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_杜甫_工部_诗圣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明、清文人推崇杜甫称为“诗圣”。清·叶燮《原诗》:“诗圣推杜甫。”梁启超《情圣杜甫》:“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号叫做‘诗圣’。”

杜甫的家庭历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由于安史之乱,他一生有志难伸,颠沛流离,穷因潦倒。其诗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剧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人民的悲惨境遇和诗人自已的思绪和情感。

杜甫的诗歌成就

杜诗各体兼备,博大情深。极其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上承《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下开中唐“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运动,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其深远,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在艺术性方面,尽得古今之体势,尤长于五、七言古体和律诗,题材深广,情真意切,苍劲凝炼,锤炼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老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扩展资料:

杜甫诗歌代表作介绍: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1、“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2、“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人称为什么,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被人称为杜工部,被后人称为诗圣。

拓展资料: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后附唐代杜甫的《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