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种了会倒霉吗(为什么说彼岸花是不祥之花)_德国_战后_损失

为什么说彼岸花是不祥之花

谢邀,诗云:彼岸花开阴阳界,佛陀接引皆此花,万般色相由心起,奈何彼岸不见花。

祥和不详都由心生罢了……。

彼岸花在佛经里出现不少,原来叫曼珠沙华,这个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佛典中也说曼珠沙华(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由此看来彼岸花似乎和不详似乎扯不上太多关系。

在《心经》最后一段中云: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转成白话文就是:去呀!去呀!修行!修行!到彼岸去呀!不断地修行以超越自我,大家都到彼岸去呀!当到达清净的彼岸时,疾速完成觉道。迅速成就证菩提。自然成就大智慧了。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是不祥之花。尤其是借佛经之名提到:“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成为不少男女悲欢离合的最多的引用。当然曼珠沙华既然叫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这种花不但开在天国彼岸,也开在黄泉路上的,天堂——人间——地狱,天路——人间路——黄泉路。彼岸花开开处处,无须担心祥或不祥,善心到处,处处天堂,恶心到处,地狱处处。

德国人痛恨希特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德国人痛恨希特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德国在战争末期和战后经历了什么,也就很好理解了。


德国的战争损失有多大?

其实相对来说,二战给德国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除了苏联和中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参战国,包括在战时也同样遭受了惨重损失的波兰。但因为德国是战争加害国,所以其在战争中的损失在战后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甚至是被刻意的掩盖了,以至于国内有很多朋友甚至以为德国在战时没受什么损失,进而认为应该感谢希特勒,觉得他发动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却让周边国家见识到了德国的厉害,因此德国在战后得到了优待,所以才能很快重新崛起。

斯大林格勒城内成堆的阵亡德军

但事实的真相却远非如此。因为德国在战争末期被苏美英法四国军队攻入本土,而且遭受到了同盟国军队长期大范围大强度的空袭,所以其实损失是非常大的。首先在军队方面,德国的军队阵亡人数高达500万人左右,仅次于苏联。但德国军队的绝对损失却远远大于苏联,因为除了阵亡500万人之外,德国还有高达1100万军队被各个同盟国俘虏,也就是说短短六年之间德国总共损失1600万左右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考虑到其人口规模,这个比例在二战中绝对是最大的,没有之一。

战后在苏联基辅被游街的德国战俘

而除此之外,德国的平民死亡人数也在200万到300万人左右,虽然这个数字和中国以及苏联上千万的规模相比很小,但也远远高于除了波兰之外的其它所有国家了。(悟空问答桃花石杂谈原创,抄袭转载必究)而且德国平民伤亡所伴随的基础设施损失非常大,因为其平民伤亡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战争末期各个同盟国对其全国各个城市进行空袭所造成的,所以在伤亡惨重的同时,德国各个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基本上被同步全面摧毁。

被美英空军轰炸过后的德国东部名城德累斯顿

而且德国人的损失还不止于此,在战后德国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领土被割让给了波兰、苏联、法国和丹麦等国,而且原来在这些领土上生活的德意志人基本上全部被迁回了德国战后所剩余的领土,而随着战后欧洲政治局势的发展,现在这些土地上没有德国人生活也就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已经不存在再收回这些领土的可能了,因此这个损失对于德国来说是永久性的,未来无法弥补。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领土损失,其中除淡蓝色区域外基本都是二战后损失的

战后的损失与两德的重新崛起

而德国人最不为人知的损失其实是发生在战后。在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而因为当时各国的指导方针都是一劳永逸地让德国再也没有在未来重新发动战争的能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都曾经有意地对德国进行惩罚。比如在战后,各个占领国都曾经在其占领区实施过粮食配额制度,而且把粮食配额定的非常低,很多时候只有1000大卡每天,甚至英国占领区曾经在1947年把每日粮食配额降低到700大卡,而正常人每天最低的摄入量也应该维持在1500大卡之上才能保证最低程度的生活需求。所以在战后几年,德国曾经发生过大范围的饥荒。再加上战后德国各种基础设施的破坏与医疗体系的崩溃,因为饮水不洁等原因还曾导致过大量瘟疫的流行,而这也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因此在战后几年,据估计德国也曾出现过几十万到300万人口非正常死亡。

1947年3月31日,德国人因为严重饥荒进行抗议的现场,当年冬天被称为“饥饿寒冬”

所以其实战后的德国已经是被彻底打跨了,可以说几百年来积累的国力,除了还有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口之外,已经荡然无存。而德国战后的崛起,则主要是因为冷战,美苏两国以及两个阵营互相把对方视为了比已经被打跨的德国更大的对手,所以对东西德都下了大功夫重建,比如美国有对整个西欧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而苏联也在东欧推出了类似计划,所以东西德才在战后都迅速得到了重建,而同时因为东西德是冷战的核心地带,所以两个阵营都把两个德国作为了竞争的样板,在很多方面对其都有倾斜,这才是东西德后来比较快发达起来的根本原因。所以是因为冷战,而不是因为希特勒打出了威风,希特勒给德国带来的只是同盟国空袭的高科技屠城和战后的饥荒。

希特勒给德国带来的灾难要远远超过给别的国家带来的损失


最后再说两句为什么日本在战后对于战犯的认识和德国不一样。其实这主要是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结局不同。因为德国在战败时是全境已经都被同盟国占领了,所以纳粹党在后来被完全肢解,纳粹时期的政客被完全排除在战后两德的政治体制之外。无论是东德的共产党还是西德的社民党和基民盟等政党,都是纳粹时期被镇压的反对党。所以两德政府在战后都毫无顾忌地把战争和损失的责任算在希特勒和纳粹党头上。但日本在二战战败时其本土并没有被同盟国占领,同盟国军队是在战后和平进驻的。所以日本在战时的政客并没有完全被清算,比如日本在被美国占领之后的首任首相就是发动918事变时在国际上为其占领行动四处奔波呼号的外务相币原重喜郎。所以日本战后的政治其实并没有与战前做真正的切割,因此日本的战争教育也和德国大不相同,这才是日本和德国对战争认识很不一样的关键原因。

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谁对中国贡献最大依据是什么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三个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依据我的调查研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杨振宁,然后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给“对中国做贡献”打分,杨振宁为100分,李政道为60分,丁肇中为55分。

之所以说杨振宁对中国贡献最大,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杨振宁回国最早,而且属于长期驻扎。

杨振宁是1971年开始频繁回国访问讲学。他是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海外科学家。注意,是第一个。第一个的意义,大家应该很明白。打破了封闭,打破了封锁,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让中国与外界开始进行科学文化上的交流。杨振宁当年回国,是在国际国内都造成巨大轰动效应的。正是由于杨振宁的“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在1971年一年之内,就有100多个海外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其中很多人后来担任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交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杨振宁不仅是第一个回国,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属于长期入驻。1971年到90年代他正式到清华担任教授,这20多年之中虽然他居住在外国,但是他居住在国内的时间也很多。除了有一年他夫人患病的原因,其他所有的年份,杨振宁都坚持每年回国访问一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有时候,杨振宁一年回国3次以上,也就是说他回国停留三个月以上。其中,为了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杨振宁在中国停留了整整一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杨振宁80年代初期一手创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杨振宁培养出来的,后来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后,杨振宁直接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截止2018年,杨振宁至少向清华大学和其它国内院校捐献740万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杨振宁在美国的房产,90年代就价值120多万美金,也捐献给了清华。

杨振宁在清华长期执教接近30年,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为清华创建了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30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其中又有7个科学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杰出人才是杨振宁亲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创始人。几任清华大学校长都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认为“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杨振宁对清华大学功不可没”。

杨振宁在1977年到90年代,还在兰州大学长期讲学。还在电视大学担任物理课主讲。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的。

第二,杨振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原因在于杨振宁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领导全美几百万华人,在促进中美合作上贡献极大。……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第三,对国家建言献策的贡献杨振宁最大……

(内容太多,以后谈……)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人科学家。他们在中年之后也经常回国访问,贡献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李政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倡导建立了博士后制度。丁肇中受邓先生委托,在他的海外实验室安排中国学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们的弟子都有人后来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还有一些学者回国后虽然没有从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领域的俊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