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
家长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不少家长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只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长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
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
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
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知识背景强,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
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
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是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
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或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提供保护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甚至把矛盾扩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
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母亲24小时无休的陪伴孩子,真的就可以解决一切亲子问题吗
谢邀。首先,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可以给他们前进的无穷动力。尤其是当遇到困难时,遇到挫折时,你的怀抱将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觉得家长要掌握好尺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愈加强烈。那么家长就要照顾好你跟孩子之间尺度的问题。就是你的陪伴,不要变成了干涉。对于孩子的成长反倒是适得其反。
尤其是24小时的陪同,对于独立意识比较强烈的中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监视。孩子们会对你你的陪伴认为是一种不信任。
所以我建议家长要随时看孩子的情况,掌握自己陪伴的尺度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说,怎么做可以和正在读初三的孩子搞好关系
孩子在初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大,还是青春叛逆期,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选择会焦虑,烦燥。
这时如果和孩子产生矛盾,会让她有逆反心理,对你的言谈举止都很反感,不愿意和你接近。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像朋友一样多关心,多理解,多沟通。
我孩子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我总督促她学习做作业,孩子特别不开心,有时甚至和我顶嘴,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不爱和我说话。
她面临中考了,我也着急,担心她不努力学习,考不到想去的学校,但又不能和她较着劲,怎么办呢?
改变不了她就改变自己吧,不和她谈学习了。每天投其所好,做她喜欢吃的饭菜,接她放学(学校有点远),一起回家的时候,可以说说话。
周末了带她去逛一逛,玩一玩,买买需要的东西。也释放一下压力。慢慢地我俩比以前还好了,是母女,也是好朋友,孩子和我无话不谈,甚至连男孩给她写纸条的事也和我说,听我的意见。
当然,我偶尔也会无意地说几句哪个学校好之类的话,前途毕竟是很重要的,这时候她根本就不反感了,反而会和我聊聊她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孩子无论到哪个成长阶段,都需要哄着,正确引导,不能只用家长的身份去让她做你觉得应该做的事,否则严重的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孩子面临中考,她们自身就有无形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再施加一些必须努力学习才能上好学校的压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有多大呢?成年人也未必都能承受得住,她终究还是个孩子啊。
最后,祝愿孩子们学习愉快,心想事成!
我是坚持初心的鱼,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需要的友友,关注我,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携手共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