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卷土重来2021作文(新冠疫情今年2021年的年尾冬天会不会在世界继续大流行呀)_疫情_病毒_卷土重来

本文目录

  • 新冠疫情今年2021年的年尾冬天会不会在世界继续大流行呀
  • 2020年快要结束了疫情有卷土重来的势头,这次中国能避开吗
  • 2020年年底,新冠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
  • 疫情会卷土重来吗为什么
  • 受这次疫情影响,2021春运时大家出行还会戴口罩吗
  • 疫情开始增加感染人数了,会卷土重来吗
  • 多地暴发,北方疫情何以卷土重来
  • 2021年1、2月会不会再有疫情
  • 为什么疫情会反扑
  • 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又一次封村封路,普通人该如何面对现实

新冠疫情今年2021年的年尾冬天会不会在世界继续大流行呀

我认为,新冠疫情不会在2021年的年尾,在世界继续大流行。主要原因是新冠疫苗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力普及,大力推广。苦就苦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穷国,小国,没钱买疫苗。

我看到网上有人鼓吹今年美国政府能够控制住新冠疫情,经济增长率达到6.5%。这是错误的。就目前来说,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还看不到何时才能控制住疫情,就别幻想经济大跃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GDP雄居世界第一,不要说现在财政吃紧,百疴缠身,就是假如没有经济、社会问题,也很难高速发展。

总之一句话,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的大变局。美国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衰落,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美国政客将中国视为最大对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抹黑中国。无可奈何花落去,美国政府已经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趋势了。

2020年快要结束了疫情有卷土重来的势头,这次中国能避开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情况无疑是控制的很好的,但是外国的情况就很不乐观了,所以对于国内而言,影响肯定是有的,对于入境的检测和监控无疑会进一步的加强,而且中国经历了年初武汉的事情后,在防控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经验,所以个人对于国内的形势还是偏乐观的。

实际上对于疫情的防控,国外的一些国家是浪费了时机的,如果在一开始各国就能够协商一致,都控制一下人员流动,佩戴口罩,就算不能彻底的控制住,但是也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这个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美那边二次爆发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这对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全球的经济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只能希望海外的那些国家和地区能够认真起来,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尽快的将疫情控制下来,而且现在相关疫苗也出来了,该接种的就开始接种,不过好像英国那边的病毒都变异了,不知道之前的那些疫苗有没有用,如果有用的话,那就建议大家都帮助一下英国,提供疫苗,不要让这种感染性更强的病毒扩散。

当然如果疫苗对变异后的病毒也没有办法的话,而且各个国家的管控也不给力,那么全球疫情的结束时间估计就难以估计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相信以人类最终会找到对抗这种病毒的办法,让其危害性变得和普通的感冒一样,至于说彻底消灭这种病毒,说真的,就近一年的表现来看,基本上不要想了。

2020年年底,新冠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

可以很肯定的说,到2020年底,新冠疫情肯定不会卷土重来,现在防控政策已经相当不错,应对都已经常态化管理了!

下面小编一一列举分析不卷土重来的原因:

01.新冠肺炎疫苗接近生产

我们都知道新冠疫情在去年2019年12月出现于湖北省武汉市,在2020年1月24开始爆发,这个时间呢,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分离出第一代病毒,开始进行了早起疫苗研发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疫苗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试验到生产到使用,这个时间段一般需要1年多的时间,从去年到2020年底刚好有一年了,根据疫苗研发规律,这个时候我国应该开始疫苗生产化了,马上就可以临床使用了,所以年底能接上疫苗的概率非常大,疫情基本不会卷土重来!

02.防控疫情有常态化管理

根据春节武汉市大规模控制疫情经验,现在防控疫情已经有很多常态化措施,根本不可能也不会让疫情卷土重来,各地区对防控疫情已经相当熟悉,怎么防控,怎么保护等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病毒不会这么轻易传播开来,也有信心控制住疫情,保护人类生命健康!

总结:2020年底,疫情不可能卷土重来,随着科研加速,疫苗很快会投入临床使用,根据疫情防控经验,各地区已经常态化管理,病毒卷土重来的机会很小!

疫情会卷土重来吗为什么

马上临近年关,现在最让我们操心的事情是疫情还会再像2020年那样全国性的大爆发吗?

今年的疫情还会卷土重来吗?

从11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已经开始卷土重来,国内31个省陆陆续续出现了确诊病例,像上海,天津,成都,四川,黑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确诊病例。

12月15日,我国卫健委发出通告,国内31个省已经有15例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

12月20日,辽宁大连等出现了几例本土病例。

这一系列消息告诉我们,疫情已经开始卷土重来。

那么今年的疫情卷土重来,主要原因是因为以下两点?

境外输入风险

从11月份到现在,国内已经出现很多地确诊病例,这些确诊病例90%都是境外输入。

在12月19日英国的疫情已经变异大爆发,感染率已经变异增加到70%。

全球有40个国家封闭了英国的往返航班,而中国没有封闭英国的往返航班,原因是因为在英国有几十万的留学生和几十万的在英国居住的中国华人。

为了给他们留一条回家之路,国内冒了很大的风险。

英国的疫情已经变异开始大爆发,肯定会有几十万的华人相继回国避难,中国疫情是全世界控制最稳定的国家,也是最安全的国家,对于那些华人来说,国内只是他们暂时的避风港。

他们一回来很容易把变异的病毒携带到国内来,一旦把感染率达到70%的病毒在国内不小心传播,肯定会导致大面积感染,所以境外输入是个很大的风险。

我觉得封闭外国的航班才是最安全的决策。

马上面临一大批从英国回来的华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的措施。

1、从英国回来的人全体进行抽血检测。

因为核酸检测的准确率达不到100%,就无法保证他们是否是安全的?

只有进行抽血检测,才能够达到100%的准确率, 能让每一个从国外回来的人进行100%的检测,排查他们中间有没有感染者。

2、把14天的隔离期改为30天。

因为国外的疫情已经变异,它在人身体的存活时间更久,而且有可能会转化成无症状,无症状患者像我们正常人一样,不发烧,不咳嗽,不感冒,但是他们的潜伏期可以高达20多天才爆发。

我们隔离期只有14天,这14天对于无症状患者来说根本无法确保他们是否是安全的,因为他们的潜伏期可以达到20多天,在这14天内,他们像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异常,只有把隔离期时间改为30天才能彻底排除潜伏期长时间的风险。

3、春运

马上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就要来临,每年的春运人流量是非常的庞大,春运人群里来自哪里的人都有,谁又不知道这群人里面有没有人接触过新冠患者?一旦有那么在春运人群里面很容易导致大规模的传染。

在这群人海里查找的工作都非常艰难,一旦他们踏上回去的火车,很容易把病毒携带到全国各省,那样一来会很容易导致再次的爆发。

那么春运期间,我们这些回家人要注意些什么?

1、回家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尽量不要与他人社交,减少在车上的用餐次数。

2、错开春运高峰期提前回家,能够请假的朋友尽量提前在春运前回家,这样可以避免过多接触人,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3、像老人,孕妇 有疾病的人,能不回家,尽量在本地过年,因为这些人的抵抗力非常的差,一旦在春运坐车回家,很容易会感染上病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这些人在家人的自驾游陪同下回去,这样能够很好的防范聚集性疫情。

所以马上快过年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上的防疫措施,今年的疫情会不会再次爆发?都是个未知数,因为境外输入病例一直不断,国内很多城市出现的本土病例,所以进来疫情依旧是个很大的风险。

也希望大家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家。

受这次疫情影响,2021春运时大家出行还会戴口罩吗

我认为2021年春运期间,大多数国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会戴上口罩。因为对这次可怕的疫情仍心有余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的这种病毒又卷土重来,中了招怎么办?

疫情开始增加感染人数了,会卷土重来吗

这问题问的,现在各地不断出现和增加感染人数已经充分说明新冠卷土重来了。至于说在国内会不会行成大规模爆发,目前还真不好说,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尽量减少流动,不去人多的场合不参加聚餐,出门做好防御措施全力配合国家抗疫策略就行咯!

多地暴发,北方疫情何以卷土重来

病毒变聪明了,在沈阳大连传播被控制住后,它攻击了防控相对薄弱的河北农村,之后再倒灌城市,像石家庄的疫情就是如此。客观上,天气寒冷为病毒创造了生机:数量增多,境外物品的内外包装均沾满病毒,甚至连物品本身都满是病毒;存活时间长,物品入境进入到消费市场后,病毒仍然传染;更加善于隐藏,在患者完成隔离后才会出现病症。主观上,我们防控有漏洞,比如农村处于基本无防状态,城市检查检测松懈麻痹等。双方实力对比上出现了此涨彼消的局面,某些地方才会被病毒打得措手不及。

客观上是病毒遇冷后活性格外增强,加上在寒冷环境下形成的天然冷链,极其易于病毒快速传播;主观上还是防控相关措施落实不力,多数情况下还是在被动应对。现在看,辽宁省的沈阳、大连基本掌握了主动,疫情形势向好;但是河北、黑龙江、吉林正处于疫情发展阶段,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一、本轮我国北方疫情中出现的典型事件

1.沈阳某老太

据报道,沈阳本轮疫情传播途径已经查清,源头是入境人员在解除隔离后发病,之后到医院就诊,参加家庭和社区活动,引起有关家庭和公共场所内的疫情传播。其实就是这位67岁的某老太从韩国返回沈阳解除隔离后,又成为新冠肺炎的阳性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她去多家医院治疗无果,期间还在到处走动,导致更多人被感染。

很多沈阳人对某老太颇有微词,认为是她一个人捣乱了整个城市。我们应该这么看,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无论谁做过什么,是否从境外归来,归来后又是否去过更多的地方,都是在不知被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病毒才是罪魁祸首。

2.吉林1传102

本轮疫情在大连曾出现超级传播现象,1人参加家庭聚会造成11人感染,之后又传播到所居住的单元住户及其他社会接触人员,造成33人感染,共计44人被1人感染。近日的吉林林某刷新了这个纪录,他乘动车坐快客,在黑龙江、吉林两省间穿行,现已查明的是致使公主岭、通化、松原共102人传染。随着流行病调查的深入,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感染者出现。

林某的职业是讲授养生课,有人说是搞传销,其实还不是传销,他是在传授养生常识的同时,销售相关的保健品。事件的恶劣之处是,听课的对象都是老年人,而且是多人拥挤在空间较小的房间内,有的房间不到100平方米40多人在听课,且只有少数人戴了口罩,造成了群体性感染事件。

3.石家庄建设3000套隔离房

本轮疫情中,石家庄的疫情最为人们关注,在视频中曾看到香港的艺人名人们纷纷进行了捐款。引人瞩目的事件,一个是该市藁城区增村镇12个村庄20000多人大转移,进行异地集中隔离观察,村民们手中拎着行李,乘坐大巴车有序撤离。另一个是石家庄、廊坊、邢台居民在家隔离,疫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北方省市。第三个就是建设集中隔离点,占地约500亩,计划建成3000套集成房屋。

这是在武汉雷神山、火神山之后,再一次集中力量快速修建医用住所。虽然不是像建设临时性医院那样施工复杂,但是3000套隔离房间,规模也属相当庞大。石家庄做出如此重大决策,一方面说明疫情现状的严峻性,另一方面展示出决战决胜的信心。截止今天,石家庄已经确诊732例,疫情形势还在发展中。

二、北方这一轮疫情的原因分析

1.境外病毒是本轮疫情的根源

位于北半球的国家基本都处于本轮疫情之中,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疫情面前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错误政策下,对疫情放任自流,美国国内疫情全面失控,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危害;英国的防疫政策时紧时松,有人形象比喻为像猴筋拉来拉去,根本没有起到防控作用。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联系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带着病毒在包装物品,这样的物品又通过口岸进入我国;还有那些从国外归来的人员身上携带着病毒,即使按要求完成隔离,核酸检测为阴性,也可能再次成为阳性感染者。境外病毒一日不除,我国的防疫形势就不会从根本上好转,因为全球国家是命运共同体。

2.寒冷气候是易于传播的条件

在冬季前,专家们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病毒在寒冷条件下更加活跃的特性,今年冬季得到进一步证实了,但是代价却是巨大的,这么多城市和乡村遭到病毒攻击,石家庄还出现了自武汉疫情终结后的头一例死亡病例。温度越低,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就越长,通过物体表现传播的风险就越大。有的专家这样解释:“以前我们都关注冷链传播,到了冬季温度很低的情况,整个环境就可能形成一个天然的冷链系统,而且持续时间越长,病毒传播的风险就越大。”

3.北方农村冬季聚集活动多

北方的冬季有“猫冬”的习惯,就是说由于天气寒冷,地里没有农活了,人们空闲时间多。冬天的人群聚集活动增多,比如结婚、相互宴请,还有的窜门做客等等。在室内活动多,加上人际间距离变短,客观上利于呼吸道疾病的传播。石家庄地区的传播就是从婚宴开始的,还有黑龙江的望奎县疫情也和婚宴相关联。

4.农村防疫力量薄弱

村里虽然都设有卫生所,但是人员少,多数卫生所1至2人,仅能完成简单的常见轻微疾病治疗。至于说识别发现传染性疾病,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次石家庄疫情暴发后,村卫生机构薄弱的问题暴露出来。而且这次石家庄疫情的中心是城郊的农村,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村卫生所根本无力应付,所以病毒传播就非常快。

三、个人防疫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非必要不返乡

在本轮疫情暴发后,沈阳大连等地率先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效仿。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9个已经明确提出这样的倡议,同步加强离开当地的各项检查。其实就是要求人们要留在原地过年。我身边的同事同学们都已经做好在当地度过春节的准备,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行动。现在的手机视频功能非常实用了,今年就好好体会体会吧。

2.及时接种疫苗

昨天,焦点访谈栏目专门介绍了关于疫苗的有关问题。疫苗是消灭病毒的终极手段,要形成群体免疫就必须注射疫苗。这几天,许多国家领导人注射了我国的疫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表示称赞。国内的重点行业人群也已开始注射,目前看反应也非常正常。对疫苗安全性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做好接种准备吧。

3.养成防护习惯

专家们是这样讲的,即使注射了疫苗,也还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这些好习惯,不但是对新冠肺炎管用,而且对其他传染性疾病也管用。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会终生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有在单位等公共场所,要坚持做到通风换气,远离人员密集的地方。

4.做出应有贡献

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配合有关单位完成防疫工作;对那些动辄打骂防疫人员甚至警察的人,要协助有关方面及时制止。另一方面,争当抗疫志愿者,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大量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仅靠机关单位或者社区物业的力量,远远不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

结论

本轮疫情暴发后,虽然对当地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人们并没有慌张,展现出足够的乐观,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底气。随着南方地区的气温逐步降低,病毒同样会适度传播,就看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否及早及时了。病毒没有国界,也没有地界,只要条件适合、防控有漏洞,就有可能造成感染和传播。愿我们都能未雨绸缪,掌握抗击病毒的主动权。

2021年1、2月会不会再有疫情

2021年1-2月会不会再有疫情?

去年春节期间武汉疫情爆发,其它省份也有疫情波及。

疫情之下,春节也少了很多年味,取消聚集性活动,不再探访亲友,我们居家隔离。

如今又是一年秋天到,离1-2月份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了。

1-2月份正是春节前后,很多农名工返回老家的时候,不少人担心,1-2月份还会再有疫情吗?

答案是不一定,疫情反弹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但是不代表一定会出现第二波疫情。

冬季1-2月份为什么容易爆发疫情?

冬季是病毒活跃的季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而且冬天人们室内聚集性活动更加频繁,人群的聚集为病毒的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食物被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海产品进行冷链运输,海产品的冷冻运输,加上大型批发市场的低温潮湿环境,病毒能依附在外包装表面,残留更长的时间,容易诱发疫情的爆发。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病毒是欧洲输入。广西港口区一超市冻库地板的样板呈阳性,目前感染源还在排查,超市员工140人核酸检测是正常的。

精准防控能避免大规模疫情扩散

受境外输入疫情的影响,国内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地区的突发疫情,我们无法预知哪些地区会有疫情,也无法保持病例零增长,只能尽量做到本土病例接近零水平。

病毒很顽强,只要符合传播的条件,它就会死灰复燃,疫情防控我们要严控入境人员更要防物。

精准防控能避免第二波疫情扩散,也能针对重点地区进行严控,不伤全局。

为什么疫情会反扑

疫情从最初到现在已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感染其中,一些欧美国家最初对该病不重视,结果人与人之间造成大面积感染,因治疗上需要一大比钱,使一些贫困家庭得不到医治而迅速传播,反反复复无法消灭。

去年病毒又在印度,英,美等一些国家发生了变异,由原来的新冠病毒变异成德尔塔病毒,传染力超强。这个第二次暴发的疫情已波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造成数以万计无辜的人失去生命。比如美国,印度疫情泛滥,每天都有大量的平民百姓死亡。我国虽然经过全体国民的努力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但外来输入不容小觑。这次就是因为外国的输入导致在国内,部分省及城市引发了二次疫情的暴发,而且传播链加长,加之有些人隐瞒行程到处乱走,使疫情加速传播,其主要就是其人对疫情不重视的结果。德尔塔病毒比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短。

这次疫情从7月20日被发现到现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有江苏、湖南、北京、上海、四川、辽宁、云南、安徽、广东、福建、重庆、河南、湖北、宁夏、海南、山东被感染,可见它有多强,所以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我们也不要被它所吓住,要积极配合政府加强接种新冠疫苗,它也是目前最好阻止病毒传播速度的最有效办法。

我们当前要做到出门前一定要戴好医用外科口罩,不聚会,不聚餐,不到人多的地方,人与人接触要保持好安全距离,手不要随便触摸面部,勤洗手,勤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愿疫情早日被消灭,家家幸福,人人安康。

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又一次封村封路,普通人该如何面对现实

没有办法,该怎么面对还是要怎么面对?!

封村封路,每个人都在家不要外出,所有的单位都放假,整个城市暂停!普通人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大家都面临着房贷的压力,九月份孩子开学,学费的压力,家里可能还有老人生病,每个月药费得压力!但是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没有抱怨,没有吐槽,都非常坦然的接受这个现实,遵守这个决定!

不痛苦吗?痛苦是肯定的!无论我们现在的生活暂停多长时间,我们所有的贷款不会暂停!而且我们许多行业,就算生活暂时恢复正常之后,他们的运营也不会恢复正常,比如旅游业,比如餐饮业,比如酒店……我们许多人会说报复性消费,但是实际上有钱才会有消费!

但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在新冠病毒面前,所有的普通人选择了生,选择了抗击病毒!

今天我去上班,路面的车也还很多,公交车也照常运营,但是出租车师傅跟我说:今天路上的车和人还是少了不少!能不出门的都会选择在家!是啊,还在坚持工作的,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没有办法,我们的城市还算正常,我们的工作也都仍然继续!

今天我们办公室的同事问我一个同事:要不要去外地?那一个城市暂时安全,还没有确诊病例!我同事也在犹豫,去还是不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最终我没有问他,是选择了去还是不去?虽然我不建议去,但选择了去我也能理解!看到公交车上仍然是满车的人,我又想起我同事对我说的:以前我为了省钱都是坐地铁,现在我都奢侈了,每天打车!生活真的不容易,但是大家为了我们未来的平安生活,都在努力付出!这就是现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