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还在吗)_书屋_三味_百草园

本文目录

  •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还在吗
  •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三味”的来历是什么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还在吗

大家好,我是天蝎微醉,感谢头条平台以及题主的问题,一下是鄙人愚见,若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摘。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在上学时学过,可能是当时用心不够,未能深刻理解先生的深意。而立之年的我重读时,百草园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泥墙根一带的妙趣,美女蛇传说和冬天捕鸟。感觉我仿佛自己走进百草园了,和儿时的鲁迅玩耍嬉戏。每当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先生的百草园也会跳入。

百草园现在仍在,他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里。百草园就是童年,每个人童年都是是美好的,是一生难忘的回忆。和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相比,更显得乐趣无穷。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天真无邪的童年,就必须要走进学校,学习知识和本领,长大后修身齐家治国。唯有童年趣事是最美的,就像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心里那样美一样。虽然成年后的鲁迅再次回忆起那里,说那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却是“我”的乐园。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也许我们真的理解不到。

鲁迅先生儿时的百草园,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和我们现在的孩子们相比,百草园没有游乐场那样热闹,也没有公园那样的景观,更没有乐高玩具那样爱不释手,但却给了童年的鲁迅一个释放自己,可无拘无束撒欢的妙境。在鲁迅的笔下,百草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哪怕是一个墙角,都写的那么有趣。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三味”的来历是什么

一、“三味书味”的来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怀念儿时生活的一篇散文。文中所述“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由梁同先生书写。

所谓“三余书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后来,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改“余”为“味”,于是,原来的“三余书屋”变成了“三味书屋”,这便是“三味书屋”的来历。

二、“三味书屋”的含义

何谓“三味书屋”?其含义主要有三种说法。

1.书味、梅味和桂味。

2.再三体味。

3.读经味如稻粱,读史文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同醯醢。

笔者赞同第三种说法,其理由如下:

1.这种说法是寿镜先生之子寿洙邻提出的,并有典可寻。著名学者唐弢先生在他所著《鲁迅的故事》中提到“三味书屋”的典故。这个典故出在宋朝李淑鸟的《邯郸书目》里,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谓三味”。太羹、折俎和醯醢,是古代三种烹调不同的肉食。

第三种说法,虽与上述稍差异,但基本意思相同。

2.过去的私熟是以读经、史、子为主要内容的,称这样的书屋为“三味书屋”,是比较恰当的。

不可能因为百草园中有梅树桂树就和“书”并列在一起称为“三味书屋”;也不可能因为“一次一次地体味就叫再三体味而称“三味书屋“。这两种说法太直白、太通俗,无深刻含义所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