两公里长的农民演出队伍,沿者兔大街踩街游演,四乡八寨的壮族乡亲将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争看民间文艺的风采。

在当地“非遗”展演中,最抢眼的要数“铜鼓舞”。专家考证,铜鼓出现在2700年前,流行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南,向南传入越南北部,向西传入缅甸、泰国。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在遥远的年代,铜鼓是号令士兵和战阵助威的工具,铜鼓集“权力重器”“神器”“礼器”“乐器”“炊具”于一身,拥有铜鼓便“极为豪雄”,能集众称王,震慑四方,以致“群情推服”。征战时,铜鼓价值千金,一鼓“可易千牛”;祭祀时,铜鼓是能“通神”的法器,古时还用以占卜——所以,铜鼓之为“礼器”,是因为在祝捷、征战、朝聘、宴享、迎宾等重大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壮族的铜鼓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一直传承至今。铜鼓,成为壮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铜鼓舞是壮族节日中主要舞蹈之一,壮语中叫“龙呢冬”,流行于广南、丘北、马关等县的壮族聚居地区。清道光《广南府志》载:“花土僚……自正月至二月,击铜鼓跳舞为乐,谓之过小年。”现全广南县民间有65面铜鼓,者兔乡就有13面。1980年,我刚调入省文联工作不久,就在昆明看到了文山州歌舞团表演的《铜鼓舞》,他们进京演出时,正值我国文艺“第二春天”,一批民族传统艺术经再创作后大放异彩,专家惊叹“《铜鼓舞》震撼了首都舞台”!

展开全文

马碧:干栏式原生态民居

者兔乡马碧村是一个原生态的 “千年壮寨”, “三月三”这天,当宾客来到马碧时,村民身穿民族服装,在桥头迎候,他们让宾客在“许愿牌”上写上美好的心愿,然后挂在吊桥上。在进村吊桥边夹道欢迎宾客的姑娘们,给每位宾客挂上用毛线编好的彩蛋,并献上自酿的小锅酒,还让远方的宾客品尝油煎糯米粑粑和五色糯米饭。

马碧村属于半山区,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21℃。这里有132户村民,民居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部分干栏式民居有几百年的历史,像这样保护完好的壮族村寨,现在已经不多了。

马碧村上年纪的妇女都是刺绣高手。当你游走在村里,你会不时发现有老人坐在自家屋前晒着太阳、绣着鞋垫或衣服。马碧村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刺绣、编织、陶艺、纸艺等,特别是壮族手工刺绣、编织传承了上千年,承载着壮民族的文化传统。

“三月三”第二天,全村男女老幼聚在村中心,青年们穿着民族服装,跳的却是现代舞;中年妇女则在不远处跳广场舞。傍晚时,被牧归的老牛慢慢从人群旁走过,在河边觅食嬉戏的鸭子,在头鸭的带领下,排成一条线,悠悠上岸准备回家……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在这里,没有必要关心天边外的战火、制裁、核试验、军备竞赛,人们不过分向大自然索取,过着虽不十分富足却无忧无虑的生活。“千年壮寨”作证,一切的荣辱兴亡、一切的富贵权势最终都将烟消云散,唯有马碧青山千年常在、碧水千年长流……

六郎:古树下“祭竜”

壮族节庆之多是出了名的,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两个节日。独具特色的节日还有过小年、祭竜、祭天、祭田等节日,其中“祭竜”节特别隆重。

六郎村离马碧有八公里左右,远看六郎村是一片喀斯特地貌,村庄在4座石笋般的山峰脚下。文山壮族崇尚“竜”文化,崇拜山林。“竜”在壮语中指“森林”。壮族村寨铲草立寨,或像马碧村那样依山傍水,或像六郎村那样有一片水源林,“祭竜”的对象一般就是这片水源林。他们以林中大树作为村寨的保护神树,俗称“竜树”,“竜树”周围的树林被称为“竜林”,“竜林”覆盖的山坡被称为“竜山”,均须严格保护。“祭竜”的本质是祭祀村寨保护神,即壮族对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山林的神话与崇拜,他们从生存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去膜拜“竜”神,这是依据壮族的古训“有山才有水,有水才有粮”而做的。六郎壮族村对森林的崇拜和精心保护,使得村寨及附近山上,古木参天,云雾弥漫,清泉长年流淌。这也保证了他们有水从事稻作生产。

壮族年年祭“竜”,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六郎村祭祀当日,村民们对一株前面设有祭台的古树举行隆重的祭“竜”仪式,祭祀时妇女要身着青蓝色民族服装,否则“根岗姆东”神不会领受祭品。祭祀时,各户由一名男子参加,由寨老带到竜林,将猪、鸡等宰杀,向竜树祭献。祭品还有自烤的米酒和糯米做成的红、绿、紫、蓝、黄等彩色的“竜”粑。祭“竜”时,对设有祭台的古树举行隆重的祭“竜”仪式,祈求树神保佑全村人民安居乐业,万事如意。祭毕,各家的户主一起在大树旁进餐。供奉的祭品已沾了神气,各自带回家。时至今日,“祭竜”仍是壮乡的神圣仪式之一。

来源:云南政协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家在砚山

01

联系我们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砚山平台

留言区抖起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