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3年级(请问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三年级内容)_端午节_屈原_端午

本文目录

  • 请问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三年级内容
  • 一二三四年级手抄报端午节
  • 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大全

请问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三年级内容

1、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2、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3、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更多关于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三年级内容,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6fdc3161583690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一二三四年级手抄报端午节

一二三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的诗句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潇湘神》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端午感兴》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送卢弋阳景宣诗》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端午》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大全

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大全:

1、“五⽉五,是端阳。门插艾,⾹满堂。吃粽⼦,洒⽩糖。龙⾈下⽔喜洋洋。”听到这⾸⼉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端午节。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早,⼈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上,驱⾍避邪,以保安康。

2、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们将蝎⼦、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端午节要带⾹包、系五彩丝线。⾹包是⽤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草配成的⾹料,戴在⾝上起驱⾍除秽的作⽤。五次丝线象征五⾊龙,系五⾊线可以降服妖魔⿁怪。

3、端午节要吃粽。早晨,家家吃粽纪念屈原。般是前天把粽包好,夜间煮熟,早晨。包粽主要是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叶的,统称粽叶。粽的传统形式为三形,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的叫粽,中掺的叫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4、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镶王因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所以,将饭团用叶子包起来扔进江里,演变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们还带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寻找,打捞他的尸体,变成里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5、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总会用糯米包我最喜欢的粽子。妈妈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勺形状,再放一些糯米进去,因为我喜欢吃蜜枣粽子,所以,叫妈妈放进去一颗蜜枣在中间,然后,再用糯米盖上,最后,在用粽叶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绳子绑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