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生前最后一个愿望,被王夫人无情扼杀,让她死不瞑目_晴雯_宝玉_无可如何

晴雯死前许过一个愿望,只对贾宝玉说了,可惜被王夫人无情扼杀,最终大梦一场空。

晴雯被撵走后,没有死在荣国府大观园内,注定林黛玉也不可能死在贾家。

贾宝玉不舍得晴雯,买通婆子去探望,于是就有了晴雯对贾宝玉的最后一个愿望,也是他们感情的最后牵绊。

(第七十七回)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

晴雯让人可钦可敬之处,就在于她在死前,想要穿着宝玉的衣服不孤单,竟还说什么“论理不该如此”。这样高洁近乎洁癖的品质,怎啊让人感佩。俗话说“君子不欺暗室”,就是晴雯的写照。

然而,晴雯穿着贾宝玉的袄,想在棺材内不孤独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王夫人根本不给她“入土为安”的机会。听说她死了,只是赏了十两银子,就吩咐多浑虫夫妻“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

可怜晴雯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在古代就算是“挫骨扬灰”了。王夫人恨她如此,连个全尸都不留,晴雯至死也没想到。

晴雯死前要与贾宝玉换贴身的袄穿,等于将她心中对宝玉的一腔感情表露出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也无所谓是否被人诟病。

当日她挣命为贾宝玉补雀金裘,就是一腔情意的体现。

像晴雯这种“刀子嘴豆腐心”,永远不肯说软话表露心中之情,还是旁观者清。

(第六十二回)袭人也说:“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平儿问她:“他是谁,谁是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晴雯用真情交换贾宝玉的真心,精神上她与贾宝玉共情而平等,是她追求的尊严。

所以,晴雯会“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别人谁都不敢。那是她与贾宝玉的专属“互动”。

贾宝玉的扇子都是“贵重值钱”物,晴雯认为既然能外力跌坏,也就能撕了,贾宝玉也作此想,是二人精神共鸣的“纯粹性”。

贾宝玉能做的事,晴雯也要做。别人不敢的,她敢做。

现代人可能会觉得晴雯在“作妖”,只有她知道自己的标准高于别人。

怡红院众人在贾宝玉长大后的心态变化,晴雯冷眼旁观看得清楚。无论是袭人的“鬼鬼祟祟”,麝月的“瞒神弄鬼”,还是碧痕伺候洗澡两三个时辰……她们的心思她都懂。

她若要想靠牺牲女儿清白笼络贾宝玉,只会比别人更便利,更有效果。

可是晴雯不要!她连最后换上贾宝玉的贴身袄,尚且说“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就知道她不接受那样的自我。

晴雯爱“洁”,出淤泥而不染。在于她的高要求,天然排斥那些背后的人心诡谲,魑魅魍魉。

于是,晴雯讽麝月,怼袭人,笑碧痕,骂小红,撵坠儿……现代人用情商低形容晴雯,其实不是晴雯情商低,而是如今的道德标准太低。

晴雯终究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但曹雪芹却说她“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错不在晴雯,而是“小人”暗算。这就足够了。

王夫人一叶障目,不认同晴雯的好处,是她的思想格局和道德标准不如晴雯。

只可怜晴雯最后一个希望,想要穿着贾宝玉的衣服不孤单地躺在棺材里,注定不能实现了。

这个“忘了”父母家乡的小女孩,在十六岁的短暂人生里,被辜负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