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八国联军真因义和团鸦片战争真因林则徐)_天津_鸦片战争_教案

本文目录

  • 八国联军真因义和团鸦片战争真因林则徐
  • 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是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 请帮我从民族尊严和社会进步两个角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海战对我国的影响
  • 为何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再与大清发生战争
  •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 近代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前后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 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
  •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谁侵略当时的清政府,事件经过怎样

八国联军真因义和团鸦片战争真因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烧烟只是一个可被西方抓住的把柄,八国联军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引来八国联军表面上是义和团的杀洋人引起的,真正的原因却是慈禧的头脑发热,在不清楚国内外实力的情况下先对八国宣战 。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前,大清朝像一盘散沙,内忧外患不断,义和团兴起的时候打的是扶清灭洋的旗号,这让慈禧一下子有了底气,于是敢公开与列强叫板。如果 慈禧能认清现实,早与西方沟通,也不至于发展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地步。

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是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道光连着跟英国人签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除了割地赔款,清政府的司法主权也受到了破坏。但是清朝统治者并不觉得有多大事,不就是割点地,赔点款吗,多大点事,天朝大国不差这点东西。

英国人签了条约,得了利益大摇大摆地走了。美国人和法国人也不甘人后,紧接着就讹上道光了。因为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把美国人的烟也收了,美国人趁机漫天要价,。法国人也不是个善茬。道光分别跟美国人签了《中美望厦条约》、跟法国人签了《中法黄埔条约》。美法之所以这么容易得逞,主要还是因为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都拿捏准了清朝无知自大,欺软怕硬的作风。

美法两国除了没有要割地赔款,但其他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甚至比英国人还多!

比如美国人和道光签的《中美望厦条约》里有一条“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中美望厦条约》)就为美国人留了继续敲诈的后路,给其他列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无尽的后患。

法国人从《中法黄埔条约》中获得了传教自由。法国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坟地,清政府还必须保护教堂的安全。本来清朝是不允许外国人传教的,一旦发现后果很严重。这下直接就合法化了。可别小看了传教这件事,这就相当于思想意识入侵,后面很大大事件的背后都有传教士的影子。

道光的皇帝生涯无疑是失败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签到手软,一点脾气都没有。但他应该勉强算得上一个好人,一个眼光始终停留在祖宗家法、防范汉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软、懦弱无能的好人,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好人。1850年,带着一身屈辱,道光如愿到了地下见祖宗去了。咸丰继位。

咸丰继位后日子并不好过,皇帝宝座还没坐热,老天就给你他两个重大考验。其一是太平天国起义;其二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里重点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南京条约》洋人是有权进入广州做生意的。但是广州人民太彪悍,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阻止英国人入城。两广总督也是踢皮球也是个好手,表面上应承,暗地里就是拖。这一拖就是12年。英国人怎能忍下这口气。

终于机会来了,1854年,英国人援引《中美望厦条约》里的“十二年修约”条文以及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要求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取得更多的特权和利益。这本是无理取闹,但凡清朝内部有人懂点国际法,都不至于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无知真的太可怕了。法国人听到英国人要搞事情,也跟上去凑热闹。

结果这边咸丰听了,感觉自尊受到了极大的践踏。终于硬气了一回:不行,不能让洋人这么嚣张。不就是打仗吗,干就是了。

咸丰的回应有点出乎英法的意外,这要反了。但是刚好英法联军此刻正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猛揍俄国人,抽不开身。第二,打仗总得要找个借口吧。所以暂时就没有发作。终于,英法的机会来了。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联军大败俄国人。并且当年还发生了“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英国人和法国人借此大肆炒作,为干仗做足了铺垫。英法还想拉美国人入伙,奈何美国人自家后院起火,自顾不暇,但英法是铁了心要出兵。在1856年年底,英法正式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请帮我从民族尊严和社会进步两个角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海战对我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是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他让中国人民产生了伟大觉醒,此后出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有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越挫越勇。现在我们生活在伟大新时代,祖国日益强大和繁荣,中国人民无比骄傲,无比自豪,为伟大祖国和人民点赞!

为何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再与大清发生战争

因为二鸦之后,大清已经“称臣纳贡”,对英国俯首帖耳,不需要打了。

关于清朝的真实实力,早在乾隆晚年,英国就有所了解。

用马戛尔尼的话说“清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看似强盛富庶,实则极其虚弱。英国想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不过,由于当时英军在尼泊尔与廓尔喀军的交战中,吃尽了苦头。而清军尽然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廓尔喀军。

再加上,东方古国很强这一观念,在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力。所以尽管马戛尔尼对清朝的评价很低,但不少英国人对清朝的印象仍然是一个人口庞大,中央集权、制度虽不如西方国家成熟,但没有明显弱点、举国军民万众一心、从上到下如臂使指的古典帝国。

这种对清朝两极化评价的争论,在英国一直持续了近五十年。直到一鸦片战争后,英军用事实证明,清政府确实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才一锤定音。

不过,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发起的战役都是点状攻击,并没有深入中国腹地。其对清政府的虚实,仍然不够了解。

再加上1839~1842年,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基本重合)时,吃了大亏,约五千名士兵和一万多家属在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被团灭。

这导致英国人对深入东方国家腹地作战,心有余悸。所以,英国在威逼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时,要的东西并不多。

除了割地这一条(割让香港岛),让清政府难以接受外。其余条款,都在道光皇帝的可接受范围内。

而也是正因为如此,仅仅过了十几年,英国人就后悔了。感觉当年“拿”的太少,想要重新修订新约。

法国当时也正有此意。英法一拍即合,组成联军陈兵于珠三角,武力威慑清政府。

清政府当然不同意修约了。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便爆发了。

战争开打后,英法联军起初还很保守。只敢在南方沿海活动,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样。

后来英法联军发现,这个大清,貌似跟十几年前没区别,还是一如既往的烂。于是便联合沙俄、美国一起,壮起胆子直扑天津。并攻破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城。

咸丰皇帝听说洋夷陈兵于天津城,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当即吓尿。慌忙派人去谈判。

最后,谈判的结果便是《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不满意,想重新修约,去掉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

英法美俄觉得自己要的还不够多,也想借重新修约,再敲诈清政府一笔。于是,英法联军再次攻打天津。

这一战,英法联军先输后胜。

先在大沽口吃了亏,然后暴怒,从欧洲调集了23000人增援(英军15000人),连续在大沽口、天津、通州、八里桥大败清军。

最后,打得清军全军覆没不说,还吓得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携后宫佳丽离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五天后,火烧圆明园。

在占领北京和劫掠圆明园财宝期间,英国人发现——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不惜一切代价动员民众与外患死战到底。官僚和民众也与皇帝根本不是一条心。

这个大清的实际是情况是:空有四亿人口和中央集权制度。但其实,皇帝对保家卫国没有任何责任感。官僚和士兵亦不愿意为国死战。至于老百姓,就更现实了。既然国不知有民,那百姓也必然是不知有国。四亿中国人里面,没几个人愿为抵御外辱毁家纾难。

什么可怕的古典帝国,扯特么的蛋。大清的虚实,彻底被英国人弄清楚了。

既然弄清楚了底细,那就好办了。

反正,英国也从未想过灭掉大清,只要控制住了清廷,让它给自己当狗,从而间接剥削中国人,一样可以达到吸血的目的。

而既然不妨碍吸血,靠言语恐吓就能解决问题。那干嘛还动刀动枪?费那劲干啥?

所以,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也就有近四十年时间没有再以武力入侵中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二鸦战争后,清政府只是给英国当狗,并没有给法、俄、美当狗。至少在清政府自己看来,自己与法俄美是平等的邦交国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1874年,当法国逼迫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并照会清廷,通告该约内容,督促清政府承认条约时。清政府的复照是不承认该条约。仍然强调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希望法国不要越界。

一方认为越南是自己的藩属。

一方坚持要吞并越南。

双方谈不拢,只能开打了。这便是“中法战争”的起因。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法国面前也跪下唱征服了。除了放弃越南的宗主权外,还因为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导致西南门户洞开,云南、广西、广东的雷州半岛等地,皆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当法国人也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后。它也没再打中国了。直到十几年之后,随着义和团的兴起。列强驻北京大使馆被攻击,列强均表示要派兵干涉,它才又与俄美等国,以及英国,再度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体而言。列强武装侵略中国,目的都是为了利益。它们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来,比如英美法;有的纯粹是为了抢地盘,比如沙俄;有的是为了逐步吞并中国,比如日本。

当它们在某个阶段,拿到想要的利益后,自然会停下侵略脚步,消化既得利益。为下一步的侵略,夯实基础。这便是列强每每与清政府开战后,要隔段时间再来侵略的原因。

至于腐朽的清政府,记吃不记打。每次出卖完主权后,以为这就完了,没事了,就开始做起千秋大梦了。这样的朝廷,用革命党人的话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这样睡不醒的朝廷,怎么能不死呢?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传教士早在元朝就已经进入中国,不过当时的传教士的数量很少,也没有产生太大社会影响,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不过当时并没有与中国的老百姓产生矛盾与冲突。雍正皇帝禁教后,除了少数俄国传教士可以在北京及京畿地区有限活动外,其他的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都被禁止了。

近代以降,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里面规定了西方传教士可以在华自由传教,因而传教士开始一批一批进入中国。不过与前两次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所不同的是,晚清传教士在传教活动中引发了一系列民教冲突的“教案”,近代在华传教士当中,又可以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其中最容易与中国老百姓产生矛盾的是天主教,而新教几乎很少出现所谓的“教案”问题,并且近代中国很多政要和社会知名人士都是新教徒。这一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

教案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利益层面的,也有意识形态层面,甚至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诱因。利益层面的原因包括天主教及其中国信徒利用外国人特权横行乡里,部分地区主要表现为外国传教士利用中外人士在法律上的不平等为教民谋取私利,因而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不满。

近代的教案始于1842年的北京教案,结束于1911年的陕西教案,期间比较著名的教案包括天津教案、南昌教案等等,教案在19世纪末期形成高潮,但是到了清末新政时期,教案开始迅速减少以至于最终消失,这与西方人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传教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近代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前后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1870年6月21日(同治九年),在天津望海楼教堂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教案-天津教案。涉案的主要相关人员是天津望海楼教堂的天主教徒和当地的民众,清朝被迫处决人犯8人,流放苦役25人,赔款40万两。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教堂怎样进入清朝。有清一朝,封建专制发展到极点。为了方便统治阶层管制百姓,清朝对内长时间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对外将不听指挥或议论朝政之人残酷打压,致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清朝的“大门”被列强硬生生的轰开,许多外国文化也随之传入其中,而教堂文化也正式进入中国, 天津教案的背景 教堂最开始建立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用于吸纳群众,成为自己的教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当时的清朝有很多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收纳他们,把其培养成当一名合格的天主教徒,天津望海楼教堂建造了育婴堂。

1870年(同治九年)4、5月间,天津发生了多起儿童失踪绑架的事件,6月份,天气酷暑炎热,瘟疫疾病大肆流行,天津望海楼教堂的育婴堂有三四十个孤儿患病而死,每天有数百人到坟地围观,挖出孩子的尸体查看。民间就有传言说“外国教徒以育婴堂为借口,实则是为了把婴儿杀死,当成药材”这等荒谬谣言。 随着谣言进一步传播,越来越多的不清楚状况的百姓也参与声讨大军中。

1870年6月20日,一名叫武兰珍的匪徒供出他和教民王三,望海楼天主堂有关联,这彻底激怒了民众。民众们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

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教堂对质,但没有发现教堂有王三这个人,也对不上武兰珍的口供,“遍传堂中之人,该犯并不认识,无从指证”。事实证明儿童失踪绑架案跟天津望海楼教堂无关,人们被误解了,可是当时群众已经分辨不清真假,不认可这个答案。

天津教案的过程 数千人群众包围天津望海楼教堂,教堂教徒和周围的人发生口角争纷,双方甚至大大出手,局面一度混乱。

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前往教堂路上碰上了知县刘杰,与之理论,对其不满意,怒而开枪,打伤了知县的远房侄子刘七,民众愤怒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还焚毁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一直持续了3小时。

1870年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法、美、英、德、俄、比、西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其中以法国为代表要求清朝处死仇外最凶的陈国瑞将军以及天津知府和知县并给予七国赔偿。在当时清朝官员认为身为大国不能退让,宁可与其一战。

而以曾国藩为首的大臣则认为清朝现在只是一个纸老虎没有实力,无法与之抗衡,应当妥协,以退为进, 最后清朝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赔偿白银四十六万两,并由崇厚出使法国道歉,并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

“冀终归于一命一抵了案”一命换一命,在10月19日处死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剩下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等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 天津教案的影响 自此事后,清朝各地百姓对教堂产生了不信任感,此后也多次发生教堂事件。

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

天津教案发生在清朝末年,是那段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教案之一,是中日甲午战争前最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这起事件直接造成了20多位外国传教士的死亡,也让卷入其中的数十位清朝官员或被砍头,或被充军,还引发严重的外交冲突,差点让清朝又一次陷入了和列强的战争之中。

(天津教案)

那么,天津教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不但被迫向外国人开通了口岸,还允许法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自从天津开埠后,法国人便利用他们手中的特权,大肆在天津开展宗教活动,宗教势力发展十分迅速。

虽然清廷和法国签署了条约,允许他们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但当这些趾高气扬的传教士,带着侵略者的骄横出现在国人面前时,还是引发了老百姓、特别是一些乡绅的强烈不满。

这些人认为,所谓传教不过是法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东西,是法国人依仗着坚船利炮,从中国攫取的特权,中国人是无法接受的。这也给其后的天津教案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从1848年开始,法国传教士最先来到中国澳门,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教活动。1852年,这些人在宁波建起了第一所仁慈堂。后来,修女和神父们来到了天津,又在天津修建了仁慈堂。

这些外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给老百姓留下惨痛的记忆,百姓们对他们嗤之以鼻,或者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修女们为了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刚到天津时就不遗余力地救治身染重病的人。当时的天津正流行霍乱,很多无钱医治的百姓为此丢掉了性命。修女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用她们的医术和西药治好了不少人。一时间,仁慈堂前人山人海,很多患者前来治病,这些传教士也因此赢得了部分老百姓的信任。

此后,这些修女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相继开办了各种慈善机构。不但办起了医院,还设置了几处粥棚,为民众办了许多好事。

(救治病人的修女)

后来,修女们专门针对无家可归的孤儿,在东浮桥西侧的小洋货街办了一所天主教仁慈堂收容院,接纳那些无人扶养的孤儿和弃婴,给他们治病并提供救济。

同时,对于那些垂死的孤儿,修女们还会按照天主教的仪式,让神父给他们洗礼,并将他们埋葬在天主教的墓地里。如若来不及购置棺材,就把两三个孩子集中安葬在一个棺材里。

收容院建起来后,陆续接到了很多老百姓自发送来的孤儿。修女们为了褒奖这种善心,对凡是主动送孤儿来的人,常常奖励他们一些零花钱。这就给一些心术不正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特意将小孩儿拐到收容院,骗取传教士的钱财。

于是,天津失踪的儿童越来越多,天主教墓地里也日趋拥挤,不断有夭折的儿童被埋葬。渐渐地,百姓中就盛传了一些谣言,说教堂里的神父和修女们专门拐骗这些孩童,然后挖眼剖心。

正巧,此时教堂里的孤儿们又传染了瘟疫,有几个小孩儿被草草埋葬了,然后又被野狗刨了出来,“胸腹皆烂,腑肠外露”。这更加让老百姓确信了谣言的真实性。

不久后,天津民团抓到了一个用迷药诱拐儿童的嫌疑人武兰珍,他供述迷药来源于法国教堂的杂役王三。

这下可不得了,民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教堂给一个说法。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迫于压力,亲自出面找到了法国领事丰大业,强令他交出王三,和武兰珍当面对质。

1870 年6月21日,丰大业和天津各主要官员一起提审了王三,在和武兰珍的对质中,证实了教堂和儿童失踪案无关。

不过,老百姓并不买账,他们聚集在法国领事馆的外面,强烈谴责法国传教士们的暴行。要求将涉案的修女和神父枪毙,并和法租界的保卫人员发生冲突。

(崇厚旧照)

得到消息的崇厚,正准备集结人手前去弹压,没想到丰大业提着两把铳子,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对着崇厚就是一顿臭骂,还嚣张地对天鸣枪。崇厚吓得躲进了屋内,任由丰大业在前厅里拍桌子、摔茶杯发泄愤怒。

此时的衙门外,已聚集了很多老百姓。他们看到丰大业带着手下撒泼,又听到了枪声,以为他攻占了衙门,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地准备往里冲。

正在此时,天津县知事刘杰慌忙中赶来,不可一世的丰大业又对着刘杰开了一枪。子弹没打着刘杰,但把他身边的随从撂倒了。

百姓们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们一拥而上,将丰大业及其秘书乱拳打死了。其它的保卫人员见此情景,干脆一溜烟四散而逃了。

余怒未消的老百姓,后来将怒气撒在了教堂里。不但杀死了神父和所有的修女,放走了教堂里的全部小孩儿,还一把火将教堂点燃了。

在冲突中,另有两名法国商人,三名俄罗斯人,以及数十名中国教民被杀。同时,法国和美国的六座教堂也被焚毁了。

天津教案发生后,清廷收到了英、美、法、比、俄、普、西七国的联名抗议书。法国代办罗淑亚甚至单独要求将天津知府、知县等一众官员斩首。同时,几个国家还将军舰开到了天津与烟台,武力威胁清政府。

清廷赶忙派出曾国藩全权调查此事。

曾国藩一到天津,就将当地官员全部就地免职,先稳住了洋人,然后展开调查。最终,曾国藩得出结论,天津教案是由谣言引发的,所谓修女们“挖眼剖心确非事实,但迷拐人口,教堂实难保其必无”。

最后,慈禧下令,将涉及天津教案的一干人杀头、充军,为此丢掉性命的多达20人,包括天津知府和知事等被充军的有25人。

同时,为了平息法国人的怒气,清廷还赔偿了法国和美国共计46万两白银,并派出崇厚为特使,亲赴法国道歉。

就这样,轰动一时的天津教案终于平息了。

(参考资料:《近代史资料》《清实录》《清代教案》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谁侵略当时的清政府,事件经过怎样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口岸”,派兵侵略中国。6月,英军舰队到达广州海面,因为广州军民在林则徐领导下防守严密,英军无机可乘;转攻厦门,也被击退。后来英军乘浙江防务空虚,攻占定海,并沿海北上攻占天津海口大沽。清政府被洋枪洋炮吓破了胆,把林则徐革职并派主降派直隶总督琦善代替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前往广东。   

1841年2月,英军乘琦善撤除战备,攻陷了广州的虎门,5月又占领了泥城、四方炮台,炮击广州。8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攻陷厦门。第二年,英军沿长江向下游进攻,6月攻陷吴淞,7月攻陷镇江,进犯南京。   

腐朽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控制和掠夺,使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