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100篇(二年级语文有哪些寓言故事)_寓言_寓言故事_道理

二年级语文有哪些寓言故事

诚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二年级语文有四篇寓言故事,分别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寓言故事又叫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短的故事中体现。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很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语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做人做事道理的关键年级,课本上收录一些寓言故事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寓言故事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当然主人公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植物,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射进一些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小学生乐于接受寓言故事的内容,接受精彩的故事,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教育的目的。

好的寓言都善于讲故事,寓言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好的传达之所。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让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进入故事当中,共同演说一个富含道理的故事。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就生动的讲述了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的故事,来比喻仰仗或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寓言《亡羊补牢》通过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后来听人劝说把羊圈补好再也没丢羊的故事,告诉学生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这个道理对正在成长难免犯错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和引导作用。

好的寓言故事都有很深刻的寓意,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故事的灵魂。寓言《坐井观天》最早出自《庄子.秋水》,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任何问题,都要站得高,都要看得全面,以此来比喻和讽刺眼光狭隘或学识肤浅的人。这一寓言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这时候的学生就特别犯这样的认识错误,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寓言《揠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所谓“性急吃不得热豆腐”,便是这个道理。

总之,寓言故事假托狐狸、乌鸦、小鹿、老虎等来讲述故事,这些动物就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即使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人,这些人的言行举止也与常人不同,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蕴含在其中的哲理、道理也会终生难忘。这就是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寓言故事的原因。

再次感谢邀请。关于二年级语文的寓言故事,你有哪些好的想法呢?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你觉得最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是哪篇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非常多,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庖丁解牛、望洋兴叹、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塞翁失马、鹬蚌相争等等,每一篇寓言都富含哲理性。以《鹬蚌相争》为例,用古文和译文讲解如下:

【古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之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一只河蚌出来晒太阳,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壳,紧紧地拑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便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便有死鹬了!”两边都不肯放松,有一位渔夫走来看见了,便把它们一同捉了去。

【说明】这是苏代劝阻赵惠王伐燕时引述的故事,以鹬蚌喻赵燕,以渔夫喻秦。说的是两相争斗,忘了共同的敌人,结果就会两败俱伤,给敌人制造机会,给自己带来灾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有多少寅言故事几个

问题:中国古代有多少寓言故事几个?


前言

首先,你这个提问语法有问题,用了多少,又用了几个。言归正传,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就举不胜举。古代寓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国家治理、世态百象、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许多方面,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接下来我列举几个寓言故事,以供大家参考!

一、叶公好龙

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雕着龙,在各种酒具上雕着龙,在厅堂、卧室、书房的墙壁和柱梁上到处都雕着龙。人们知道他如此喜欢龙,便四下传说。

有一天,天上的真龙听到了这件事,心里十分高兴,它腾云驾雾,从空中降落到叶公的庭院中。龙把头伸进书房的窗户里探望,长长的尾巴蜿蜒伸展到厅堂当中摇动。

叶公看到真龙,吓得面如土灰,失魂落魄地逃离了家。

其实,叶公并不是喜欢真正的龙,而是喜欢那些看着像龙而并不是龙的东西。

——选译自《孔子集语》

寓言启示

一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只是用以装饰门面,图个虚名。

二、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表演宰牛的本领。他站在牛的跟前,手按着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抵着的地方,都噌噌作响。刀进牛体,骨肉分离,唰唰有声,无不像音乐一样,既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又符合《经首》乐章的节奏。

梁惠王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惊叹地说:“啊,好极了!你宰牛的技术怎么这样高超娴熟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爱好的是探寻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我开始宰牛时,看到的都是完整的牛。三年后,在我眼里就没有完整的牛了。到了今天,我只用心神和牛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感觉器官已不起什么作用,只靠心神支配刀的操作。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在石头上磨过一样,解牛时游刃有余。我按照牛体的自然结构,把刀砍进骨节间的缝隙处,再顺着缝隙分离骨肉,完全按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游刃有余。这样,整头牛的骨肉就‘哗哗’解体,像沙土散落堆积在地上一样。解完牛,我才提刀站立,从容而满意地环顾四方。然后,把刀擦得干干净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完后,对庖丁说:“讲得妙极了!听了你这番话,我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选译自《庄子·养生主》

寓言启示

只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善于探索,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复杂艰难的问题易于解决。

三、滥竽充数

齐宣王在位时,喜欢听宫中乐队吹竽。每次观赏演奏,他总是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有位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喜欢听众人吹竽,便投其所好,向齐宣王吹嘘自己如何擅长吹竽,请求宣王同意他参加乐队的演奏。齐宣王答应了。每逢演奏时,南郭先生都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地吹竽。就这样,他享受到了和其他吹竽人同样的俸禄。

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齐愍王即位。齐愍王也喜欢听竽,不过他不喜欢庞大的乐队合奏,而只爱听独奏。南郭先生一看无法混下去了,只好乘大家不注意,悄悄地逃走了。

——选译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寓言启示

讽刺那些不懂装懂、骗取他人信任和好处的人。告诫人们,不学无术的人靠蒙混过关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四、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位农夫,一天正在田里耕作,有只野兔狂奔而来,撞在田边的大树上,碰断脖子死了。农夫一见,赶快放下农具走到树下,捡起了这只死兔。

从此,这个农夫不愿再耕田,他成天守在田边的大树旁,一心想再捡到兔子。

可他再也没有捡到过兔子,但他守在树下苦等兔子的行为却被宋国人传为笑话。

——选译自《韩非子·五蠹》

寓言启示

告诫人们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结果,更不能把过去的经验当作恒定的规律。同时也讽刺了那些想不劳而获而坐享其成的懒汉。

结语:例子就举这么多,寓言中的智慧,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启迪。人们在儿时读过的寓言,到老都不会忘记,就是因为寓言的智慧不会随岁月的逝去而消失,它会随着人们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更加深刻地留在人们的心里,让人们终生受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