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十大心理问题(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_心理_小学生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 小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
  •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 小学生十大心理问题
  •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 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学习问题。适者生存,不适者就淘汰,这是自然规律。但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出现心理问题;
2、逃学和厌学。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儿童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加重,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招老师或同学喜欢,再加上学习成绩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3、意志障碍。大部分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承受不起外界的打击,这主要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4、依赖心理。现在很多小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由家人或他人帮助才能完成,此类小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对环境和家人很是依赖,而且会有自责倾向。

小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心里问题,具体如下

1、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2、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3、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5、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

心理问题的定义

心理问题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确实是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的。下面分享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1

1、考试焦虑症

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考试焦虑症。其表现为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必要或不正常,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但无法摆脱,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

3、学习压力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4、恐学症

恐学症是少年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指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而拒绝上学的现象。这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尖子生的心理障碍,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过重的负荷、不合理的比较和绝对化的思维,是催发这种心理障碍的土壤。

5、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6、恋爱受挫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和升华,高尚而幸福的爱情有益男女双方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在婚姻问题上处理不当,失恋,单相思,违心地与他人成婚,大龄姑娘或小伙子爱情来迟等等,精神上都会蒙受到极大的刺激,产生不良的心理而导致恋爱病。心理学家把这种因失恋而引起的症状称为恋爱挫折综合征。

7、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实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身材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报复这样一类恶劣的情绪。

8、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在阅读、语言、拼写、运动、推理、计算能力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但是儿童的智力并没有明显的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及营养与代谢相关。

9、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10、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但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知不足,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因此也有接受治疗率低、复发率高的’特征。它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可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话少甚至不言语、少动甚至不动等。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2

1、理想型

沉浸在理想化王国里,好高骛远,不肯踏踏实实的做普普通通的工作中。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了,又想起第二件事,脱离实际。

2、不自信型

自以为是诸事比不上人,遭受冷脸更吃不消,老觉自身是一个笑面人,忧心忡忡,自甘堕落。

3、锁闭型

一些青年人意识到自身的观念感情与他人不一样,又不容易为他人所了解,因此她们趋向于把自身感受封闭式在心里,而不肯向别人告白。

4、消沉型

消沉,是当人的期待不可以完成,某类需要无法得到考虑时需觉得消沉的心理状态感受。它使有的人会造成异常的个人评价和期待,将造成本人社会发展融入的失衡。

5、妒忌型

这不仅有碍于他人,并且危害于自身,对发展是极其危害的。

6、惟分析

考试拘泥于重本子、条款的缺点,死死地奠定“成绩第一”的心理状态基本。在这类惟分心理状态操纵下,大家只能为“分”而顽强拼搏。

7、怯弱型

这类心理状态的人过度慎重,提心吊胆,常生性多疑,犹豫不定,稍有挫败就胆怯,不愿大有作为。有这类心理状态的人一般都气场敏感,不在乎自主创新、成材。

8、心态型

青年人心态的转变含有两旋光性,非常容易动心、愉悦、兴奋和振作。另外,也非常容易消极、低落、忧虑和烦闷。针对青年人的这类一切正常心理活动描写,关键的是在个人行为全过程中多方面正确对待,以降低欠佳影响。

9、习惯性型

习惯性的产生,一是本身培养的,一是传统式影响的。因为一直以来产生的节奏感迟缓,求稳怕乱,墨守陈规等传统的心理状态习惯性,因此,就出现了这类防碍优秀人才发展的坏习惯。

10、厌烦型

一旦碰到曲折、艰难或不如意的事,必须埋怨别人,感慨自身“郁郁不得志”,追悔“明珠暗投”,满腹牢骚,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爱好,对幸福的东西丧失追求完美。这类厌烦心理状态损坏人的斗志,是成材的一个死穴。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总结3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9、进食问题。常见的有神经性厌食、贪食。主动性地节食、厌食,进而缺乏食欲,出现消瘦、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后者是一种无控制的多食、暴食,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食量惊人,多伴有肥胖。

10、家庭中的矛盾、冲突,父母不和或意外生活事件等,可引起失眠。失眠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表浅多梦、早醒等,同时由于失眠还可引起躯体不适,如头疼、头晕、精神不振和注意力涣散等。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十大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学习问题。适者生存,不适者就淘汰,这是自然规律。但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出现心理问题;
2、逃学和厌学。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儿童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加重,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招老师或同学喜欢,再加上学习成绩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3、意志障碍。大部分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承受不起外界的打击,这主要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4、依赖心理。现在很多小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由家人或他人帮助才能完成,此类小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对环境和家人很是依赖,而且会有自责倾向。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我整理了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希望大家重视一下。

   1、精神分裂症

  〔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2、抑郁症

  〔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3、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 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4、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 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5、 社交恐怖症

  〔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 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6、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 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7、体象烦恼

  〔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 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8、恐学症

  〔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 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 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9、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10、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

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自卑、焦虑和失落、孤独、敏感和叛逆。

1、自卑

它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2、焦虑和失落

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对自己学习成绩不满意,考试成绩不好,怕被家长责骂。

3、孤独

在人际关系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4、敏感和叛逆

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解决措施

1、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消除小学生逆反心理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炼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