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高考不考背诵的古文,老师却总是要求全文背诵(比如陈情表)
- 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 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是作秀吗
- 高考作文可以写文言文吗
- 你能用一句文言文来形容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吗并阐释原因
- 高考语文特别好,其他的学科不好,会有大学破格录取吗 语文高考作文用文言文写怎么样
- 有人说,高考作文应该恢复用文言文写作,你认为合适吗
- 广东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鲍叔出自哪篇文言文
为什么高考不考背诵的古文,老师却总是要求全文背诵(比如陈情表)
纳闷吧!我小时候也纳闷,为啥老师让天天背课文?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统统背诵并默写全文。
直到现在我当了语文老师,终于明白了。现在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文言文了。文言文中有实词有虚词,虚词好学,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代表不同意思,而且一个文言文句子在翻译中可能需要你自己加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词,还有数不清的通假字。
你可以不背,了不起文言文和实词鉴赏不拿分呗!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但同时也是最难的学科。
现在都没有几个人愿意当语文老师了,努力学个一年半载也不容易出成绩。学生嫌老师烦,老师更头疼啊!
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有好处吗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浓缩的精华。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想、享受艺术的美妙,还可以提升语文的素养。功利一点来说,大量背诵古诗文对高考也是好处多多。
大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敏捷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语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断句,也可以影响文言文的翻译。“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没有语感,就可能有这样的断句。没断好句子,翻译也闹笑话。语文哪里都需要语感,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也是需要的。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有效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达到有效运用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也应该是理解下的背诵。古诗文背诵多了,你也渐渐地掌握了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识了文言文句式的特点,懂得了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了解了古代的文化知识。单单文言文这一块,高考就有19分的分值!
大量背诵古诗文,你就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渲染气氛;你也明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你也懂得“举头望明月”的“明月”是思乡的意象;你也清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写法,借兄弟思念自己来含蓄表达自己的强烈思乡之情;你更能体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背诵中,你就掌握了许多诗歌鉴赏的技巧,而高考诗歌鉴赏可是有9分的分值呢!
大量背诵古诗文,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策略、思想感情抒发特点,让你的作文有格局。退一步说,单是积累的名言名句就可以为作文增添许多文采,单是文言故事就可丰富作文素材,让作文与众不同。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对高考而言,大量背诵古诗文,这是其显性的好处,而隐性的作用,那是无法估量的呢!还不翻开书本背诵啊!
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是作秀吗
当然不是。可以用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为例来说明。有位考生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大火,从而引发几所著名院校的争相青睐,某报记者不知出于何种用心,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教育部门能尽快释放禁止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的信号。对于这种建议,本人不敢苟同,曾写过一篇文章,大意如下:
一、文言不是文体垃圾,不应该被屏弃于高考大门之外。
祖国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都以文言文的形式保存,其中大部分经典文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被大众传诵不息。且不说其内容的精深博大,单是文言本身具备的语言魅力,就足以让现代人折服。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言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之西风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出现了一次大的断裂,以致后来的人们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越来越艰难。到了现在,大部分古文文献不得不依赖专家来解读。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读不懂古人的语言,谈何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好在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现行的小学、中学课本逐渐加重文言文的比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他们起码的古文基础。文言文是老祖宗几千年来传承思想与智慧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必须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二、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白话文,其表达情感针砭时事的功能完全一样,在高考中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不应该拘泥于文体。有人说现代人的语言与古人有一定的隔阂,大众阅读有些不方便,可我们毕竟离文言文的时代仅仅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许多读古文而成学者的老人至今健在,加上专业人员以及热爱文言文的读者群体,还是有相当的受众存在,我们没有理由让它在功用上彻底消失于这个时代。再者,无论现代白话文还是文言文,都是祖国的文学,为什么要对它抱以成见,欲在高考之中除之而后快呢?
三、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合理合法,绝对不是“自秀奇才”。
既然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不许用文言文撰写高考作文,考生就有权利用任意文体来写作文,无非利用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原本合理合法,某报记者出于一己狭隘思想,认为他是“自秀奇才”,并把几所院校争取该生的行为称作“猎奇”之举,还可笑地认为用文言文撰写作文会让高考变得“不公平”,岂不可笑?他在文章末尾还风马牛不相及第地用“ 考试永远考不出创新能力”来加强语气,疑似对高考制度提出质疑,结果被网友骂了个狗血喷头,乖乖地闭了嘴。
我认为,在高考的殿堂里,考生应该充分发挥出高考之外的才能。既然文言文功底深厚,那就大胆地用来作文,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让大家耳目一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的高考成绩很快就会揭晓,我们很乐意再次看到“古文奇才”的出现,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美事。
高考作文可以写文言文吗
可以写,高考作文一般要求都是除了诗歌外题材不限,也就是说考生是可以写文言文的。
不过文言文的格调很高,要求也不低,写的好的是真的好,写的不好的是真的不好。如果不是具备一定的能力的考生,还是不要选择文言文的好。
若自身真的有才华,文言文是个很加分的选择。比如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曾令批卷老师拍案叫绝。
你能用一句文言文来形容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吗并阐释原因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本人认为《易·同人·彖》上的这句话能够形容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通观这句话,每一个分句还应该有一个相反的意思,补全面就是:君子乐与人同, 不乐与人异;小人乐与人异,不乐与人同。君子同其远,不同其近;小人同其近,不同其远。
今年江苏的高考材料作文,其材料共有四句话,下面分别解读:
一、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每一种事物都以各自的形式存在着,都有各自的性质;人都有个性,有各自的品质;君子有君子的风范,小人有小人的趣味。
二、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涓涓细流汇江河,江河奔腾入大海。同一种事物掺和在一起,仍然是这种事物,性质不变。君子组合的团队仍然是君子(团队),小人组合的团队仍然是小人(团队)。延伸:水加盐是盐水,既不是盐,也不是水,性质与盐和水大不相同。君子与小人组合的团队既不是君子团队,也不是小人团队,这样的团队组合,是临时的,“近”期的,要想“同其远”必须有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
三、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譬如做菜,在没有做之前,鸡就是鸡,鱼就是鱼,各种佐料还是各种佐料,各“同”各“异”,各能“同其远”或“同其近”;一旦做起来之后,便要五味调和,(这里“调和”是关键)各自都没有“远”“近”了;做好之后,就会百味纷呈,这百味纷呈的一道菜,如果一时用不完,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同其远”或“同其近”。延伸:世间万物如何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如何处理好“同”和“异”这对矛盾?“调和”是关键。大自然有其发展的规律,人要与世间万物和平相处,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求“同”存“异”,协调好“同”与“异”关系。也只有这样,世间万物才能长远地( “同其远”)共存相生,异彩纷呈。否则(“同其近”)生存环境恶化,又如何共存相生,异彩纷呈?
四、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由物及事,由物及人,物事人同理。人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只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才能够“同其远”。
高考语文特别好,其他的学科不好,会有大学破格录取吗 语文高考作文用文言文写怎么样
今时不同往日,想要通过语文被大学破格录取基本无望,语文高考作文用文言文也是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并非良策。
高考语文特别好,能好到什么程度?以标准分来说,这么多年来的语文最高分应该要数13年北京的孙婧妍,她在满分150的情况下语文拿到了148的高分,令人啧舌。但她最终考入清华也并非因为语文的高分被破格录取,而是凭借677分的总分。
网络传言,过去韩寒曾因写作拟被某名牌大学破格录取,但当年韩寒年少气盛,并未接受。这是近些年来少有的能跟语文扯上关系的破格录取——但尴尬的是,人家韩寒是写作好而非语文好,实际上,让韩寒去参加高考语文,以他的性子,分数会低到感人。
归根结底,语文毕竟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语文考的再好,也不至于让大学另眼相看。
再说用文言文写作,十几二十年前群魔乱舞的年代,江苏有两篇牛气冲天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和《绿色生活》,掀起了一股文言文写作的潮流,但可惜成功者几乎没有。
老实说,我带过的学生里,就有好几个喜欢用文言文写作的,但它们的文言文水平,大多局限于自认为很好的阶段,实际上在老师眼里是漏洞百出,真正的高手极少极少。如果题主真的对自己非常自信,可以平时现在网上发表一些文言文作品,看看大家的反应,网上虽鱼龙混杂,但总归是有高手的。
当然,哪怕你的写作水准极高,也没啥用。姑且不说写作水平不等于作文分数,哪怕你作文得了满分,也不会有大学对你破格录取——因为大学不可能知道你的作文考了多少分!
参加过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评卷的老师都知道,现在想要在阅卷场地带出一篇满分作文的难度有多大!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前些年每年高考后满分作文都满天飞,但这几年满分作文基本绝迹,因为根本传不出来!目前市面上的满分作文,少部分是阅卷老师凭借回忆写出来的,另一部分直接就是老师或其他写手的作品,拿来冒充满分作文。
你想,大学根本就不知道你的作文写的好不好,有多好,凭什么破格录取你?
与其在这方面抱有期待,倒不如多花点儿时间,均衡一下你其他学科的学习。
有人说,高考作文应该恢复用文言文写作,你认为合适吗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抛弃了,全部使用现在的新文化,你觉得合适吗?文化知识越广泛越好,而不是厚此薄彼、以偏概全!再说了,没有传统文化的的源泉,也没有现在的新文化的灿烂!
广东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鲍叔出自哪篇文言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
2020年高考考试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题目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如下
齐桓公、管仲 鲍叔三个人物。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请考生挑出其中一个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
今年全国一卷高考考试话题题目出乎意料,不是根据社会热点来编制高考作文,而是沿着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来编制高考话题,对于很多参加了2020年全国一卷的考生都大喊难,难,难!
大家觉得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题目难不难?欢迎留言拍砖评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