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周书是尚书吗_列传_皇后_本纪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周书 列传 皇后 本纪

《周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

《周书》,叙述北朝宇文周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令狐德棻等撰。含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共五十卷。该书北宋时已残缺不全。今本每卷纪传都有史臣论,而第十八、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一、三十二共五卷缺,大约不是令狐德棻的原本。其中三十一、三十二两卷全用《北史》补。二十四、二十六两卷大约是用高峻《小史》所补,而第二十四卷脱漏尤多。

周书是尚书吗

周书是尚书中的内容。《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之一,记载了周书四卷为天像地之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周书》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周书的作者简介

(583~666)),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唐初颇有文名,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最大贡献为编修《周书》 。武德五年(622),任秘书丞,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梁陈和北齐还有记载保存,而由于隋末战乱,周隋文献多有遗缺。现在耳目所及,还能得到可以凭信的史料。唐因隋继承北周历数,唐朝祖先建立功业都在周时。因此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齐、周、隋五朝之史。高祖采纳其意见,并给每一史都委派了主持人。时过数年,修史事业未能成就。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和秘书郎岑文本负责,德棻又推荐殿中侍御史崔仁师协助。贞观十年成书。北周诏令文书多仿先秦文体,《周书》如实照录。但书中叙事纪言,也往往过于文雅,华而失实,不能恰当反映北周当时风气,因而《周书》在《史通》中多处受到刘知几的批评。祖父令狐整为北周大将军,父亲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唐高祖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迁起居舍人、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弘文馆、崇贤馆学士等职。唐初奏请重修梁、陈、北齐、北周及隋朝正史,被采纳。龙朔二年(662年),德棻八十高龄,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家。曾主编《周书》。德棻做了两件历史意义的事。其一,奏请购募天下书—至唐太宗即位,已“于宏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其二,修史。 (595~645年),字景仁,唐代宰相,南阳棘阳人,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 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隋时,其父岑之象遭诬入狱,冤不能申。当时他14岁,到司隶处申冤,辩对哀畅。司隶命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受到赞赏,父冤遂申。隋末,萧铣在江陵建立割据政权,任他为中书侍郎,专典文书。萧铣于荆州称帝,召岑为中书侍郎。唐李孝恭定荆州时,岑劝铣出降。及入城,诸将欲掳掠。岑劝孝恭说:“隋无道,群雄并起,江南人民受苦不堪,王师到此,萧氏君臣,江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实为去危就安。今若纵兵掳掠,不仅士民失望,且江岭以南无复向化了。”孝恭称善,乃严申军令,禁止杀掠。授岑为荆州别驾。孝恭进击辅公祏,令岑主管军书,复授行台考功郎中。 本纪第一 - 文帝上本纪第二 - 文帝下本纪第三 - 孝闵帝本纪第四 -明帝本纪第五 - 武帝上本纪第六 - 武帝下本纪第七 - 宣帝本纪第八 - 静帝 列传第一皇后 - 文帝元皇后・叱奴皇后・孝闵帝元皇后・明帝独孤皇后・武帝阿史那皇后・李皇后・宣帝杨皇后・朱皇后・陈皇后・元皇后・尉迟皇后・静帝司马皇后列传第二 - 邵惠公颢・杞简公连・莒庄公洛生・虞国公仲列传第三 - 晋荡公护列传第四 - 齐炀王宪列传第五 - 文闵明武宣诸子列传第六 - 贺拔胜・贺拔允・贺拔岳・侯莫陈悦・念贤列传第七 - 寇洛・李弼・李辉・李耀・于谨列传第八 - 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列传第九 - 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列传第十 - 王罴・王庆远・王述・王思政列传第十一 - 达奚武・侯莫陈顺・豆卢宁・豆卢永恩・宇文贵・杨忠・王雄列传第十二 - 王盟・王励・王懋・贺兰祥・尉迟纲・叱列伏龟・阎庆列传第十三 - 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列传第十四 -周惠达・杨宽・杨钧・柳庆・柳机・柳弘列传第十五 -苏绰列传第十六 - 卢弁列传第十七 -李贤列传第十八 - 长孙俭・长孙绍远・斛斯征列传第十九 -赫连达・韩果・蔡祐・常善・辛威・厍狄昌・田弘・梁椿・梁台・宇文测列传第二十 - 史宁・陆腾・贺若敦・权景宣列传第二十一 - 王杰・王勇・宇文虬・宇文盛・耿豪・高琳・李和・伊娄穆・杨绍・王雅・达奚寔・刘雄・侯植列传第二十二 - 窦炽・窦善・于翼列传第二十三 -韦孝宽・韦敻・梁士彦列传第二十四 - 申徽・陆通・柳敏・卢柔・唐瑾列传第二十五 - 厍狄峙・杨荐・赵刚・王庆・赵昶・王悦・赵文表列传第二十六 - 赵善・元定・杨摽・裴宽・杨敷列传第二十七 - 郑孝穆・崔谦・崔猷・裴侠・薛端・薛善列传第二十八 - 郑伟・杨纂・段永・王士良・崔彦穆・令狐整・司马裔・裴果列传第二十九 - 寇俊・韩褒・赵肃・徐招・张轨・李彦・郭彦・裴文举列传第三十 -苏亮・柳虬・吕思礼・薛憕・薛真・李昶・元伟列传第三十一 - 韦瑱・梁昕・皇甫璠・辛庆之・王子直・杜杲列传第三十二 - 尉迟运・王轨・宇文神举・宇文孝伯・颜之仪列传第三十三 -王褒・庾信列传第三十四 - 萧㧑・萧世怡・萧圆肃・萧大圜・宗懔・刘璠・柳霞列传第三十五 - 李延孙・韦祐・韩雄・陈忻・魏玄列传第三十六 - 泉企・李迁哲・杨干运・扶猛・阳雄・席固・任果列传第三十七儒林- 卢诞・卢光・沈重・樊深・熊安生・乐逊列传第三十八孝义- 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列传第三十九 艺术 -冀俊・蒋升・姚僧垣・黎景熙・赵文深・褚该列传第四十 - 萧察列传第四十一 异域上 - 高丽・百济・蛮・獠・宕昌・邓至・白兰・氐・稽胡・库莫奚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 - 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焉耆・龟兹・于阗・嚈哒・粟特・安息・波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