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十二岁了,想给他买本关于青春期的书,有什么好推荐吗
谢谢邀请。
儿子十二岁,已步入青春期。题主想给他买关于青春期方面的书籍,科学地引导、教育青春期的儿子,让之健康良好地成长,确实令人感到欣慰。你的这种想法,是天下许多父母未曾想过的,作为父母,真的难能可贵。
推荐以下几本,仅供参考。
《青春期生理卫生健康教育》——新一代青春期教育系列丛书系统地阐述了青春期变化、青春期第二性征、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青春期的性发育、青春期的性冲动、青春期性教育、性的社会问题、性犯罪问题、性疾病及预防、青春卫生及自我保健。
《青春期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此书是为青春期男孩量身定制的心理读物,内容包括接纳和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让自己的心理更成熟从而顺利度过叛逆期、正确处理好与女生的那些事、避免走进性心理误区、正视自身弱点,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等11个方面,让男孩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的男子汉。内容详细,实用性强,是青春期男孩保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手册。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著,本书通过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的形式,探讨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不同的世代价值观。
《羊皮卷全集》——该书收录了各地成功人士的一些忠告和教诲,书被翻开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作家的良苦用心,是一篇相当不错的励志书,在全球的知名度极高。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此书用简单的故事和词语告诉读者只有吃苦才会获得幸福,是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极力推荐的十本书之一。
你第一瞬间想到的关于夏天的美好感觉或者词语句子也可以
问题:你第一瞬间想到的关于夏天的美好感觉?或者诗词句子也可以。
导读
在大多数人眼中,西安的夏天那就一个字——“烤”。
烈日炎炎,闷热难熬,偶尔一阵风吹过,也都夹杂着烦燥。
于是幸福的现代人喟然叹道:在这个季节每个人的“命”都是空调给的。各种对炎热的调侃,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地不分南北,一个又一个“火炉城市”经受着水与火的洗礼;人不分老幼,一幅又一幅“清凉世界图”挑战着红男绿女的穿着极限,很多人都渴望这个时节,倘若能变成一条鱼可真好!
我常常在想,长安自古帝王家,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这些设备,古人又是如何熬过夏天的呢?
纳凉,也就是乘凉,古人为了更贴切地传达乘凉的心情,特意发明一个词叫“追凉”,好像“凉”成了一个顽皮好动的孩子,东躲西藏,若是不赶着追着,很难找到他的踪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但又是何等的富有诗意?
所以很多人都扮演了那个“追赶者”的角色,你可以追到了高柳绿槐下,追到小溪池塘边,或追到了乡野阡陌上,或隐居寺庙竹林中……如果时空可以穿越,说不定你会邂逅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
- 坐在树下或走进竹林,是古人们普遍采取的乘凉方式。所以说在众多避暑诗作中,这类作品也最多。
- 南宋田园诗人杨万里《桑茶坑道中》描写了一个牧牛的小童为避酷暑睡卧柳荫之下的悠闲情趣:
睛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塔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2. 唐代大诗人王维为消暑,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弹,乐而忘返,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莫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率真可爱,直接就是赤身裸体,“诗仙”的《夏日山中》直白地写道: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他与“诗佛”王维的纳凉方式相比,诗仙就是诗仙,乘凉也是不拘一格,似乎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纳凉方法—— 脱掉头巾挂在石壁上,将脑袋露出来任松林间刮来的凉风轻拂,可以想象李白童心未泯,赤子情怀。
- 临水之地,自然也是古人避暑的佳处。烈日当空,若得一处亭台楼榭桥畔相伴,着实是纳凉人的福气。
- 宋代的杨万里,喜欢流连于荷池纳凉。其《暑热游荷在池上》云:
细草摇头匆忙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 南宋大诗人陆游似乎也深有同感,紧随其后,大有并排而坐之意。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塘自在香。
犹如一幅在莲花池边和柳树荫里月下乘凉的水墨画:杨柳随风飘拂,荷花送来清香,在画桥畔倚床休憩,欣赏船家悠扬的笛声,真是盛夏酷暑时的一种美妙绝伦的享受。
-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要想在闷热难当的夏日,让自己不心急气躁,关键是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
-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诗说得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
诗人在花木葱笼、曲径幽深的长廊里品茗纳凉,清以心静,静中生凉,一幅闲适自在的画面犹在眼前。
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喜欢独坐院中,迎着徐徐清风而自得其乐。他在《消暑》诗中写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爱国古诗有哪几首
爱国古诗很多,我推荐曹植的《失题》。
皇考建世业,余从征四方。
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
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三国时期魏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诗作以五言为主,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注释:
1.皇考:对去世父亲的尊称。
2.栉风而沐雨:形容经常在外辛苦奔波。栉(zhi):梳头;沐:洗头。
3.蒙:承受。
导读:
曹植“生于乱,长于军”,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他随父征战时的切身感受。
诗作一二句回顾作者跟随父亲筚路蓝缕、建功立业的峥嵘岁月,为下文描写自己的军旅生活作了铺垫;三四句运用风、雨、露、霜等自然景象和“万里”的空间概念,渲染戎马生涯的艰辛;五六句用白描手法,表现了作者常年与剑戟为伴、以铠甲为衣,时刻准备战斗的精神状态。
全诗情感浓烈,慷慨遒劲,洋溢着豪迈雄壮的人生意气。
感言:风雨如磐,激荡的是赤诚爱国心;铠甲冰冷,包裹的是炽热报国情。这,就是从军路上的热血男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