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何突然暴毙?揭秘嬴驷死因真相!_秦国_文王_魏国

在秦国的历史上,秦惠文王是不得不提的一位铁血君王,他深谙人性,深沉内敛,有抱负,又善于识人用人。可以说,秦惠文王经过自已一生的努力,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让秦国对六国的优势转变成了胜势,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帝王。

秦惠王又称秦惠文王或秦惠文君,嬴姓,名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孝公二十四年立为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公元前325年张仪入秦后,龙门相王,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秦惠文王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其中以魏国人为最多。魏国是一个盛产外交家和军事家的国家,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大批能臣造就了秦王朝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

由于秦惠文王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打通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对手就是魏国。于是秦文惠王重用知己知彼的公孙衍和张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秦文惠王在公孙衍和张仪之间有意的制造了一些矛盾,使这两个魏国人成了死敌,从秦国国内一直打到了国际舞台上。

魏章就是当初商鞅诈取的公子魏卬。魏章在魏时就已经是名满华夏的名将。商鞅知道,如果凭战场上的真功夫,秦军肯定不是魏章的对手。要想战胜魏章,只能靠诈取。魏章被俘后,得到了秦孝公的热情接见。当时秦国由商鞅独掌朝政,朝中能人不多。孝公有意留魏章在秦,魏章在听说家人由于自己丧师辱国而被法办后,也就留在了秦国。秦惠文王对魏章是十分器重的,在攻楚战争中,公子疾和甘茂两位秦国的重臣被作为魏章的助手使用,足可以看出魏章在秦惠文王心里的位置。而魏章也不负秦文惠王的厚望,连败齐楚名将,夺取了战略要地汉中。

司马错更是历经惠王、武王、昭王的三朝元老,在伐蜀、楚、魏、韩的战争中立有大功。楚人甘茂、异母弟公子疾也是秦文惠王的重臣。

在秦惠文王辞世前,顺着秦国版图往东看,他们打败了上一任的霸主魏国,吞并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还在黄河东岸建立起了根据地;而往南看,不但吞并了巴蜀之地,还把当时最强大的对手楚国打得落花流水,得到了楚国的汉中之地,让楚国再也没有抬起头来。正是由于秦惠文王为秦国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这基业代代相传,最后秦国才能在他的重孙子嬴政的带领下,从战国诸侯割据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历史上对于秦惠文王的死因记载很简单,只说是因病而亡。至于他究竟是身患何疾,才导致盛年早逝?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秦惠文王后期是得了重病,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有时还口吐鲜血。赢驷在感情上屡受挫折,致使他的性格尤为复杂。早年即位之初车裂商鞅、诛杀甘龙等,让秦惠文王杀戮成性,因此身上戾气太重;魏纾婚典上刺秦,往秦惠文王的胸口捅了一刀,使他终生留下了心理阴影,噩梦连连;嬴华战死又让秦惠文王痛心疾首,从此神情恍惚,好像得了失心疯;芈八子与义渠王难以了断的纠葛,他果决诏令深爱着的芈八子随爱子赢稷质燕,当他听说在燕国找到芈八子和嬴稷的遗体时,当场口吐鲜血,从此再无好转迹象,不久后身亡。为了成就秦国大业,秦惠文王心如刀割,却拼命压制自己的感情波动,能面不露哀色,性格之刚毅,可叹矣。

相关史料表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了壮大秦国实力,整天操劳政事,身体状况越发堪忧,加上战事过多,秦惠文王身体日益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身亡。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将他葬于咸阳。(秦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