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题和选材?最后的常春藤叶 全文概括_常春藤_贝尔_描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题和选材

《最后的常青藤叶》的主题是“反映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些生活在底层落魄的“小人物”虽然自己挣扎在艰难的求生环境里,却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并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材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悬念到最后才揭开(即“豹尾”)”,另外作品中歌颂的人物——老画家贝尔曼一直是用曲笔、明贬实褒的手法进行描写,而让苏艾与琼珊两人处于前台,通过她们的对话与言行引导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后的常春藤叶 全文概括

苏艾和琼珊在华盛顿合租了一间房子,琼珊患上了肺病,心情低落。她说,等到那最后一片常春藤落叶的时候自己将死去。老贝尔曼也患上了肺病,他知道了这件事。这“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落下。琼珊增加了活下去的信心,她战胜了死亡。后来,她知道了,这“最后的叶子”是老贝尔曼画在墙上的最后的杰作。原文及赏析见

最后的常春藤叶分段

课文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1至1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随着秋天的到来,一位不速之客———肺炎,开始在“ 艺术区”游荡。琼珊不幸被感染,生命垂危。

第12至36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哀莫大于心死。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给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

第37至50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第51至5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是故事的结局。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语言特色

欧·亨利作品,善于使用夸张、讽刺、拟人、对比、反语、双关语以及意想不到的比喻和毫不相干的联想等特殊的语言手段来描写人物,拓展情节,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服务,以烘托喜剧的悲剧气氛,渲染悲剧的喜剧情调;

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中领悟内在的严肃的思想,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里启发人们的深思,给读者带来“含泪的微笑”,处处体现出作者智慧的光芒。

《最后一片藤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闯入了这一地区,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作者运用了拟人格,形象地把肺炎比作一位残酷、不留情面的恶魔,残忍地夺去弱幼者的生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