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明”字的成语有哪些
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明德惟馨,明镜高悬,明德慎罚,明灭可见,明枪暗箭,明目张胆,明日黄花,明知故犯
1, 明辨是非(míng biàn shì fēi):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 《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曲礼上》:“失祀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2,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明德惟馨(míng dé wéi xīn):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出处】: 《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4, 明镜高悬(míng jìng gāo xuán):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5,明德慎罚(míng dé shèn fá): 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出处】: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6,明灭可见(míng miè kě jiàn): 形容忽明忽暗。
【出处】: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明枪暗箭(míng qiāng àn jiàn): 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8,明目张胆(míng mù zhāng dǎn):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出处】: 《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9,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0,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剑胆琴心怎么解释,剑胆琴心成语解释
剑胆琴心 【jiàn dǎn qín xīn 】意思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典故/出处: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欧阳山《三家巷》二十)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半路出家。
谜语解析:“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性格火烈,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在五台山文殊寺出家为僧。谜语答案: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读音 bàn lù chū ji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扩展资料:
鲁达当和尚的过程:
鲁达一路东去,半个月后抵达代州雁门县。当时,渭州府已发下海捕文书,并悬赏一千贯,画影图形,要各处州府捕捉鲁达。雁门县也有张挂榜文。
鲁达去看榜文时,恰巧遇到已定居当地的金老,被金老拉走。他这才知道金翠莲已成为当地富户赵员外的外室,便随金老来到金翠莲家中,并结识了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赵员外又将鲁达请到自己的庄中,热情款待。
鲁达在赵员外庄中住了七八日,得知官府缉捕甚紧,便打算离去。赵员外早先在附近五台山文殊院买有一道五花度牒,便趁机建议鲁达到文殊院出家,以躲避官府的缉捕。
鲁达自思无处可去,遂同意出家,与赵员外一同前往五台山。赵员外出资重修文殊院,请求住持智真长老为自己的“表弟”鲁达剃度。他瞒下了鲁达杀人之事,只称其是“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文殊院的首座、维那等职事僧因鲁达“形容丑恶,貌相凶顽”,认为他不像个出家人模样,担心日后会累及山门,纷纷建议智真长老不要收留鲁达。
智真长老却认为鲁达心地刚直,称其“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他力排众议,坚持为鲁达剃度,并赐其法名“智深”。从此,鲁达便在文殊院做了和尚,改叫鲁智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