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的意思?渔歌子古诗_鳜鱼_斜风细雨_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的意思

张志和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

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全诗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赏析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的诗 意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渔歌子①•【唐】张志和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桃花流水④鳜鱼肥。青箬笠⑤,绿蓑⑥衣,斜风细雨不须⑦归。【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5.箬笠:竹叶’竹蔑做的斗笠。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美。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作者】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太公钓鱼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