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名言名句(《论语》贤文,诲语谆谆,你所喜欢的《论语》名言有哪些)_孔子_论语_学习

《论语》贤文,诲语谆谆,你所喜欢的《论语》名言有哪些

孔子的《论语》是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名言名句,读了让人长智慧,会使人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最喜欢《论语》这样几句名言,有论读书的,有论做人做事,充满着辩证法和哲学观,读罢对做人很有启迪。

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意就是学习了而不去深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有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疑惑不解。孔子对读书学习说得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富有哲理,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修养素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现实中人们一谈到知识的积累都知道要学习,得怎样学习,如何读书,还是孔子说得最清楚、最明白了,如今之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论”,就是没有掌握读书学习的好方法,将读书学习脱离开来,以为读书就是多看、多读,而不注要读与思、读与懂方面下功夫,有的人书读得很多但没收获,没有效果。

正像毛泽东所说:读书就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在读书学习上,将毛泽东这句话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弄懂了,这样的读书学习方法就一定会有实效的。

二、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其意 是说,品德不加以培养,求取学问不加之讲习,听到道义不能相从,有了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孔子不愧为大学问家、大智慧家,孔子将道德、读书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问题相题并论,这三则之间确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这就是孔子最忧虑的事情,2000多年前是这样,就是如今,仍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现实中许多人就是不知道孔子说的这个理。不少人将学习和道德分离开来,认为学习是孤立的事情,一个只要将学习搞好了,自己有了技能了就能走天下了。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还有说得更直白:”商品经济社会,道德能值几个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有了这样的思维,想怎么赚钱就去怎么赚,失德又失志。

我时常想,孔子的智慧为何如此超群,他将事情能说到实处,做人先有德,没有德,就没有得,试想,一个人没有修养素质的人能走多远,即使是这种人发了财也会半路”翻车“的,这样的人和事时有所闻,说明了孔子的忧虑是正确的,并不杞人忧天。

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就是说:立志于道上,坚守在德上,依靠有仁上。孔子培养学生的方法和内容,以仁、德为原则,以技能为内容,让学能德够德智体全面地发展。孔子是高见的,更是智慧和聪明的,人来到这个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做人就需要有德,没有德最终会失去得,就是永恒的道理,这个道理现在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实践中弄懂了正确性,不少人并努力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向德字靠近,这也是智慧之人。

读《论语》的次数越多,便会觉得孔子的智慧越大,孔子说的话有不少是经典之作,对当下依然有现实和积极意义,这便是做事要先做人,做人德为先,善为行,一个人有了德性再去读书学习或者去做事,哪境界、哪心怀就不一般了。

小结:我是60多岁的人了,经历的许许多多的磨砺,人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顾眼前,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方法,从上世纪的”又红又专“到如今的”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等这些都是一个道理,衡量一个人必须用”德“字来考量,一个人失去了德,也就没有做人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看准了这一点,这就是我读《论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

《论语》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录

《论语》中有一句经典的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在贫和富的状态下,如何保持最好的状态。

后一部分,则以此为引子,说明做学问和修身都要有发散性思维,知此达彼,举一反三。这和后面《公冶长篇》中子贡讲与颜回的对比是一个逻辑。

首先是子贡抛出观点:人在身处贫穷时不要有谄媚心,身处富贵时不要骄横,是这样吗?

子贡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因为很多人在处于贫穷时,会有自卑心理,为了追求利益,有可能会丧失了人格尊严,有谄媚心行谄媚事时常有之。这样做,也许会让自己处境会有所改善,但长此以往容易把自己的人格定位压低,甚至是到达沦落的境地。

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的回答是“你说的对,但是不如身处贫寒保持快乐的心态,富足有钱的,做个崇尚礼法的人。这才是好的人生态度。”

是的,贫和富是没有绝对界线的,即便有界线,也是相对模糊的。但自己处于什么行列,有什么样的心境,人生做出怎样的答卷,全看自己。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绝对导致精神上的痛苦。生活里,经济水平一般的人,如果能够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在人际关系上家庭和睦、亲朋融合,在精神层面有所行动和追求,那么即便生活贫穷,也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在如今经济发达的时代,贫富差距明显,孔子的贫而知乐、富而知礼的倡导,于今天也非常有价值。

子贡不愧是孔子的优秀门徒,他由贫富话题,很快上升到发散思维,他又说:认识事物、学习思想,其实和诗经中所说的开料、打磨、抛光一样,需要不断挖掘,最后把粗糙的骨头、牛角或者玉石胚料打造成精致的工艺品。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对子贡说:端木赐啊,从现在起我已经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你已经达到了告诉你“往”,你就知道“来”的水平了!

这里的“往”和“来”,意味丰富,它可以是过去和未来,也可以是条件和结果,甚至是已有的旧知识,和由此引发的新知识等。这就是知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到智慧的过程。

《论语》的这话名言,有没有让你感觉到了不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是其中的经典,哪几句话让你受益匪浅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纪录。可以说:句句是精华,处处是警语。

三千年来,这些警句箴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立身,立德,学习,生活,处事,治家,治国的准则。

人们耳熟能详的比比皆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日当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还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