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王小英):今年,一群小朋友踩着高跷登上了春晚舞台,尽显中国西北地区年俗及传统文化。
要说西北的年味活动,社火称得上“气氛组”选手。在甘肃兰州,每年正月的闹社火表演中,高跷演出最吸引眼球。这里除了常见的踩高跷,还有颇具特色的高高跷表演。
在甘肃永登县的社火展演中,光是这高跷表演用的跷腿高度就大有不同。常见的跷腿高度有0.25米、1米、1.8米、2米,但是苦水高高跷跷腿高度却达3米至3.3米,真的是完整体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社火表演
因高得名的高高跷 最高可达5米
高高跷因“高”而得名,也因“高”而出名。相较于一般的高跷,高高跷的跷腿高度为3米至3.3米,再加上表演者的身高,可达4.7米至5米。早在2006年,苦水高高跷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苦水街村支部书记薛自红介绍,高高跷是苦水街村最具特色的演出项目之一,也是他们展演的保留项目,每年社火表演时,他们常被邀请参加演出。
今年为了参加社火展演,村里人很早就开始动起来了。
展开全文
高高跷表演
“虽然平时有训练,但毕竟演出中断了几年,还是需要练一下。”苦水高高跷非遗传承人巨海全从孩子们放寒假就开始忙碌了。
“高高跷不是谁都可以踩的,要从小训练。”巨海全介绍说,一般从娃娃们10岁开始,从50厘米的跷腿踩起,到十三四岁可以挑战1米至1.5米的,再长大点就可以挑战2米甚至3米高的跷腿,最后参与的表演者们都是胆大心细的,上台表演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对巨海全来说,演员的训练和选拔最好的时间就是寒暑假。因为前两年演出中断,所以今年训练开始得更早。
在2月2日的表演中,16名年轻人踩着高高跷、身着戏曲行服,在高空表演了一场《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最怕跷腿变形 一场表演就精疲力尽
巨海全今年已经70岁了,在他的记忆中,最早是父亲踩,后来是父亲扶着哥哥踩。
“这些都是要一步一步练出来的,很多时候还得家里人陪着练习。”巨海全说,今年腊月,村里表演高高跷的人很早就在广场集合,每天绑着跷腿反复练习。
正式演出的时候,表演者着戏曲行服,有时手中会拿大刀等道具表现人物形象,所以台下的训练就更不可少了。
除了训练,对跷腿的检查也非常重要,主要怕变形。在当地,一般用松木或者柳木制作跷腿,因为这类木材不易变形,轻巧柔软且安全性更高。
在当地,一般社火表演中,走在最前面的是春官老爷,接着是舞狮子的,高高跷则穿插在中间,对表演者们来说,一场表演下来的辛苦只有自己能体会。
巨海全透露,一般50厘米的跷腿重量是五六斤,1米的跷腿大概重10斤,3.5米左右的跷腿重达30斤,对表演者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闹社火是当地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支持,出钱又出力。近年来,一些演出团体还会到四川、重庆等地表演。
光是今年春节期间,苦水街村的高高跷队伍就接到了好几场演出邀请,巨海全说,大家都很想见识一下高高跷表演,热闹热闹。看来春节“气氛组”中,这个选手不仅高,而且很受欢迎。
来源:央视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