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莫话封侯事_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_泽国_封侯_江山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

赏析: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成”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是: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该句话出自《己亥岁》。

原文:

《己亥岁》

作者:曹松

朝代: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扩展资料:

《己亥岁》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己亥岁》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后两句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作者简介: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才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录其诗140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岁

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现代解释为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出处:唐·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劝君莫话封侯事出自那首诗

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句出自:《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作者朝代:唐代曹松

原文: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释义: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古诗创作背景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已亥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