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农村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呢)_冬至_节气_老话

本文目录

  • 农村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呢
  • 农村的天气谚语“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什么意思今年冬至是什么时候
  • 冬至是什么
  • 为什么叫冬至
  • 冬至节气将至,“冬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九”比冬至更冷

农村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呢

农村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为何冬至有“烧纸”习俗?

最近国内很多地区都普遍出现了大降温,农村很多的人家都已经把火炉拿出来了,因为南方相比于北方不同,是没有暖气的,如果不烤火真的受不了。有些人见最近几日如此的寒冷,就开始猜测今年是不是寒冬啊?不过这几天又要开始升温了,由此可见专家说的今年是暖冬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不,马上就要冬至了,农村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为何冬至有“烧纸”习俗?

(1)农村的老话“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冬至也叫“冬节”,“压岁”,由此可见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气是和过新年一样重要的,甚至比过年还要重要。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冬至会比过年重要呢?那是因为在周代的时候,冬至节气才是新年元旦。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在周秦时代就是以农历十一月为以正月的,而冬至节气的时候才过新年。这也是冬至又叫“压岁”、“小年”的原因,而且在以前,很多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在冬至节气之前回家过节,并且祭拜祖先。

除此以外,我们都知道冬至节气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古人都认为冬至节气开始阳气就要慢慢回升,并且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了,认定冬至节气是一个大吉的日子,而这也是冬至节气重要的一个原因。

(2)为什么在冬至节气有“烧纸”的习俗呢?

每年到了冬至节气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有着给过世的人“烧纸”的习俗。很多的年轻人都不理解,一般都是在清明、七月半鬼节,或者是春节的时候才烧纸,为什么冬至节气还给过世亲人烧纸呢?其实,这个习俗是起源于古时候的“冬祭”大礼,在宫廷和民间向来都是十分受重视的。

在古代的时候,一直是很重视冬祭的,有时候皇帝、王公大臣也都是会出席的,也是因为其一直很受重视,所以后来就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了。听一些农村的老人说,在有些地方冬至节气烧纸,甚至要比清明的时候还要重视。因为在清明的时候,一般降雨比较多,而山里的路不好走。但是在冬天的时候雨水少,而且这个节气农民没什么农活,这样更方便一些。当然了,在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给过世亲人烧纸的风俗也不同了。

农村的天气谚语“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什么意思今年冬至是什么时候

今年冬至时间是2018年12月22日,即农历十一月十六,一般到了冬至这天,我们这边是要吃饺子的,据说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当年在冬至这天给贫苦老百姓施舍“祛寒娇耳汤”治疗冻耳朵而留下的风俗,人们为了感谢怀念他,就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而对于这句农谚老话,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关于“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中旬的话,即便冬天寒冷也是没有雪霜天气的!虽然不清楚这是哪里的地方农谚说法,但类似的老话还有“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也就是说如果冬至这天在农历十一月中旬的话,就会没有降雪和下霜天气的!一般遇到这样的年份,其实不是农民所盼望的天气,毕竟这会儿大雪节气都已经过了十多天,这时还没有降雪就会不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的,很容易出现冻害或者来年遇到干旱天气!

俗话说“冬至不离十一月”,也就是说冬至节气一般会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不过,有的年份是月头,有的年份是月中,也有月尾的情况,往往人们根据冬至的不同时间,就会结合当年的天气情况会有一定的气象变化总结。例如有的地方农谚就会说“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等说法!

以上提到的两种说法其实就是不同地方的老话,因为如果是冬至在月头时,前者老话就会出现“大寒年夜交”,也就是指今年年底和年关期间都会比较寒冷!而后者老话则说“卖被去买牛”,其实是指今年冬天会比较暖和,就可以把棉被卖掉去买牛准备明年下地干活了!所以说,这两种关于冬至的说法正好相反,也侧面说明了咱们国家地域辽阔,很多地方的气候环境是大存小异的,也就导致冬至时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出现!对此,大家那边的天气更适合那种说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冬至是什么

巜冬至是什么》

文/原野之上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

那一朵粉红色的花开着

尚不能璀璨我的眉毛

夏天就款款地走过

但愿有一朵荷花绽放在我的荷塘

给我一些关怀

一个转眼 一个拋眉

一颗漂浮不定的心呀

总在落叶之中辗转

我听见了冬的脚步

正踩着泥土的芬芳

划过我怦然心跳的梦幻

冬至是枫叶悄然飘来的神奇

冬至是覆盖在原野之上的轻雾

一个寒冷的冬天就要降临了

但愿这纷纷扰扰的雪

能给我带来一个洁白的歌唱

2019.12.21



为什么叫冬至

提起冬至,我们其实并不陌生。在二十四节气里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被称为“冬节”,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节日的重要性,民间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那么冬至到底起源于何时呢?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以及人们在冬至日这天会进行哪些活动?

说起冬至,它的来头可不小,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历法的朋友,就会知道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对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进而提出“三统三正”的说法。“三统”,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还是说说“三正”吧。所谓的“正”就是指“正月”,我们今天将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经是常识了。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则以十月为正月。而汉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否定,甚至否认其政权的合法性,认为自己直接继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则以“三”为循环,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统的历史观,故而到了汉代,则又是一个循环,与夏朝的历法一样,都是以一月为正月。此后,两千多年一直沿用了这套历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农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即“夏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周代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并且将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也就是说在商代,冬至就相当于新年。正如《汉书》所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而明确将“冬至”作为一个固定节日确定下来则在汉代,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因此过冬和贺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沿用夏历,正月变成了一月,这样冬至与新年终于区别开来,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作为独立意义的“过冬”是从汉武帝以后开始的,其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汉代对冬至极为重视,将之称为“冬节”。到了这一天,不仅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官员还要休假。这种庆祝仪式称为“贺冬”,而官员之间相互拜访则称为“拜冬”。正如《后汉书》所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朝野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到了魏晋时期,冬至又有了一个别称,即“亚岁”,每逢这一天,晚辈都要向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则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在该日祭祀祖先与神灵。到了明清时期,就显得更为隆重了,皇帝要在这一天进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说。

冬至从周代产生以后,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之越来越重视,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节日氛围越发的浓了许多。《周礼·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人们在这天礼敬鬼神,就是为了能够攘除灾凶,以求能有个吉兆。

到了唐宋时期,一度能和岁首并重。正如南宋时期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所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后汉书》《周礼·春官·神仕》《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至节气将至,“冬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九”比冬至更冷

冬至节气将至,“冬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九”比冬至更冷?

(1)今年冬至节气是哪一天?“冬至”到底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之间,基本上每年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农历的日期则波动比较大,在民间有着“冬至不过十一月”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节气不会晚于农历十一月。其要么是在农历十一月上旬、中旬,要么就是在十一月的下旬。而今年冬至是在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是在中旬。而到了冬至节气以后,也就开始数九了。冬至节气当天就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

很多人常常说冬至,但却并不明白“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是24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气,其又叫“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有不少人认为“冬至”就是说冬天到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冬至的“至”并不是“到了”,而是指“到头”的意思。当然了并不是说冬天到头了,而是说阳光直射点南移或北移到头了。

在冬至节气这天,不仅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是最少的。同时这一天还是白昼时间最短的。在民间有着“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农谚,说的是冬至节气以后,白昼时间就慢慢变长了,而夜晚时间就缩短了。

(2)为何不是冬至最冷而是三九最冷?

农村老话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是一年中最热的是在三伏天,而最冷的则是三九天。数九是从冬至节气当天开始的。一般而言,冬至节气的时候并不会太冷,也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反而是近一个月以后的三九、四九才最冷。就像农谚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因此,冬至只是最冷季节的开端,真正冷的时候在后面的三九、四九。

古人所总结的这句农谚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地球每天都会在白天吸收热量,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就释放热量。在夏秋季节的时候,其所吸收的热量明显要大于释放的热量,因此会有部分的热量存起来,也就是有“积热”。而冬至节气虽然是日照时间最短的,太阳高度也是最低的,但是地球表面所吸收的热量还是要比散失的热量多。可一旦进入数九之后,地球表面之前的积热也逐渐散掉了,再加上不断有冷空气袭来,天气就更为寒冷了,等到三九后基本完全散失了。所以也就有了“数九寒天,冷在三九”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三九要比冬至更冷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