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一个匈奴王子阶下囚,如何成为了大汉帝国的托孤重臣
- 历史的托孤大臣下场如何,诸葛亮算不算好的
-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 同为托孤重臣,北伐连战连胜,李严为什么假传圣旨让诸葛亮立即退兵
- 汉武帝时期第一家族,两个绝代名将一个托孤重臣,为何被满门抄斩
- 为什么托孤大臣被称为“顾命大臣”
- 南朝刘宋四位托孤辅政重臣和西汉四位托孤辅政重臣哪边更厉害,他们分别是维
- 霍光没有尺寸之功,为什么汉武帝还把他比作周公,临终还托孤于他
一个匈奴王子阶下囚,如何成为了大汉帝国的托孤重臣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公元前87年,开创了汉朝的空前伟业,劳顿征战一生的汉武帝,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弥留之际交待后事,他一反传统的嫡长子继位原则,立庶出的小儿子刘弗陵,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
由于太子当时才8岁,还无法执政,于是唤来光禄大夫霍光,口谕他将来进行辅政。霍光谦让,推荐了金日磾,说他能更好的完成使命。金日磾如实说:“我是外国人,如果启用了我,匈奴就会产生想法,认为大汉没有人才了,反过头会轻视汉朝。”
汉武帝权衡利弊最后下诏,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来共同辅佐朝政。交代完后事四天以后,汉武帝就驾崩了,享年七十岁。
这四个托孤大臣中,竟然有一个外国人?有点让人不可思议。那么,这个金日磾是什么来历,他有何特殊的能力,能进入汉武帝的视线,包括大将军的霍光都对其另眼看待呢?
这个金日磾,字翁叔,本是匈奴休屠王长子,也就是他们部落的太子。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向匈奴的地盘发的了攻击,取得巨大的胜利,还缴获到休屠王祭天的金人。
金日磾因为父亲不投降被杀,于是和母亲阏氏、弟弟金伦一起没入官府,送入宫中养马,当时十四岁。这个“金”姓是由于汉武帝得到休屠王祭天的金人,后来特意御赐的。
这一下真是从天上掉到地下,一个匈奴的王子,转瞬间变成敌国官方的奴隶,这个落差实在太大。但金日磾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身份,并且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草原部落的长处,将自己的马养的膘肥体壮。
有一次,汉武帝后宫诸妃玩赏游乐,往来玩去都是老一套,他觉得没有意思,于是突发奇想,诏令阅马助兴,要各部所养马匹一溜牵出来接受检阅,后宫的嫔妃都站满武帝的两侧。
数十名养马的仆人牵着马经过殿下,其他的人都向上偷偷地窥视,只有一个大个子在经过时目不斜视,昂首挺胸。他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很威严,他养的马膘肥体壮。
等检阅完毕,武帝对刚才那个大个子很好奇,便叫过来问话。一问才知他原本是休屠王之子。经过一番交谈,眼光毒辣的汉武帝一眼就看出此人不一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即就任命他为养马总管,不久又升任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和光禄大夫,并赐姓“金”。
金日磾受到皇上宠信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 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明显的失误,武帝由此很是信任他,也很喜欢他,赏赐给他的金子加起来有一千多两。
后来来到皇帝身边,皇帝出宫他做陪乘,在宫内就奉侍在身边。皇亲贵胄们看到这种情况,嫉妒的直咬牙,在私下抱怨说: “陛下随便得到一胡儿,却这么器重他!”
他们的这些牢骚话后来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他不但不以为意,而且更加厚待起金日磾来。
在汉武帝的晚年,太子刘据遭人陷害,不幸遭遇了“巫蛊之祸”,最终含冤自尽。莽通在追杀叛乱的同党时立下大功,事后得到封赏。但此事过了不久,武帝了解到太子所谓的“巫蛊”案,其实是身边佞臣江充为报私仇,故意制造的一起冤案,就开始认真追究起来,把江充的宗族与其同党悉数诛灭。
莽通有个哥哥叫莽何罗,当年和江充关系很好。现在皇上这么一追究,兄弟心里十分恐惧,害怕祸及自己,就谋划着造反。金日磾见他们言谈举止有异常现象,心里产生怀疑。就暗中观察他们的动静,同他们一同出入宫殿。莽何罗似乎也察觉到金日磾对他们加强防范,因此一直没敢有异动。
机会终于来了。一日,汉武帝走出都城,到外面去巡游,夜晚临时在林光宫驻跸,金日磾因为生了点小病而躺在宫中休息的地方小憩。莽何罗、莽通、还有他们的小弟莽安哥仨矫诏在夜晚溜出来,一齐把使者杀了,然后准备发兵谋反。
第二天早上,汉武帝还未起床,马何罗托故从外面进入宫室。金日磾正在上厕所,心里一动,马上钻进武帝卧室躲在了门后。一会儿,马何罗袖藏利刃,从东厢而上,当他看到金日磾时,感觉阴谋要暴露,于是急速的直奔卧室,想立即解决问题。
但由于他不熟悉宫内情况,在慌乱中撞到琴瑟,一下子摔了个狗吃屎。这个机会很难得!金日磾马上跑上去抱住马何罗,高声呼喊道:“莽何罗造反了!”
汉武帝受惊,连忙起来,左右护卫们这才反应过来,众人一起动手,绑了莽何罗。随后就彻底追查,所有谋反的人都伏了罪。从此金日磾忠孝的名声更加广为传扬了。
当初,汉武帝留下遗诏,以讨伐马何罗的功劳封金日磾为秺侯,金日磾因为汉昭帝刘弗陵年幼,坚辞不肯接受封爵。
辅佐了朝政刚一年多,此时的金日磾因劳累过度,病情危机。大将军霍光奏明汉昭帝,在病床边授予了他侯爵封号及印绶。
第二天,这个为大汉操劳一辈子的金日磾,终于走完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终年四十九岁。
汉昭帝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赐给他家安葬的用具和墓地,用轻车军士为他送葬,军队排列直到茂陵,给他的谥号为敬侯。
参考资料:《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历史的托孤大臣下场如何,诸葛亮算不算好的
当昔日的“孤家”长大成“寡人”后,辅佐大臣的结局基本上都是凶多吉少!封建历史中的托孤大臣,诸葛亮的结局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好的结局都一样 不好的结局各不相同
先说一下不好的“各不相同的结局”
霍光
他接受汉武帝的托孤遗命,辅助年仅七岁的昭帝弗陵登基称帝,第二年(前87)改元始元。在霍光的辅政下,已经幕气沉沉的汉朝恢复了经济。十四年后,汉昭帝驾崩,年仅二十一岁。
他和皇太后商量,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山东潍坊)王刘贺为帝。仅仅过了二十一天,令人至今莫名惊诧的是,以刘贺行事荒唐为理由,把年仅十九岁刘贺废了,另立汉武帝流落街头的曾孙刘病已(刘询)为汉宣帝。
(刘贺的“海昏侯墓”马蹄金”)
霍光拥立了宣帝刘询后,倒是为朝廷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且慢,虽死却没有“后已”,霍光家族尽情消耗霍光的权威,根本没有把汉宣帝放在眼里,刘询学会“韬光养晦”,逐渐收回京城和禁苑的军权,一举粉碎霍氏子侄的叛乱,霍光的三个子侄或者被斩首或者被自杀!虽然没有波及陪葬茂陵的霍光,不过你让九泉之下的霍光“情何以堪”呢?罢罢罢!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多尔衮
多尔衮接受了庄妃的折衷方案,同意拥立自己年仅六岁的同父异母最小的兄弟福临继承皇位,接受自己为摄政王,统管军国大事的条件。
公元1644年改元顺治,心情舒畅的多尔衮运气颇佳,顺利的进入山海关,从此以后,大明王朝犹如“雪狮子向火”,被滿清铁骑撵得崩溃!
当然,主要功劳还是要划到多尔衮的流水上,“入关定鼎,奄有区夏”(拥有疆土的意思)从此以后,多尔衮对于大清国政,一人独揽、乾刚独断,小皇帝福临形如傀儡,他的年龄也有十四岁了,智商当然强过尔等,但是多尔衮此时如日中天,无人敢哼哼!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骑马不慎摔倒,病情加重,十二月初九病逝于喀喇城(河北承德)。
刚过完年,正月间,北方积雪覆盖,多尔衮的贴身侍卫克萨哈向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实名举报多尔衮企图率领自己的白旗,“阴谋纂权夺位”。
七年的“韬光养晦”生涯,顺治帝少年气盛,宣布多尔衮的“十大罪状”,追究“谋逆罪”。最后的结果是,“籍没家产,罢其封爵,撤其庙享,诛其党羽,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鞭尸、砍头、暴尸示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诸葛亮
由湖北宜昌溯江西上,穿越西陵峡和巫峡,就到了瞿塘峡口,北岸的半山腰有一座古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水面江风习习,山上红霞乱飞。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夔国,属于楚国管辖。
王莽时期,公孙述在此跃马称帝,筑紫阳城,城中有井,井生白雾,于是自称白帝,这个地方改称白帝城,稍后刘秀灭公孙述,后人于此建了一座白帝庙。
(白帝庙大门)
白帝城的出名其实缘于刘备病危时在此召见诸葛亮托孤。刘备在这里说了一句千古名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段著名的遗言,被加以各种注解,有人认为是天下最虚伪的语言,有的认为字句之间,暗藏杀机,无论任何理解,我们只看一个事实,诸葛亮的确是尽到托孤大臣的辅佐任务,对于蜀汉政权,真正尽到了“躹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主在诸葛亮去世后下诏:
“唯您天生文武皆能,明智忠诚,接受托孤遗命,辅朕治国理政,使濒亡之国得以延续下去,......现在,派左中郎将杜琼持节,赠您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号忠武侯。您灵魂有知,当会为此殊荣而欣慰。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刘禅对诸葛亮的去世的确“如丧考妣”!这样的君臣相遇相知,的确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蜀汉景耀六年,刘禅下诏为诸葛亮在沔阳(今勉县)建立祠庙。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到汉中时,特别备齐香花、祭品,到庙里祭祀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儿子诸葛瞻承继爵位,
而陈寿主动编订整理了诸葛亮留下的公务文书,分类编排,共有二十四篇;如《军令上第二十二》(不会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吧”?),《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孙权书第十四》......
结语
历史上的托孤大臣结局几乎都很凄凉,悲惨,如鳌拜、肃顺、张居正等,只有诸葛亮的结局极为完美,因为民间极为崇拜孔明先生的智慧和忠诚。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汉武帝的四位托孤大臣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和桑弘羊,其中首辅大臣是霍光,金日磾就是那个异族人。他本是匈奴休屠王长子,因为休屠王被杀,他与弟弟金伦,以及母亲,都成了霍去病的俘虏,被没入宫廷为奴。此后,金日磾因为谨慎及对汉武帝的忠心,被一步步提拔,官至光禄大夫。
一、金日磾生平
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在霍去病的打击下,损失惨重,震怒的伊稚斜单于想对二王下杀手。惊恐之下,浑邪王联络休屠王向汉军投降。当霍去病奉命来迎接他们归汉时,休屠王变卦了,他觉得自己损失不大,单于应该不会杀他。
箭在弦上的浑邪王一怒之下,杀了休屠王,裹挟着休屠王的四万部众,随霍去病一同降汉了。金日磾是休屠王的长子,连同他的弟弟和母亲,一起被带到长安,时年金日磾13岁。
到长安后,金日磾被罚入宫中为奴,负责养马。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发现金日磾养的马膘肥马壮,一看金日磾,身材魁梧,一脸英气,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了,于是提拔他为马监。
金日磾有一个好母亲,她虽是匈奴人,但懂得汉人的文化精髓,经常教育儿子恭谨做人,忠孝为先。在她的教育下,金日磾做事处处小心,对汉武帝忠心耿耿。由此,汉武帝越加赏识金日磾,有提拔他为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让他常随左右。
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逝,留下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作为霍光的助手,共同辅政年幼的汉昭帝。一年后,金日磾病逝,汉昭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让他陪葬茂陵。
二、金日磾为何被汉武帝看重
一位异族奴隶,竟然逆袭变身大汉帝国的辅政大臣,不但生前荣耀,死后还誉满天下。金日磾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跟他的品行及汉武帝的赏识息息相关,概括为如下几点:
1.汉武帝不拘一格的用人特点,是金日磾能得以重用的前提
汉武帝一生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他能把奴隶提拔为大将军,能让十几岁的少年充当战场主力,能让落魄秀才成为朝中重臣,而且这些任用绝大多数是成功的,甚至成为后世的经典。
所以,在汉武帝的眼中,金日磾的奴隶身份,异族人也不是障碍,他看中的是金日磾的特质。
2.金日磾的谦恭,使他得到同僚们的尊敬
霍光就对金日磾很尊敬,提出把首辅位置让给金日磾。金日磾说:我是异族人,我要是当首辅,会让匈奴人看不起大汉!这说明,无论别人怎么推崇他,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
可惜金日磾去世太早,否则的话,汉昭帝时期三位辅臣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相互杀伐的悲剧或许就不可能发生。
3.金日磾的谨慎,正是汉武帝看重的特质
汉武帝任命辅政大臣,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谨慎持重的大臣,而不是能力有多强。金日磾入宫几十年,从来不出错,跟霍光一个类型。汉武帝很清楚,能力太强,锋芒毕露的大臣早晚会伤及幼主,只有谨慎的臣子,才能始终保持对幼主的恭谨。
4.金日磾的忠心事主,让人感佩
在汉武帝眼中,这是金日磾最大的优点,可以说金日磾对皇帝的忠诚是深入骨髓的,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
第一件事:金日磾杀子。
金日磾的长子自幼被汉武帝养在身边,当弄儿,给他逗乐子。这孩子打小被汉武帝娇宠惯了,变得很放肆,难免对皇帝有所不敬,汉武帝没放在心上,但金日磾为此多次教训儿子。成人后,这孩子有一次竟然跟宫女嬉戏调笑,被金日磾忍痛斩杀!
在金日磾眼中,儿子行为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不忠,该杀!
第二件事:救护汉武帝
有个叫马何罗的侍中仆射,阴谋行刺汉武帝,这是没逃过忠心侍主的金日磾,他时时刻刻盯住了马何罗。当马何罗突然行动的时候,金日磾不顾个人安危,一把抱住马何罗,使汉武帝躲过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近距离遇刺。
第三件事:辞赏辞封
汉武帝经常会给金日磾一些赏赐,比如宫女。金日磾从来不敢亲近这些女人,以示对皇帝尊敬。汉武帝让他女儿入宫,金日磾也坚决推辞,不敢让自己承受皇族贵戚的恩宠。
汉武帝临终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金日磾也坚决不受,理由就是新君嗣位,年龄尚幼,不敢在新君面前得到受封的荣耀。
这就是金日磾,虽然是一个异族奴隶,但他凭着自己的优良品行,获得了汉武帝及同僚们的尊敬,终于身居要职,担任起辅政之职。他的这个品行,还成了金氏家风,他的子孙后代在西汉,乃至东汉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即使在王莽的新朝,金家也不曾衰弱。
同为托孤重臣,北伐连战连胜,李严为什么假传圣旨让诸葛亮立即退兵
首先强调一点,李严没有假传圣旨。李严向诸葛亮传的是自己的意见,这件事在《三国志·李严传》是交代清楚的。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也就是说诸葛亮出征在外,李严负责后勤补给。春季出兵,夏秋季节老天开始下起了连阴雨,致使后勤供应出现困难。于是李严让参军孤忠、督军成籓两人去找到诸葛亮商量,提议撤军,诸葛亮也知道从蜀地对外用兵后勤补给的困难这个问题,也就答应了退军。这里的“喻指”不知道是否史料在传抄中有误,总之在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中对这件事情的记录是同样采用“喻指”二字,于是有人理解为传圣旨。
这里我认为,李严也不肯能假传圣旨,理由有三点:①李严完全没有必要假传圣旨,粮草供应不济完全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何况诸葛亮对这个情况是知道的。②李严这次退兵的决心很大,同时指派参军孤忠、督军成籓找诸葛亮商量,当然说是商量,其实是含有下最后通牒的意思,用不着假传圣旨。③李严也不敢假传圣旨,以参军孤忠、督军成籓二人的职务也不可能帮助李严假传圣旨;诸葛亮何须人也,李严假传圣旨明显给自己挖坑,当然此次事件李严确实为自己挖了个大坑,这里暂且不论。
最后李严为什么要让诸葛亮撤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表面原因,也有背后原因。
表面原因也就是客观原因,受到天气影响,地理因素致使后勤供给不上,这是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
背后原因确是这次李严要求退兵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李严最后给自己挖的大坑。①李严、诸葛亮的权利之争。同为辅政大臣,而二人在朝中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李严无形中就会产生落差感,处处与诸葛亮搞别扭。②势力集团利益之争。李严代表的是东州集团的利益,诸葛亮代表的是荆州集团利益,还有当地土著益州集团,三家共分益州这个大蛋糕,而此时荆州集团势力在朝中占据优势,在利益分配上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就成为众矢之的;毕竟打仗是一个烧钱的工程,作为益州集团、东州集团是不希望战争一直持续下去的,李严是代表自己利益集团在要求诸葛亮撤兵。
汉武帝时期第一家族,两个绝代名将一个托孤重臣,为何被满门抄斩
这段历史我不了解
但有人回答功高盖主威胁皇权
我想他们一定不知道结局跟下场另外就是他们没有野心且少谋略
其实换种说法跟观点我想问一下你是在警醒我吗?
我是百姓是个没有野心的百姓理想的生活也就是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富贵逍遥很普通也很平常
然而仅仅如此我的愿望还没实现
我已经四十多了
生剩几多真的是个未知数所爱之人身在何方也是未知
无心朝政无心争斗
只想安然
也想大家安然
然而我的安然总是被人打扰
我该如何
换位处之你会如何
为什么托孤大臣被称为“顾命大臣”
自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后的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多达100多个,国祚超过300年的只有宋朝(国祚319年)。即便是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那么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朝代的更迭呢?
任何在位的皇帝都希望江山永固,可是历史证明谁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皇帝自身无德无能造成整个国家的“制度崩溃”,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外敌入侵”,王朝延续到了一定时期,自然会有很多由于历史积淀所造成的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民乱四起,整个国家犹如病入膏肓而导致积重难返,而此时往往也是其他部族兴兵之时,因此覆亡也算是“寿终正寝”;三是”党羽之争“,这种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况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每当朝代在世袭继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娃娃皇帝“,而这时在朝代的更迭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关键的角色:托孤大臣”。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不是每个皇帝都是成年后才登基即位的,据统计,仅 10 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 20 多人。由于他们年龄尚幼,老皇帝为了江山永续,在临终之前会亲自挑选任命辅佐小皇子的大臣。而这些人通常都是德高望重、出类拔萃、当时看起来是忠心护主的高官,他们就是老皇帝委托的托孤大臣,也叫顾命大臣。这些领着先皇遗命的官员,可以代替小皇帝掌控朝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不是皇帝,但同样一言九鼎,甚至可以决定是否废除幼主。
这些“娃娃皇帝”终会在这些重臣的辅佐下一天天长大,而在历史长河中扮演托孤大臣角色的也要客观的分成两种,一种是衷心护主的,像最早的周公和诸葛亮,都是衷心耿耿毫无二心,而另一种就是在贪欲的驱使下一心想篡权谋位的,当然在历史的记载中,只有少数的几位“娃娃皇帝”能够熬过艰难的岁月,最终实现皇位的继承,而更多的不是幼主夭折就是帝位被废,而扮演托孤角色的几位重臣也往往因为权力的争夺而内斗不止,导致整个朝廷分崩离析,而这也成了皇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历史上大多扮演托孤大臣的人,表面上看似风光,其实犹如在刀尖上跳舞,由于权力、地位和欲望的争夺,人性的贪婪、狠毒和凶残都昭然若揭。从古至今朝代在更迭中像这样的戏码从未停歇。
南朝刘宋四位托孤辅政重臣和西汉四位托孤辅政重臣哪边更厉害,他们分别是维
南朝刘宋四位托孤辅政重臣都是名臣之子分别是中书令谢晦、大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和宰相傅亮四位可惜都先后惨死于一手拥立的昏君文帝刘义隆之手,他们诛杀少帝刘义符拥立新君刘义隆结果反被以弑君大逆之罪全部处死,成了历史上最悲哀的四位托孤辅政重臣。西汉四位托孤辅政重臣分别是大将军霍光、重臣上官桀、御史桑弘羊、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四位受武帝遗命辅佐昭帝,四位中上官桀显赫一时、金日磾出身高贵、霍光历经三主掌权最久长达三十余年权倾天下功大罪重死后其家族妻女、子侄结局最悲惨被灭了满门抄了全家,上官桀因皇权斗争被霍光所杀并灭了其全家,金日磾和桑弘羊结局最好病亡善终。两朝权臣相比西汉四位托孤辅政重臣更厉害。
霍光没有尺寸之功,为什么汉武帝还把他比作周公,临终还托孤于他
霍光,字子孟,他是汉武帝时期名将霍去病的弟弟。同时他又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权臣,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曾在汉武帝临终前,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爵位为博陆侯,他的大司马、大将军是汉武帝临终前明确指定的,让他和金日磾、上官桀等人为托孤辅政大臣,辅佐于刘弗陵(汉昭帝)。
在汉武帝晚年,因为宠信江充,从而江充诬陷太子刘据,致使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后来汉武帝决定立年幼的刘弗陵为继承人,并准备让霍光辅政,所以汉武帝就让画师画了周公辅佐周成王朝诸侯图赐给了霍光。意思就是把年幼的刘弗陵比作是成王,霍光就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可见汉武帝当时对霍光的信任
霍光后来确实政绩很高、成绩很大,故而他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为大汉的昭宣中兴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他也是大汉平稳过渡的一个关键人物。但是他的这些功劳都是在后来辅佐汉昭帝、汉宣帝时的,在汉武帝时期,霍光的功劳并非很大。
那为什么汉武帝还会把他当做周公,临终还托孤于他呢?
汉武帝刘彻政治、军事上的成就的确极高,他开疆扩土,雄才大略。但是在后期,因为他常年用兵、穷兵黩武,导致他晚年时期的汉朝国力消耗很大,这时就需要一个善于治理、安抚之人治理朝政,从而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力有所提高。当时刘弗陵年幼,则需要这样的人辅佐刘弗陵。
霍光虽然在汉武帝时期功劳并非很大,但他为人忠诚勤恳,勤于政事,而汉武帝又很会用人,可谓是知人善用。
比如汉武帝重用出身并不高、当时名气还不大的卫青,还有他重用霍去病等,都体现汉武帝知人善用。同样他之所以让霍光辅政,还是他看重霍光是有才能之人。
同时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而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过程做出很大贡献,但是霍去病却英年早逝,本来汉武帝对霍去病非常恩宠、对他寄以厚望,但是他却过早的去死了,这让汉武帝心中非常悲伤难过。
而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是霍去病在一次出征凯旋归来的时候,把霍去病带到长安,在霍去病的帮助下,霍光得以做了官。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非常难过,而作为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则就格外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先后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而主要的是他得以更好的接近汉武帝,从而他在汉武帝身边侍奉。
霍光出入宫禁二十余年,没有犯过错误,可见霍光为人是非常谨慎,处事是非常小心的,也因此他更加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觉得他是将来辅佐新君之人。所以后来汉武帝会把霍光当做周公,并在临终时托孤于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