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的《赠花卿》全文?古诗《赠花卿》的意思是什么_杜甫_乐曲_天上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赠花卿 杜甫 乐曲 天上

本文目录

  • 杜甫写的《赠花卿》全文
  • 古诗《赠花卿》的意思是什么
  • 《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 赠花卿唐杜甫的原文是什么 赠花卿原文介绍
  • 赠花卿的意思
  • 赠花卿古诗的意思 赠花卿原文及译文
  • 赠花卿古诗的意思
  • 赠花卿的诗意
  • 唐诗《赠花卿》杜甫
  • 杜甫《赠花卿》翻译和赏析内容是什么

杜甫写的《赠花卿》全文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古诗《赠花卿》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原文: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赠花卿》杜甫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赠花卿》杜甫翻译:

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丝管,代指音乐。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丝管”二字点出全诗描写的对象。点明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描绘。先用“纷纷”二字写出其连绵、和谐、化无形的乐曲为有形之物,形象地写出管乐声与弦乐声相互交错、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乐,这就是极度写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后,又用人间的罕闻,进一步写出它的珍贵。这两句是在前面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从虚处下笔,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绝伦的地步。虚实结合,互相照应,完美地表现出了乐曲的精绝。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首诗无疑是赞叹花敬定所赏音乐的高级,但仔细体味,其中是含有讽刺意思的。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立功之后终日以歌舞为乐,不再操练兵马,这是有失职分的。作者的讽意并没有诉诸字面,而是隐藏在赞叹乐曲的背后,闪闪烁烁,扑朔迷离,可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把它看成一首赞美音乐的作品,也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赠花卿唐杜甫的原文是什么 赠花卿原文介绍

1、《赠花卿》杜甫 〔唐代〕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译文

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

赠花卿的意思

意思是:

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出自:赠花卿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扩展资料: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赠花卿古诗的意思 赠花卿原文及译文

1、《赠花卿》的意思是: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出自:《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2、原文如下:

《赠花卿》

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3、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赠花卿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出自:《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原文:

赠花卿

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

“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赏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会有,而人间极难听到,诗人通过夸张,使诗意得以升华到一个暂新的高度,

给人以无限暇想。对于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生于杜甫之后数百年的明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须治罪。大约杨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礼乐,杜甫写诗来讽刺他。

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妙,并无嘲讽之意。不少学者即持此说。笔者也认为此诗之意即属后者。这首诗是一篇赠言,就是杜甫与花敬定分别时写给对方的话。

我们可以就此诗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后,肯定兴奋异常,一些社会名流前去为其祝捷,花敬定欢喜不尽,盛情款待。在宴会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乐,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赠”和“卿”两个字都不能认定此为讥讽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后,再费尽心机写一首名传千古的讽刺佳作!这于理于情都说不通!

是否杨慎将“天上”误认作“天子”了也很难说。诗人这样写,只是为了夸张。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所云:“誉人不增其美,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听者不惬于心。”

夸张是诗人的惯用手法,杜甫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如赞誉章彝为“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赞誉苏涣诗时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如读苏诗的感觉是“乾坤几反复”。

“胜食斋房芝”,“余喜发却变,白间生黑丝”等等。在赞誉李白时不仅用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且夸他“斗酒诗百篇”。别的不说,但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就够夸张了。

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写实的话,李白一天该写多少诗?一生又该是多少呢?

因此,杨慎所说杜甫用诗讽刺花卿之事,纯属臆断。我们只把这首《赠花卿》当作赞美音乐的妙诗来读就行了。

赠花卿的诗意

意思是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一、出处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二、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三、重点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二、作品赏析

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丝管,代指音乐。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丝管”二字点出全诗描写的对象。点明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描绘。先用“纷纷”二字写出其连绵、和谐、化无形的乐曲为有形之物,形象地写出管乐声与弦乐声相互交错、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

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

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乐,这就是极度写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后,又用人间的罕闻,进一步写出它的珍贵。这两句是在前面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从虚处下笔,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绝伦的地步。虚实结合,互相照应,完美地表现出了乐曲的精绝。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唐诗《赠花卿》杜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唐诗《赠花卿》杜甫,希望对你有帮助。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赏析

全诗有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而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程度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却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个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之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以外也。

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来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

杜甫《赠花卿》翻译和赏析内容是什么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全诗的译文及鉴赏如下: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作品鉴赏】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出处】

《赠花卿》——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关键词注解】

  1.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