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林奕含(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林奕含老公的评价他是如何接受她的过去,又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她,毕竟都步入婚姻了啊)_的人_自己的_自杀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林奕含老公的评价他是如何接受她的过去,又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她,毕竟都步入婚姻了啊
  • 林奕含在书中写到“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恭维就是为他自杀”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林奕含老公的评价他是如何接受她的过去,又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她,毕竟都步入婚姻了啊

【人鱼薇沫】有一句名言说,有人是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伤,也有人是用童年去治愈一生的伤。

这个伤指的是心灵创伤,提问的人可能在童年时代顺风顺水,从无不适之感,所以无法理解吧。

建议先去看看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也许你不能感同深受她所受到的伤害,但是对于痛苦你多少会有些了解。

那种如同浸入深海,无法呼吸的痛,让人胸口时时在煎熬的痛,所有的欢乐都替代不了的痛。

先说一下林奕含事件后期所引发她自杀的诱因吧。

一、家庭

房思琪曾经自救过,第一次是试探性的用一种稀松平常的口吻跟妈妈提起:学校里有学生跟老师在一起了,说完却被妈妈嘲笑。第二次是用打哑谜的方式跟灵魂姐妹怡婷提起,怡婷听完简直要弃她而去。第三次是对她的同病相怜的姐姐,可是最后还是欲言又止。

她曾经几次向家人、同学和邻居姐姐暗示,但没有人回应,回应也都是让她更加不敢面对的言语。

想像一下,当一个溺水的人呼救时,没人来拉她一把,反而再加上一脚,她是多么绝望啊!

本来,她有一面墙的书,可是毁掉她的也是这些书。

她是一个向往完美的人,肉体的完美,精神世界的完美。

后来,她的肉体坏了,也许精神还可以支撑她,所以她骗自己爱上了老师,这真是一种心酸。

施暴的人,却对他产生依赖。

二、社会

她也曾经控告过老师,但是因为社会的原因,老师依然逍遥法外,而她的创伤依然无法治愈。

求告无门之后,她才写下这本书。

创伤后遗症是很可怕的,那种感觉仿佛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留在孤岛上,身边的人再温暖再可爱,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别人是完整的,唯有自己是破碎的,那种疏离感,恐怕是越追求精神世界的人无法承担的。

我想,她写这本书的目地并非自救,而是这世界赋予我文字的能量,那么我用它来记录,再还之于世界,如果这文字能够救赎别人,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释放完了,这一切就与我无关了。

最后,她所寻求的是一种解脱,终于可以告别这个冷漠、无情、再无留恋的世界。

所以,她的书,字字血泪,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失望与绝望,到了那种程度,没有什么信念再能够让她活下去了。

我们劝人,都说为了父母活下去,父母并未在她危机、悬崖边缘时拉住她,保护她。

为了丈夫,那不过是后来遇到的陌生人,未曾和她一起经历过痛苦,那种温暖反而加深她的伤痛。

如果她有一个孩子,或许会改变一切,但如此屈辱的活着,又有什么意味呢?

痛恨为人师表,却道貌岸然的恋童癖,他们所能给女孩带来的伤害,足以影响一生。

所以某鲍到现在还未受到制裁,已然泯灭无声了,这种蛆,才更应该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制裁。

【我是人鱼薇沫】年读书超过100本,提升自我成长,帮助他人认清世界,离开狭窄的个人天地,如果这答案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点赞,谢谢。

朋友,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给我留言几句话,这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谢谢,有你支持,我在这条路上才能走的更远!

林奕含在书中写到“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恭维就是为他自杀”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如果被一个为情自杀的女人爱着,是幸福还是恐惧。

我觉得是恐惧,首先,这个女性不自爱,何谈爱别人。

生命是父母给的,也是自己的,要好好的活着,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当年翁美玲为情自杀,世人扼腕叹息。

难道会把为谁自杀的对象恭维成楷模和典范不成。世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有谁会说他是多么伟大,竟然让一个女人为他自杀。不会的,绝对好坏掺半,对其进行道德审判。

人之弱小在于不能正视自己的感情,轻易地把生命交付于他人之手。他对你好,你就上天堂,他对你不好,你就下地狱,这是什么逻辑。他给你的一切,你不是受者,而是清晰的冷静的判断是否该走该留。

若不欢好便相离,若两情长久便相守。

如果那个男人得知你自杀,他会怎样,有愧疚,有自责,有后悔,也会有怨气,有愤怒,有犯绝。他可能不会因为你的决绝幡然悔悟独守一生,经过时间的磋磨,他会淡化所有情绪,过好自己的人生。

你的自杀毫无价值,只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的离去,最痛的是你的亲人,却不一定是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也不会因此抬高身价,也有可能受到别人的遣责和唾骂。

人生不过数十年,情之一字,最能伤人,爱别人的时候,别失去自己的尊严。

好好爱,好好活着,所遇非人时,转身离开,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