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请尽早带孩子见这4种世面!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_孩子_家长_教育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出门游玩、旅行的经历。

喊上三两好友,认认真真地做功课,规划行程,拖着一群孩子出门,吵吵闹闹,状况不停,一趟下来精疲力尽。

带孩子出门旅行属实是一件麻烦事。

但为什么很多父母乐此不疲地去做这件事呢?

对很多家长朋友的回答是——见世面,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说的就是人要主动增长见识,丰富内心。

见过世面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看上去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展开全文

世面,用百科的解释来说,是人世间形形色色的情况,也就是世界的方方面面。

带孩子见世面,不仅是只有旅行,还有下面这些方面。

PART

1

第一种世面,是读万卷书

PART

2

第二种世面,是“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的意思就是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尽可能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沉迷电子产品里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与真实世界的互动非常少。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的方法之一,是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尽可能多带他出去走走、看看。

你可以带孩子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让孩子感受历史的厚重,艺术的精妙;

你可以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都是最天然的“教材”;

你可以带孩子去旅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欣赏当地的建筑风格,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

有条件的家庭,带孩子旅行,见识不同地方的人文风情;

如果没有条件,街头巷尾、家附近的小公园、郊外的一座山,一条河,对孩子来说,都是新的体验。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好的坏的,都是一种见识。

认识一位家长,老师布置了一篇名为“山”的主题作文,他趁着周末让女儿带上作业本,开车去郊外深山里,去登山、观察山……

他说:“让孩子自己在山里行走一天,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不一定多去几个地方旅行才叫见世面,对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去认识和探索世界,都是增加阅历的机会。

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收获了什么。

PART

3

第三种世面,是看生活百态

知乎上有人提问:“见过世面究竟有多重要?”

其中一个回答很有意思:

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他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注重让孩子享受最好的,却忽略了让孩子去看到真实的生活。

前几天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高中生,一身名牌,衣服手机用的都是最贵的牌子。想要什么买东西,各种方式要求父母,最后总是能得逞。生日那天,请同学吃饭,一千多的账单随手就付。

而他的爸爸妈妈,平时一份炒饭都舍不得点,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花一些冤枉钱做什么!”

在这个家庭里,孩子过的生活是一种“虚假的生活”,父母给了孩子生活优越且受之无愧的错觉。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成年人不该向孩子抱怨生活的不易,但是生活真实面貌却应该让孩子看到。

有位朋友喜欢带孩子去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他觉得这里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生活”,孩子在这里明白了妈妈做的每一道食物,既要花钱买材料,还要耗时做,这就是生活。

有一天,在摊贩林立的菜市场,一位80岁的老人家在门口摆摊卖青菜,孩子看到了,主动拉着他去老奶奶的摊位。那一刻,他很欣慰,因为孩子已经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善良。

了解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看到负重前行的人是怎么生活,目睹这些人生百态的孩子,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PART

4.

第四种世面,是见人心

见世面也包括见人心。

家长们向来都是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但是我们却很少教孩子如何客观地去认识一个人。

孩子从生下来那一刻起,注定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人心繁杂,仅仅靠保护是不能完全避免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的。

我们必须承认,身边的人,不是每一个都值得我们与之交往。 父母教育责任之一,是教会孩子多元化地看待每一个人。

多带着孩子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亲子活动,也可以带着他去大人的饭局,让他学习如果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等到见的人多了,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就慢慢形成完善的人生价值观,能分善恶,也能充满包容地去看待他人,充分包容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说:

“平时只要有演出,我都会尽量带上女儿,虽然她年纪小,但多看看社会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总是好的。

一般女孩都是因为无知才上当的,让我女儿先接触这些东西,以后她长大了就不会被这些东西骗了。”

打造这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需要家长要会“聊天”,多用启发性对话引导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开动脑筋。

我身边有朋友喜欢跟孩子聊生活,尤其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小到社会百态,大到国际局势,只要孩子感兴趣,父母就愿意讲,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人和事。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曾说:“对话是练习和观察批判性思维结果的最佳机制。”

能读书、会思考,孩子未来在谈吐中就会增加一份从容和笃定。

这份包容,终将变成见识与涵养。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本文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班主任: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间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转给家长)

同在一个班,课程一样、作业一样、老师一样,为什么孩子间的差异却那么大呢?

我们重视学校教育,却也因此常常忽视了家庭教育。

其实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一个班级,孩子间

拉开差距的20点原因

1. 同一个班上孩子之间的竞争,也是家长们的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成绩考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由家长的问题引起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不要急着批评,请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就像如果你看到影幕上有一些瑕疵,要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有没有问题。

3. 在同一个班,学习同样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你也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4.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5. 如果希望孩子成绩好,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会儿书。如果你不能做到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十多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6. 孩子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多读课外书。

7.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吗?你真的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吗?孩子成才的路不止一条,给他一定的空间,不要试图安排他成长过程中的一切。

8.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9. 学生取得好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而这些素质,更多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10. 作为老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身心健康,正直勤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它的勇气和能力。

11. “孩子在家很任性,父母管不了。”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也会被抵消。

12.对于老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13.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老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14. 当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孩子的问题也就越多。通常孩子都有颗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他们很难被掌控,这使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的你,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15.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发展也就不一样。

17. 家长都希望老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唯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作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18.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19. 对孩子缺少期待的教育,并不一定比对孩子期望过高的教育差。我对我的孩子没有很多期待,我尽我所能帮他、引导他,但不强求他。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20.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所以你也不必苛责自己。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

[本文由“徐洁本真教育”徐洁老师推荐,选自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致父母:家长是你的职业,你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很少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有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为孩子请价格不菲的家教,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只愿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可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培养出一个理想中的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再优越的生活环境,都不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01

一提起教育,我们自然就想到了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已经入读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家庭,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其实,

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

作为父母,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家庭生活的点滴中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02

下面三句话,是懂教育的家长会说的: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同样的问题,不懂教育的家长会这么说: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在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中,藏着孩子的未来。

03

家长是一种职业。

教育的根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

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何不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的敬畏和担当?

“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

父母恩爱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如果这样,我想就再也没有“事业成功,家庭失败”的说法了,至少会少些。

04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或许,当孩子们人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家长。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你就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来源 | 校长派(ID:xiaozhangpai)

延伸阅读: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是老师父母的奋力托举!

见过世面的孩子,注定优秀!家长再忙也要花4分钟看看(老师转给家长)

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

李玫瑾150分钟精彩演讲,家庭教育真知灼见值得听10遍!

北师大教授解读0—18岁孩子成长规律

李玫瑾:怎样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18岁前各阶段重点)

李玫瑾家庭教育讲座合集(音视频共200集)

央视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误,38岁时儿子坠楼,她含泪留28字让人泪目……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