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月河写的历史剧和真正历史差距大吗
- 为什么国内的一些编剧没办法写出一些经典美剧那种质量的剧本
二月河写的历史剧和真正历史差距大吗
浅谈二月河先生的作品与真历史的差异
12月15日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他的逝世,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格外关注。为何呢?一个作家,完全是靠作品来塑造自己的“江湖”地位。先生的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其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依然绵延不绝。
二月河的小说特别是看过电视剧的朋友,很多会陷入其历史意境当中,认为大部分情节是可信的,真实的。为何有这种感觉呢?这主要还是源于他对于历史人物的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有关。二月河说,单是为了理解雍正这个人物的心理,他就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这一点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成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他的刻画之下,胤稹(雍正)这样一个深陷在权力斗争漩涡之中的人物,面临着九王夺嫡以及继位之后的险恶处境,其冷酷和残忍的种种行为动机都能够得到十分合理的解释,让人们能够感同身受。
看到这,很多人一定会有这个疑问,其作品与真历史有多大差异呢?正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一回事吗?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有较大差异。毕竟,不是史官记载史册。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展现形式,一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小说情节的需要以及作者创作意图的需要,一定经过作者本人的艺术加工而成。那是不是其作品都是在歪曲历史呢?当然,肯定也不会。其作品的基本框架一定是以历史真实的大事件作为主线,在重要的历史事件上的处理一定是尊重历史事实的。
谈到具体差异,笔者大概罗列一下一些与史出入较大的一些典型人物,比如,苏麻喇姑,在小说里是康熙的意中人,但实际上她比他大了42岁,自然不可能和伍次友乃至康熙有什么情愫。她死于康熙42年,即1705年,享年93岁,曾先后服侍孝庄文皇后、顺治帝、康熙帝,并抚养了康熙帝的十二阿哥允祹。再比如,伍次友、魏东亭、帝师都是虚构人物。再如,张廷玉。小说中,张廷玉为康熙朝权倾一时的上书房大臣,并为李绂的房师。实际上,张廷玉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比李绂要晚一年。到康熙死时,张廷玉任吏部侍郎,从二品官,他真正发迹于雍正朝。
总之,小说要创作出个性鲜明的历史形象,既不是历史记录,也不能过分虚构渲染。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必须真实,人的眉眼、一颦一笑可以虚构。遵循的基本创作原则是,历史事实由历史设定,人物个性、心灵轨迹。言语形容、诗词等由作者设计。总体来说,二月河完全遵循了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创作原则,把清朝康、雍、乾盛世130余年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特别一提的是,最受读者青睐的是《雍正皇帝》这部书,被称为“痛斥贪官的自白书”,获得了矛盾文学提名奖,这也是为何其作品引起高层高度重视的重要原因。
欢迎关注宏灯诗话,与您共享头条文化生活!
为什么国内的一些编剧没办法写出一些经典美剧那种质量的剧本
其实还是有的,举个最近的例子,《白夜追凶》就非常优秀,当然,不光我们觉得它优秀,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业界巨头Netflix就已经购买了它的版权,准备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出,这次网剧输出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剧本同样优秀,而且优秀到不仅在大陆广受好评,也打开了海外市场。
但是,实话实说我们国内剧本的平均水平整体来说没那么优秀,里面充斥着太多粗制滥造,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商业化的运作导致一些制作公司只是追寻短期的商业利益,大量资金投入到演员上,靠小鲜肉的流量获得利益,剧本和制作的费用远远不够,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对演员的限薪政策确实对制作方是极大的利好,希望制作方借此良机,打磨剧本,精良制作,推出一些既卖好又卖座的良心作品,只追求一时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