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是否沉痛的苦难才能造就伟大的作家)_的人_作家_自己的

是否沉痛的苦难才能造就伟大的作家

阿弥陀佛。经历痛苦可以让人冷静,静思。也有足够的几率勾起人的灵感。我想不论伟大的作家还是普通的作家,生活经历比学识更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热忱。也容易创作出灵魂作品。要说天赋和学识只是作品肉的话,那么各种生活经历就是作品的骨骼与灵魂。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一直到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痛苦。佛家为我们诠释的,人生八苦苦不堪言。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勢胜、求不得。痛苦不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作家,然而伟大的作家却更加珍视痛苦给他带来的创作灵感。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自己的经历翻版还是借鉴于他人的人生故事。也包括一些虚构的情节,无不是人生那些事。痛苦不一定成就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痛苦。

——————南山妙华严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未经历过苦难的人,是很难成就伟大事业吗

确实如此,从未经历过苦难的人,是难成就伟大事业的。这是因为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人,只能过顺境,而不能过逆境。一旦出现大的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如雷击顶、一败塗地。而在人生旅途中屡屡蒙难的人,他们就具有了极强的抗压能力,愈挫愈坚,愈挫愈勇,临难不惊,头脑清醒,应对有方。

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有多人献身革命,早期有爱妻楊开慧,晚年有爱子毛岸英,他们的牺牲对毛主席的打击很大。但毛主席胸如大海,心怀祖国,强忍悲痛,拼命工作,硬是带领全国人民驱日灭蒋,建立了新中国。大将徐海东因为参加了共产党,被国民党将亲属66人全部杀害。徐海东没有被吓倒,他带领红25军一路苦战,并最先到达陕北,完成了长征。苏联“十月革命”前,列宁曾蹲过沙皇的监狱;南非的曼德拉、缅甸的昂山素季等等,都为了追求真理,不懈斗争,都曾在监狱中度过了苦难的岁月,都曾最后取得了胜利。

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

为什么说一切不顺是好事呢

享福就是销福,一切顺利往往是消耗福报的征兆,而一切不顺却是障碍消除的前兆。

正如春天去了,夏天也就来了。凡事不顺的人只有靠勤奋努力,就有希望改变现状,逐渐将不顺转变为顺利,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吃苦的人了苦,苦尽甘来;享福的人了福,福尽悲来。

做事不能得心应手,遇事总是出乎意料地偏离了自己的意愿,似乎世间万物早已注定苦是殊胜的,而甜是堕落的开始。因此我们不必为生活慨叹时运不济,因为在你背后,福报正逐渐衍生成为一股光亮引领你前进的道路。因此看似一切不顺,实则是福报增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