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儒家仁爱精神历久弥新”
- 李子柒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历久弥新
- 有什么回忆藏在心中历久弥新无法忘怀
- 《千与千寻》18年后重映,经典如何才能历久弥新
如何评价“儒家仁爱精神历久弥新”
儒家的仁爱不等同于墨家的兼爱。墨家讲兼爱。墨子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他认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大夫之间的篡夺,人与人之间的相贼,都是不相爱的缘故,就必然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墨子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彼此一同天下之利害好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兼爱学说体现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关怀,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墨子的兼爱从来没有得到落实。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道家的慈爱。老子推崇“慈爱”,把它作为三宝之一,《老子》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智提出了批评,认为仁义等道德,非人性之本有,而是人为地强加的,违背了“道法自然”的规律,但并不反对“仁”,他所提倡的是无私爱的“天地之仁”和道家的“圣人之仁”。 《老子》又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上面两个“不仁”中的“仁”是指儒家人为的私爱,“天地不仁”指天地对万物无私爱,“圣人不仁”指圣人对百姓无私爱,就象对待“刍狗”一样。天地之仁是无偏私地慈爱宇宙中的万物,圣人之仁是无偏私地慈爱所有的百姓。切不要从表面看到老子在批评儒家的仁义道德,就以为道家反对仁爱,其实道家强调道层次的大爱。当然,儒家的“仁爱”也并不是老子所批评的只停留在人道层次的“私爱”,其实也是上达天道,普及万物的。
综合比较三者,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爱”主张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推恩出去爱别人,以至一切人;墨家的“兼爱”是无条件地讲人与人之间的“兼相爱”;道家的“慈爱”是从“道”的本质中引伸出来的,强调回归于“道”的无私之爱。尽管儒、墨、道三家所讲的“爱”在立论根据和实现“爱”的方式上有不同,但都强调“爱”却是共同的。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佛教的慈悲。佛教讲慈悲。佛陀的本性即是慈悲之性。“慈悲”即是佛性。何谓“慈悲”?《大智度经》卷二十七十:“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即“慈”为给予众生之快乐,“悲”为解除众生之痛苦。《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慈悲”心就是没有被任何邪心、邪念污染的清净心、仁爱心和怜悯心。佛教认为,人人皆有本来清净之心,人人皆有慈悲之心,所以人人皆有成佛的可能性。
儒家的仁爱也不同于基督教宗教的博爱。基督教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宣称基督爱自己的朋友,甚至是爱自己的敌人,说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伸出去给别人打,说爱邻居就象爱自身一样。这种爱是超越国界、民族、信仰,能爱到世间所有的人,因此宣扬普救主义,也因此有一种强烈要求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倾向。实际上对待自己和别人一视同仁是不可能的,对朋友和敌人都爱显然对朋友而言是刻薄了,对敌人而言又是太宽厚了。事实上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这样。另外,比起儒家来,基督教的博爱只以信仰为依据,爱的力量源自于上帝的仁慈,停留在虚无缥缈的偶像上,不象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现实的、入世的、生活化的基础上。其实,儒家也讲过“博爱”,儒家的“博爱”就是所谓仁。如唐代韩愈《原道》说:“博爱之谓仁”,欧阳修在《乞出表》之二中亦云:“大仁博爱而无私”。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伊斯兰教教人行善惩恶,要求穆斯林不仅自己要仁慈,要行善。《古兰经》中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伊斯兰教以神的名义警戒人们:冥冥之中,确是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整个宇宙及其宇宙中的一切,它就是真主。等到末日审判的时候,真主将要兑现他的绝对的公正:行善者受赏,作恶者受罚。这就在告诫人们遵循正道,劝勉行善,戒惩恶行。
世界不同文化都有与儒家仁爱思想接近的观念,其共同之处是都强调“爱”,而不同之处是对“爱”有不同的角度、侧重的阐释,形成了不同文化的特色。那么,以强调等差之爱为基本特征的儒家仁爱思想是否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其一,儒家仁爱思想是以血缘亲情之爱作为其价值源泉的,这是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是人类社会早期的共同特点,但是其他文化后来都经历了断裂和转移,淡化了血缘亲情,只有中国文化和儒家一直以此作为基础,一脉相传发展到今天。
其二,儒家仁爱思想在血缘亲情之爱的基础上形成了同心圆的层递扩展特征,这是符合人类共同的人性和心理逻辑次序的。当然,在中国古代由于立足于血缘亲情而形成的宗法家族制度的局限,这种扩展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那里没有得到充分地实现。
其三,儒家仁爱思想可以以拟血缘亲情之爱的方式得到扩展,如《论语·颜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传统社会师徒如父子,桃园三结义都是这种方式的典型表现。
其四,感通、感应是仁爱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感通就是不需要任何外在机制就能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感通机制具有两个方面的逻辑,一是将心比心;二是以心换心。儒家仁爱思想以“感通”为本性,人不仅能自我觉醒,以内心真诚的感情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也能觉察别人的感受与需求,进入他人的心灵,产生相应的尊重与关爱,就能够感动与感通。有感必有应,感应是相互的。人与人有感应,人与万物也有感应,这是一种爱的信息交流,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应。日本学者江本胜经过对纯净水结晶图案进行了实验,发现奇妙的是,事先看过“爱和感谢”字样的水形成了华美庄严的结晶,看到“浑蛋”之类伤人的字眼的水则混沌一片丑陋不堪,听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乐曲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若是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浑蛋”类似。这说明无害人害物之心,而有爱人爱物之心,被爱之人之物必然会感而应之。
其五,儒家仁爱思想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大同世界。《孔子家语·礼运》的“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就充分显示了古圣先贤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境界。
总之,儒家仁爱思想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和普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和弘扬光大。
李子柒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历久弥新
谢邀
李子柒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大红大紫,与她的勤奋努力,做事的细节与过程是分不开的。只要她长期坚持做下去,会历久弥新的。
建议去看一看她所拍摄的视频,就会恍然大悟,就会明白吸金能力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为了拍摄一条制作酱油的视频,她可以耗费一整年的时间:春耕种豆种,夏锄草豆丛,秋丰收豆荚,冬贮藏豆子,阳光好时,将豆子晾晒、风干,继而发酵,蒸煮,着色,一系列程序下来看的人眼花缭乱,而她却不慌不忙制作的井然有条。
然后,用酱油制作美食,虽然只是在一个小厨房里,但是该有的步骤一步都不能少,烹炒煮煸过水过油,短暂的时间过后,出炉的成品,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见诱人的香气。
除此,她的视频画质精良,画面优美,各种色彩的搭配也是恰到好处。有人这样盛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虽然我们都知道,这都是后期人为的摆拍,但是我们依然心甘情愿被吸引,陷进去,那是不由自主,无法控制的。
因此,有人总结,李子柒她够沉得住气,够努力,够拼,够用心,够细致,够讲究,所以她成功了。我想这也是她吸金能力背后的秘密吧。
02
相比于李子柒,再看看其他的网红,稍稍有点名气,就急着出来圈钱,想趁着名气捞一把,生怕名气过了,没人记得了。结果呢?钱没捞到,名气也臭了,自此没落江湖,泯然若众。
还有一些人,做的视频一看就是粗制滥造,9.9包邮的网络服饰,哗众取宠的故事情节,浮夸造作的表演,试问,这样的视频即使能火爆也是昙花一现,压根儿让人不想看第二遍。
还有一些人,拍的视频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千篇一律套路,毫无深度和营养,台词拙劣,听上去都觉得臊得慌,也不知道他们拍摄时尬不尬得慌。
综上所述,李子柒的赚钱能力强,恰恰也是拜这些人所赐,因为这些“垃圾”视频多了,有了对比,才衬托出李子柒所做视频的独树一帜,才能脱颖而出,像极了另辟蹊径的一股清流。
所以,李子柒的成功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一条路,那就是想要成功,你是选择随大众,随波逐流,还是愿意忍受孤独寂寞冷,仔细研究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03
想起一个名人说的一句话,真正好的东西,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错过,就如李子柒。
另外,好东西之所以好,还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淬炼和检验,李子柒的视频历久弥新,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
难怪,她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输出者,在其他人都在追逐视频的感官享受时,她已经开始思考视频的文化内蕴了。她知道,只要文化才能永远被歌颂被纪念。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模仿她,而最后都成了东施效颦。我想原因应该在于这些人只是模仿到了皮毛,并不得精髓。
表面的摆设,都是有技术可循的,但是渗透骨子里的灵魂,那种恬淡、优雅,却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应该不能发现,李子柒她一直很享受制作美食的过程,醉在其中,怡然自得,把我们心中辛苦的劳作当成了惬意的生活,而他人呐?人生活在农村,可心却在城郭,一脸的精明算计,利欲熏心。
这样的李子柒应该和她的童年生活有关,她从小父母双亡,靠着奶奶抚养长大,所以她吃过苦,受过累,那种在田地里抡耙头的画面,真的是一看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那种朴实让人倍感亲切
李子柒能有今天,绝不仅仅是幸运那么简单,这是她善于结合自身(农家女孩)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后将其满满地发扬光大。
然后在小有名气之时,能够坦然处之,不被外界的花花绿绿所诱导,平心静气地、执着的干好自己的事儿。
在大红大紫后,更能谦逊,保持优质少出的频率,做到了“子柒出品,必属精品”。
这样的李子柒太多需要我们学习了,愿这个世界上多一点像她这样务实求真的好姑娘,少一些为蝇头盈利绞尽脑汁的宵小之辈。
有什么回忆藏在心中历久弥新无法忘怀
谢邀:人生中,所经历的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回忆。
有些回忆只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就忘了;有些回忆,无论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都无法忘怀。
比如,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叮嘱,爸爸的威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慈祥。青春的初恋,刻骨铭心的情感;还有就是绝望时的雪中送炭……真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数不胜数。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遇到的事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事就是,在自己人生过往中留下那些深刻的记忆,不仅难忘,而且还会在一日复一日的时间里不停的翻新,让人更加难忘。
《千与千寻》18年后重映,经典如何才能历久弥新
最近千与千寻又开始上映,他是经过18年之后重新上映,经典如何才能历久弥新呢,这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反映的是阶级和社会问题,也反映出人性的问题,宫崎骏自从上映了龙猫之后,他的另一部动漫悬崖上的金鱼姬,也在抖音和快手这些平台上面火了起来,这也说明龙猫具有带动作用,带动宫崎骏的其他动漫,又让人们重新温习了一遍,虽然在18年之前千与千寻上映过,那个时候的反响也特别好,但是经过18年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在飞速的进步,但是其他成为经典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看他的电影。
宫崎骏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千与千寻这个虚幻的世界,千在和父母搬家的过程当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父母由于贪吃变成了猪,但是小女孩利用各种方法,进入到汤婆婆掌管下的澡堂,找到解药帮助父母恢恢复身份,拯救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自己无脸男和白龙,最后父母在好朋友的帮助,成功的解救了父母,回到了现实的生活。
千与千寻之所以如此经典,他反映出当代社会人们渴望得到其他人重视,就像无脸男一样,他本来是一个隐形人,在不同的物体当中可以随着物体隐藏自己的身体,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真实的脸面,所以叫做无脸男,也反映出很多人生活在网络和虚拟的社会当中,在网络当中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变成自己想要变成那种,如果到了现实生活中,你也像无脸男一样只是一个隐形人,得不到别人的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或者是想要的地位,这也是反映出社会的一个阶级化的层面。
无脸男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反应出来出这个社会的人,经过一系列的遭遇之后,有的人会产生自卑之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但是自己又不甘生活如此平庸,希望能够有朝一日突破自己有所成就,同时又不敢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如果有的人能力的确不够强,可是他不是去充实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将自己的能力掩盖起来,他自以为是只要自己不去用自己的能力,这样别人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实力,就如同无脸男一样,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大家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它,是一个具备喜怒哀乐的一个人。
在这个电影当中,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总有一个画面会打动你,在那个画面当中会想到生活中的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他就是能够进入到观众的心里边儿,在说经过18年之后,他依然是经典说明他的重要性,也说明它可以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只有接地气的东西才可以历久弥新,宫崎骏所有的动漫都是反应人类的欲望,人类的爱,所以他的动漫和现实生活中是息息相关的,只要看到动漫就觉得特别的温暖,特别的感人,激发出人类心里边最柔软的地方,直达心底。
在一个18年之后又重新上映,又一代人开始去观看,一代又一代,这是一个传承,也说明了宫崎骏的动漫确实是好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