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两人是同学,一起拜师学艺。有一些野史演义称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这只是凭空猜测、张冠李戴罢了。
两人一同学习兵法,孙膑天资聪颖,领悟力强,在兵法的见解上总是超过庞涓。庞涓内心十分嫉妒孙膑,但没有说出来,藏在内心里。学成后师兄弟两人就分道扬镳,庞涓回到了魏国,而孙膑留在齐国。
庞涓回国后,正是魏惠王统治时期,魏国四处作战,与邻国连年交锋,战事不断。庞涓有了用武之地,凭着过硬的军事本领,他如鱼得水,很快在军界脱颖而出。史书上没有详细纪载庞涓指挥了哪些战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主要是在东部与赵国、韩国作战,而且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的功名心很强,加上他战功卓著,故而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当上魏国的将军,手握重兵。
在庞涓发迹后,干了一件很卑鄙的事,就是陷害同学孙膑,把他骗到魏国并整成残废人。孙膑后来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逃离虎口,回到齐国,成为齐威王的谋士与座上宾,这才有了复仇的传奇。
公元前355年,魏赵战争爆发。
战争的起因是赵国入侵卫国,攻取漆地与富丘,卫国不敌,只得向赵国投降。由于卫国是魏国的小喽啰,赵国伐卫明显是向魏国挑衅。魏惠王大怒,当即点兵十万,以庞涓为统帅,同时纠集小喽啰宋国、卫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赵国。庞涓行军打仗还是颇有一套本领,他一路攻势凌厉,直杀到赵国首都邯郸城下,包围邯郸城。
邯郸之战持续了三年之久,到了公元前353年,在庞涓的指挥下,十余万魏军对邯郸城发动猛攻,邯郸城终于抵挡不住,被魏军攻陷。
此时,齐国出兵了。齐军的灵魂人物,正是庞涓的同学孙膑。
在魏师攻克邯郸的同时,齐国兵团全线出动,逼降卫国后,挺进魏国,控制了通往魏都大梁城的交通要道并占领若干魏军守备空虚之地。魏师攻克邯郸城后,便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国,准备与齐军决战,庞涓打仗也有一套本领,他与孙膑一样,都知道打仗得避实击虚,于是便集结八万兵力,攻入卫国。此时卫国已经投降齐国,显然,庞涓这一招也是狠招,看你齐国救不救卫国。
齐军统帅田忌迟疑不决,孙膑的判断是,庞涓攻卫国已占先手,倘若齐师从魏国撤入卫国,正好中庞涓之计,而且被魏军牵着鼻子跑,因而援卫显然不是上等招数。孙膑知道庞涓不是泛泛之辈,为了钓鱼上钩,他决定牺牲诱饵,命令齐师进攻平陵。
平陵是魏国军事重镇,不仅有重兵把守,周边还有几座魏国据点,对进攻一方相当不利。齐军两路人马进攻平陵,伤亡惨重。付出重大伤亡后,庞涓能否中计呢?接下来的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孙膑知道庞涓用兵谨慎,多心眼,是一位高明的将领,否则他也不可能爬到魏国军界高层,并取得攻克邯郸城的伟大胜利。但是任何一名将领都有弱点,庞涓功名心强,倘若能吊足他的胃口,让他觉得有扬名立万的机会,他必然会放弃进攻卫国。
孙膑对田忌说:“请马上派遣轻装战车部队奔袭魏国首都大梁,如此一来,庞涓必定要回兵救援大梁。”庞涓会中计吗?孙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第一,大梁是魏国的首都,救援首都与进攻卫国相比,显然前者的功劳更大;第二,平陵一役后,庞涓判断齐军伤亡惨重,势必会掉以轻心的。为了进一步示弱于敌,孙膑又建议说:“我们分出少数部队与庞涓交战,给他造成我军兵力单薄的假象。”
果不其然,庞涓判断齐军在平陵遭到重创后,已是强弩之末了。他迫不及待地从卫国抽身,想要抢下救援大梁第一功,同时抓住老同学孙膑。
庞涓一路上不断击溃齐国的小股部队,这些部队对魏军完全构不成威胁。他断定齐军已经基本溃败了,于是丢掉辎重,轻装上阵,带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昼夜兼程奔向大梁城。这一切,似乎早在孙膑的预料之中,这位齐国军师把主力部队埋伏在庞涓必经之地桂陵,一个大口袋张开了,就等着庞涓落入网中。
应该说,庞涓水平真的不低了。你看,齐师入犯,他并没有直接与齐师交锋,而是攻打卫国,以威胁齐师的退路,这招是很高明的。但是他的倒霉是遇到更高明的将领,要钓庞涓上钩,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孙膑接二连三地放出烟雾烟:首先是故意战斗失利,不是佯败,佯败庞涓是看得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重大伤亡;其次是攻敌所必救,直接进攻魏国首都,看你庞涓救不救?这样还不够,庞涓要是把八万人马都拉回来,要打败他还是很难。孙膑又放出第三个烟雾弹,又牺牲若干小股部队,让庞涓确信齐师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有在这个时候,庞涓才会出现极难出现的漏洞。
我们在惊叹孙膑高超的军事谋略的同时,也不能不说,因为有庞涓这样不俗的对手,才能有如此精巧的局。这就好比下围棋一样,只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才能出精彩绝伦的对局。
在孙、庞之斗中,庞涓最终成为失败者。但是,必须肯定庞涓的军事才能,如果没有遇到孙膑,他将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将领。他攻克赵国首都邯郸,后来秦军在长平之战后,花了三年时间也未能攻下邯郸。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庞涓为什么要陷害孙膑,因为他能超越别的将领,却永远无法超越孙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