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何总认为俄罗斯是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_俄罗斯_蒙古_西欧

多年来俄罗斯就像是一个行走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独巨人: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的民族属性似乎应该属于西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却被排挤在西方主流体系之外。俄罗斯不仅没被西方国家所接纳,而且还被各种歧视、打压与制裁。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正是这种地跨东西的独特地缘区位塑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国土位于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可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自西向东的扩张史。

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同东欧的乌克兰、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国存在普遍的亲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俄罗斯皈依了东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罗斯因此被纳入到基督教文明圈。由此可见俄罗斯的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你很难说四分之三左右国土位于亚洲的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

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古代欧洲的文明源头是地中海区域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俄罗斯所在的东欧平原与西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所以这一地区长期被排斥在欧洲主流文明体系之外。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都喜欢编排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段子说:“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就能发现里面是一个蒙古人的灵魂”。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统治长达两百多年。俄罗斯在这两百余年间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人从骨子里就认为俄罗斯是野蛮落后的“白色鞑靼”。

可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白色鞑靼”的俄罗斯人在东方民族眼中却是典型的西方人。俄罗斯人在人种上属于白色人种,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语言,俄罗斯人所信奉的东正教是基督教的分支之一;相比之下蒙古人属于黄色人种,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人主要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这样看来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并不像嘛,那么西方人为什么要说俄罗斯是“白色鞑靼”呢?

俄罗斯人所属的斯拉夫族系在罗马帝国时代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并称三大蛮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涌入到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并与当地的拉丁文明逐渐融合。如今西欧国家在人种和文化上主要是由日耳曼人融合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形成的。俄罗斯却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由此可见俄罗斯在种族和文化上从一开始就与西欧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9世纪上半叶北欧维京人中一支向东发展的分支开始出现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在芬兰语中被称之为罗斯人,而当时的东斯拉夫人一般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当时东斯拉夫各部落之间常年混战:其中一些部落为壮大自己的实力就邀请罗斯人前来助战。事实证明这种引外敌助内战的行为纯属引狼入室。一开始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请来助战的雇佣军,然而实力壮大之后的罗斯人就趁机赖下不走了。

罗斯人推选出留里克、西涅乌斯、特鲁渥三兄弟带领族人们分别前往诺夫哥罗德、白湖和伊兹博尔斯克建立国家。不久之后西涅乌斯和特鲁渥相继去世,从此大权独揽的留里克开创了统治俄罗斯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留里克死后他的亲信奥列格于公元882年率兵南下攻克了基辅,杀死了统治那里的王公阿斯科尔德和基尔后迁都于此。从此由罗斯人统治、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基辅罗斯国家正式诞生。

这个基辅罗斯大公国正是如今的俄罗斯人、白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并不是像古代中国一样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而是由一大群封建领主王公组成的松散联盟。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各支宗室以长子统率出兵远征欧洲。西征的蒙古大军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也烈赞、科罗木纳、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公国。1240年冬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基辅罗斯的都城基辅城。

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的嫡次子拔都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因汗王宫帐为金色,又名金帐汗国)。当基辅罗斯绝大部分领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占领吞并之后只有位于西部的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和波洛茨克公国在波兰、立陶宛等国支持下保持着独立。

正是这个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最终演变成为日后的乌克兰,而波洛茨克公国则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由此开始形成分野。从1240年到1480年俄罗斯被蒙古人统治长达240年之久。蒙古人统治时期对俄罗斯人疯狂掠夺,同时也正是蒙古的统治使俄罗斯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失之交臂。这导致了俄罗斯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

另一方面也正是蒙古人塑造了统一的俄罗斯民族。蒙古入侵之前俄罗斯是由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小公国组成的。在被蒙古人征服的罗斯公国中就出现了一个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蒙古统治者授予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尔”的头衔并命其征伐不听号令的王公。莫斯科大公国趁机利用蒙古人的威势削平群雄,从而得以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

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领罗斯诸公国在沃扎河和金帐汗国大打出手。战后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然而在1383年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再次入侵莫斯科。到了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终于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莫斯科大公国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逐渐征服其他罗斯公国逐渐形成了如今统一的俄罗斯民族。

由此可见莫斯科大公国正是通过向蒙古称臣才得以在蒙古人的羽翼下发展壮大进而统一俄罗斯的。蒙古人在政治上促成了完整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诞生;在经济上带去了东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在文化上俄罗斯语言中有大量借用了蒙古语词汇。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有蒙古血统的大公92人、大王50人、公侯13人,此外还有至少三百个贵族的世袭姓氏来自蒙古。

在沙皇家族之中有两个皇帝是明确肯定是带有蒙古血统的,而带有蒙古血统的皇后有六人。另外拥有蒙古血统的俄罗斯名将有六人、科学家四人、文学家三人。这其中就包括库图佐夫、门捷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著名人物,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的祖母也是蒙古人。如今俄罗斯的国防部长绍伊古也是一个蒙古人。可以说如果蒙古人从未到过东欧草原,那么就根本不会存在如今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融合北欧维京人、蒙古人的混血民族。俄罗斯在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后同时开始向东方和西方扩张,然而相比之下俄国在东方的扩张推进速度远比在西方要顺利得多。历史上波兰、瑞典都曾是俄国向西扩张的强劲对手。当时的欧洲第一大国可不是俄罗斯,而是国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那时的波兰可是拳打俄罗斯、脚踩德意志,号称平独镇露大波波。那时的瑞典也是占据着如今的芬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欧洲一大列强。从1558年起俄国为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就与波兰、瑞典、丹麦等国反复争夺,然而直到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才实现这一夙愿。俄国用了163年才实现为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一夙愿,同一时期俄国向东推进的速度可比这快多了。

沙俄在向东方扩张的早期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对手是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国、西伯利亚汗国这几个游牧汗国。然而这几个游牧汗国内部都相当松散:西伯利亚汗国6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看着挺大,可实际上却只有不到20万人口。西伯利亚汗国事实上只有可汗所在的都城过渡到了城邦国家文明阶段,而其他名义上同样归属西伯利亚汗国的地区其实仍处于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阶段。

当地分散居住的渔猎部落在组织力动员力上远远不及俄国,加之俄国从欧洲引入的火绳枪等先进装备进一步放大了双方的差距。1552年沙俄攻占了喀山汗国,4年后又吞并了阿斯特拉罕国,1598年沙皇俄国征服了失必儿汗国。失必儿汗国被征服后俄国人已越过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进入到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时的西伯利亚并没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原始部族。

俄国人用火绳枪征服了这些西伯利亚的原始部族。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然而这也给俄罗斯造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困惑。在俄罗斯向东扩张的过程中由当初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阿斯特拉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都相继被俄罗斯征服。俄罗斯领土的形成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其实是对当初蒙古帝国遗产的继承。

历史上俄罗斯与蒙古的关系就是这样纠结:一方面蒙古人的统治令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受到创伤,另一方面俄罗斯民族正是在蒙古人的羽翼下发展壮大的。同时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也使其他欧洲国家普遍视俄罗斯为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由此造成了俄罗斯与西欧国家在文化心理上的隔阂。俄罗斯人有蒙古血统这点是确凿无疑的,但俄罗斯主要所传承的仍是东斯拉夫人的基因和文化。

其实现代世界每个民族的相貌与他们现代的居住地基本没什么关系,而主要是由这个民族的起源地所决定的。尽管每个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历史没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其实每个民族在离开其起源地之前都至少在当地生活了上万年。人类各种族不同的外貌特征就是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在气候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从今天的印度、伊朗到东欧、西欧和北欧的印欧人种都有着共同起源或相对接近的起源(原始印欧人)。

大约在距今5000年到6000年前原始印欧人才开始分化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希腊人、波斯人、印度人等不同的分支族群。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分支族群在相貌上也出现了一些差异:比如印度人和欧洲人在外貌上就不大一样。但由于各分支族群都有着共同的起源祖先,所以原始印欧人的后代都具有明显的高鼻深目这些共同特征。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斯拉夫人其实是更晚才和其它印欧人分化开的。

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都起源于北欧地区。公元1世纪前后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都已大量分布在中东欧地区。大致上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比日耳曼人稍微靠东一点。公元5~6世纪的亚欧民族大迁徙对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日耳曼人在匈人西迁的挤压下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融合塑造了今天西欧国家的人口结构。如今英、法、德等西欧国家都带有一定的日耳曼血统。

在日耳曼人西迁的同时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东斯拉夫人后来进一步演化出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民族;西斯拉夫人演化出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南斯拉夫人演化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民族。东西欧之间的身份认同差异从这时起就已埋下了伏笔:西欧人的祖先多出自日耳曼族系;东欧人的祖先多出自斯拉夫族系。

当然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祖先都是原始印欧人。时至今日也很难从外貌上将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区分开,但两支族系既然各自分化发展就一定存在自己独特的心理认同。出自斯拉夫族系的俄罗斯在作为日耳曼后裔的西欧国家眼中被视为“非我族类”也就再自然不过了。以东斯拉夫后裔为主体的俄罗斯民族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又进一步融合了北欧维京人、蒙古人的血统。

当然也不能说每个俄罗斯人都有蒙古人的血统。事实上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混血比例并没西方人渲染的那么高。蒙古统治时期对俄罗斯人的影响更多是在文化上,非要说蒙古人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人的基因未免牵强。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直接统治的是位于如今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至于生活在北部森林地带的罗斯民族则采取的是羁縻统治的模式。

罗斯公国在臣服于钦察汗国并定期纳贡的前提下大多被保留了下来,所以蒙古人和罗斯人其实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只有罗斯上层贵族才会与蒙古鞑靼人进行政治联姻,而在民间罗斯人与蒙古人通婚的现象相当罕见,而与罗斯上层贵族联姻的蒙古鞑靼人也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蒙古人。拔都西征后在俄罗斯境内建立的钦察汗国其实是因为生活着黑海北岸草原上的钦察人而得名的。

钦察汗国的统治者作为拔都的后代是蒙古人,然而钦察汗国的主体人口其实是钦察人(钦察人实际上是属于突厥人种)。钦察汗国所谓的蒙古人大多是蒙古西征后与当地突厥系民族的混血后代。俄罗斯历史上那些所谓有蒙古鞑靼人血统的名人其实很多并不是真正纯粹意义上的蒙古血统,而是俄罗斯族与依附于蒙古人的钦察人混血的后代。钦察人是黄白混血民族,而出自东斯拉夫族系的俄罗斯人本身就是白种民族。

白种的东斯拉夫人与黄白混血的钦察人后代身上自然是白种血统相对更多。很显然蒙古人并没彻底改变俄罗斯人基因,否则今天的俄罗斯人也不会仍以白种人居多了。即使在文化上蒙古人也只是影响而非同化了俄罗斯人。俄语中的确大量借用了蒙古语词汇,然而俄语毕竟是不同于蒙古语的一种语言。同样对罗斯人实行羁縻统治的蒙古人也从未试图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同化俄罗斯人的东正教信仰。

俄罗斯混有蒙古血统不假,俄罗斯在文化上受到蒙古影响也不假,然而俄罗斯依然在种族、语言、宗教等各方面与蒙古是截然不同的民族。即使如此西欧国家仍普遍视俄罗斯为“白色鞑靼”。这种根深蒂固的排斥可谓由来已久。俄罗斯与西欧国家有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质:尽管俄罗斯和西欧国家都是白色人种,可俄罗斯的斯拉夫族系和西欧的日耳曼族系并非同宗。

尽管俄罗斯和西欧国家都信奉基督教,然而俄罗斯的东正教和西欧的天主教、新教属于不同的教派。俄罗斯不仅是一个东正教国家,而且是东正教国家中的唯一大国。长期以东正教盟主自居的俄罗斯不可避免会介入到东正教与西方教派的争端中。这样一个与西欧各国差异性巨大的国家又曾被蒙古人统治过两百多年。这样西欧各国也就自然而然把自己与俄罗斯的文化心理隔阂归结为蒙古人的统治。

西欧各国看俄罗斯大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视秦、楚为西戎、南蛮的感觉。当年的秦国正是在中原诸侯的歧视心态下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的,而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的歧视心态始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俄罗斯把西方当成自己学习效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极力想要摆脱被西方歧视的现状。距今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

那时的俄国人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俄罗斯在致力于西化改革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对外扩张。从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起蜗居东欧平原一隅之地的城邦小国经过三百余年的扩张形成了领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的俄罗斯。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等一代又一代沙皇为俄罗斯打开了进出波罗的海、黑海的出海口。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从彼得大帝那时起俄国就逐渐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的五大决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奥)。俄罗斯从一个被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的边缘化国家转变成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都能见到俄国的身影。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已成为深度介入欧洲事务的“欧洲宪兵”。俄国与西欧各国的矛盾恰恰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尖锐化。西欧国家对俄罗斯那种骨子里的歧视并没消失,而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俄国又逐渐萌生了畏惧心理。

从那时起俄国与西欧国家就始终互相警惕:俄国人对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德等西欧国家入侵自己的历史记忆犹新,而西欧国家则始终担心俄国这个庞然大物会开着压路机碾压整个欧洲。由于两边都缺乏安全感,所以两边都不想挨着对方。位于两者中间的乌克兰、波兰等地很自然就会被双方视为战略缓冲区。从历史上来看俄国与西欧国家围绕战略屏障的争夺由来已久。

19世纪俄罗斯曾与普鲁士、奥地利先后三次瓜分波兰,到了二战时期苏联又与德国再次瓜分波兰。乌克兰东部地区长期处于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统治下,而乌克兰西部地区则先后处于波兰-立陶宛、奥匈帝国、德国的统治下。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了俄国与西欧各国的格格不入。因此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能轻而易举就几乎挑动起整个欧洲进攻俄国。

俄罗斯的国土形状几乎就是一条狭长的矩形平原地带。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是缺乏天然防御屏障的。俄罗斯为避免陷入被欧洲各国群殴的境地就始终执着于在自己和西欧国家之间树立安全屏障,因此几百年来俄国与西欧国家争夺地缘战略空间的博弈就从未停止过。如今的乌克兰危机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不过是几百年来俄国与西方国家争夺战略空间的地缘博弈在今天的延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