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纳兰性德在他生活的康熙年间,绝对是第一词人,可惜多情不永。
但如果把纳兰放在现代,他会是个什么地位声望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现代史百余年间,几个阶段的社会情况很不相同,因为诗人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
如果纳兰生于五四运动前后三十年,那应当也是第一词人。因为那时的中国崇拜大家,名家辈出,纳兰的才华与成就不逊于那时的任何一位大家。
如果他生于文革时期,那很不幸,别说成名了,保命恐怕都难。熟悉纳兰词与文革社会及文学之人,可以想象一下其结局。
如果他生于当代这三十年,极有可能是泯然众人。因为当代文学中小说一枝独秀。诗词之花几乎没有社会土壤。万众一心向钱看,有几人能够静心赏读诗词?
以上假设仅属个人愚见,不足为训,呵呵
觉得纳兰容若写的最好的情诗是哪句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在他的情诗中,我最喜欢他的《画堂春》中的上阕中的一句:
一天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亲?
下阕也不错: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词是全意是:本来是天合,而一生一世总不能在一起,两地分居,那相思之情常绕心间,年年的春色是为何人?
乘小舟到蓝桥会面并不难。难的是能得到不死的灵药,而不能似嫦娥一样飞翔到月宫或如织女一样鹊桥相会,人生相守,即使没有荣华富贵也心甘!
这首词,联想到我们这样的人,戍马生涯,走南闯北,两地离愁,甚而贴景,因此常常背咏,以消情绪,即所谓较喜欢它!实情以告!
为什么现行语文课本中几乎不选纳兰容若的诗词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现将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我国自解放以来,在语文课本里选取大量多的优秀古文诗词篇章。许多爱国家,爱民族,爱同胞百姓的优秀诗篇至今难以忘怀。犹其是民族英雄人物和其英雄的动人事迹更是记忆犹新。如:
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曹植的巜七步诗》。乐府诗歌里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唐诗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等。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濠吏》和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等诗篇。白居易的《卖碳翁》和《琵琶行》等。南北宋朝時期的诗词也非常多。象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的《饮湖面上初睛后雨》,《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辛弃疾的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陆游的《书愤》,《示儿》等,文天祥的《正气歌》等。还有元曲《窦娥冤》,这些诗词都是反映当時社会风貌的优秀篇章,以及劳动人民的疾苦。是社会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英雄辈出的苦难经历!
象汉武帝時的卫青霍去病,风沙大漠,北击匈奴,畅饮酒泉,封狼居胥,杭爱山上留石刻。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何等的辉煌!象小校埸比武,枪挑小梁王的岳飞出世。再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更是岳家军的自豪,又是民族的自豪!再看文天祥,抗击敌军永不言弃,失败了再来,至直为国尽忠,並向敌人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这就是我国语文课本常选出来的优秀诗文,他们都是时代的象征,社会的柱石,对国家对民族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正能量作品。反观大清朝的文人巨匠,有几个敢描述社会风气,時代湖流和国家弊端?正因为大清朝有大兴文字狱的怪癖,轻则坐监牢,重则杀头,更甚者祸及九族。因此,清朝的文人骚客是不敢轻意地去写文吟诗填词。就是有人写诗填词,无非花前柳下,艳词滥调。其中在这些文人骚客里,纳兰容若就是其中之一。
以个人看法,纳兰容若的诗词,大多是风花雪月,花前柳下,坊馆茶社,温柔国里混日子的陈词滥调。其情其景,皆是娇柔多情,爱死爱活的香粉气息。这一点,我想大家也是非常认可的。他的才情只能说明他所在的环境下而发,並不能透柝社会,並没有展现社会的优劣风情和国家的政治面貌。其实,纳兰容若的诗词里,也几乎没有国家社会层面的内容可言!
所以,语文课本里几乎没有纳兰容若的诗词是很正常的。他纳兰容若的诗词再美再艳,才情再如何出众,难道还能超过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吗?难道还能相比左宗棠抬棺回疆抗击沙俄吗?
师友们,言语不多,恐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达分享之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