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一个传统习俗:称体重!“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古人在立夏这天轮流称重,看秤人大声报数并添上吉祥话,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你准备好迎接夏天了吗?
ꔷ 肥胖心理 ꔷ
夏季衣衫渐少,人们对身材和肥胖问题的关注也越加显现,我国肥胖率已达到50%,很多人深受肥胖造成的心理困扰折磨。
心理因素是造成肥胖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可能就会以进食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起伏,无意识地吃进去东西,让自己的紧张纾解。许多时候压力进食就不知不觉使人吃进去没有必要的热量,却并不具备营养价值。进食行为习惯与情绪有很密切的关系,有实证研究发现肥胖人群当中焦虑和抑郁的比例也相当高。
冲动控制——这个心理因素与肥胖有相当的关系。周围许多朋友会说,他们的脂肪就是不由自主地管不住嘴,每当想要吃或喝一些垃圾食品的冲动出现时,几乎就无法控制。此时,人的理性被冲动劫持,无法做出更合乎自己长远真正需求的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样的进食就是reflex—反射式的,而非reflective —反思性(有理性的选择)。能完全做到reflective方式进食的人恐怕很少,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冲动,但如果冲动的地步到了不吃垃圾食品或者不喝奶茶就难受,那么就真的需要看看是否已经形成对糖和高热量食品的心理依赖了。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依赖这个物质,是为了要换得什么感觉?或者逃避什么感觉?
展开全文
反过来说情绪和心理能够影响身体的荷尔蒙分泌(有几百种荷尔蒙被发现与体重调节有关),而这些激素对于调整脂肪代谢还有能量消耗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心理和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人在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不但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还可能直接引起消化系统运作紊乱(过于紧张时觉得肚子里好像搅成一团,有些人会呕吐,有些人会出现腹泻)。
有肥胖困扰的人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些自卑感或者是孤僻感,因为常常因自己的肥胖,而影响在生活当中的社交,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非常明显的自卑感,导致和他人交流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形成自卑、退缩、依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对人心理性格的不良影响,常潜在地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育,乃至学业或事业的成功。如超重儿童在校内受到同学的排斥、嘲笑。
减不下来的体重是源于创伤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用吃来缓解情绪,骨子里是对自己的爱与补偿,曾经的匮乏的创伤成年后想得到补偿,不停的吃向外抓取幸福与满足感,心理世界不知不觉中左右着物质世界。食物被认为是表达爱的方式。吃是童年期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
如何免除食物的诱惑?
心理减负是从源头解决肥胖的方法。过多的吃是说明你的心中需要爱的滋养,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能力,只是被过往的情绪和创伤阻挡住了。
觉察和探索自己的生活习惯。
升级爱的习惯,找到新的爱自己的方式。由食物的营养升级为心理营养,达到爱的富足。建立爱自己的新习惯。让自己变得更有趣不仅滋养自己还能滋养别人。
过瘦也是问题?
有的肥胖者盲目追求形体美,不顾身体特点,一味节食,结果造成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罹患该病的年轻女性大量增加。
还有很多女性体重已经到达BMI临界值甚至偏瘦,影响到激素的正常分泌了,还是想要继续减肥,这也是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不认为一味减肥、瘦就是健康,无论体重多少、身材怎样,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而内心冲突会使我们的自我效能被各种内耗破坏,无法内外一致地去生活。肥胖,可能仅仅是各种内心失控的外在表现而已。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探索自己的生活模式,理解自己之所以行为与愿望不一致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从而好好面对,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生活之道。
运动与心理:
“我想做的运动我就是不去做”。
积累热量与心理因素有关,不能很好地通过运动等健康的方式消耗热量也和心理因素有关。许多患有抑郁的人都懒得动,而不动加剧了情绪的低落和热量的积累。不去运动,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懒”字,许多时候我们的自我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自我破坏者”——与其责备自己懒,不如问问自己我是怎么阻止自己不去做明明很想做的事情的?
至少有这样一些思维模式和想法是“自我破坏者”常常在内心对我们说的:
1.破罐破摔 - “反正今天就算运动也瘦不下来,干脆不做了!”
2. 缩小严重性 - “今天不运动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却不跟自己说“不喝可乐没什么大不了的”)
3. 负面预言- “太难了太苦了,你是做不到的!”
4. 全或无- “如果最后不能完全成功,那么前面的运动就是没有用、没有意义的,干脆就不运动了!”
如果有这些想法常常围绕自己,那么我们运动的时候真的是要突破重重的内心阻力,而这种自我阻碍,也许和更深的心理结构和情绪创伤有关。
V:ElviraH89 获取肥胖心理咨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