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汉武大帝》演员现在都怎么样了_汉武帝_大帝_刘彻

本文目录

  • 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
  • 《汉武大帝》演员现在都怎么样了
  • 陕西作家杨焕亭的《汉武大帝》和真实的汉武大帝刘彻有哪些不同
  • 《汉武大帝》和《康熙王朝》这两部剧,大家觉得哪部好
  • 《汉武大帝》当中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到底有多阴险
  • 陈宝国主演的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为什么经典
  • 同是胡玫执导,为什么《汉武大帝》的评价远不如《雍正王朝》
  • 汉武大帝,王美人演员
  • 汉武大帝的所有歌曲
  • 《汉武大帝》当中霍去病猝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

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

在历史上,汉武帝刘彻和康熙都是威望很高的皇帝!都是为了巩固皇权绞尽脑汁处心积累!同时为了边境安宁,不惜多次征战!从各自所取得的功绩来看,还是康熙的雄才大略些!

一,先说说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景帝之子。也就是说,刘彻的继位是在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之后!

这就说明汉武帝登基时国家已经是盛世王朝了!

当然,汉武帝也不愧是一代雄主,也不满足于现状,无论是军事上(三次大规模征战匈奴),还是朝政管理上(实施推恩令),在民生上(推广代田法),在贸易上(开通丝绸之路),在领土上(东征西扩,是历史上国土疆域最辽阔的时候……)都足称雄才伟略,一代霸主了!

就是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作品《沁园春雪》都曾写到:惜秦皇汉武!这个汉武就是刘彻!

二,康熙的雄才大略!

康熙是大清时期的一代明君!

康熙八岁登基时,还有摄政王专权,多么的被动!

但是小小的康熙却有大思维大智慧大雄才彻彻底底的改写历史:

1.擒杀鳌拜,康熙亲政不再有掣肘!

2.擒三藩,朝廷政权统一管理!

3.收复台湾,整个朝廷才是真正的统一河山。

4.三次亲征蒙古,确保边境安宁!

5.重点治理黄河,心系天下黎民百姓!

这样无论是对于朝廷皇权的巩固,还是国家疆域的掌控,以及民心民德,康熙都是殚精竭虑!特别是在削三藩收复台湾这些伟大的举措上,没有雄才大略怎么能办到?!

由此可见: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在个人一生的功绩中各有千秋!但结合继承皇位时的环境,和后来的施政举措,以及江山社稷的伟大构想来看,还是康熙更加雄才大略些!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汉武大帝》演员现在都怎么样了

优质影视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由陈宝国、焦晃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播出已经15年了,但现在回头再看这部剧,还是觉得很精彩。电视剧质量过关,其实是和剧中的演员息息相关的,值得一提的是,15年过去了,《汉武大帝》中的众多演员至今活跃。

陈宝国饰演汉武帝

《汉武大帝》中陈宝国饰演男主角汉武帝,文韬武略、治国有方,一代帝王形象,陈宝国演绎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陈宝国,已经54岁,但是他依然很活跃,很多影视剧中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精彩,近三年陈宝国就有《老酒馆》、《老中医》、《江山纪》等比较优质的作品,《老酒馆》陈宝国还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焦晃饰演汉景帝

焦晃在《汉武帝》中饰演汉景帝,在剧中也是一代帝王,虽然性格优柔寡断,但是汉景帝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这也多多少少的弥补了他作为皇帝的不足。

焦晃演了很多皇帝的角色,如今焦晃已经84岁,算是一个耄耋老人了,这两年,焦晃已经极少演戏,2018年他在电影《进京城》中客串,老戏骨的演技也是让人刮目相看,能在80多岁还出演影视作品,焦晃对演戏的钟爱可见一斑。

归亚蕾饰演窦太后

《汉武帝》中窦太后由归亚蕾饰演,在历史上窦太后就非常有名,虽然是女子,但是却是有魄力、有担当的女中豪杰。

归亚蕾现在也已经76岁,但现在观众依然可以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她的身影。《重返20岁》、《花谢花飞花满天》、《泡沫之夏》等影视剧中,归亚蕾都有精彩的表现。难得的是,虽然身在娱乐圈,但是归亚蕾和老公已经过了金婚,这在娱乐圈也实属不易。

陶虹饰演刘陵

《汉武帝》中陶虹饰演刘陵一角色,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但是对于陶虹的意义却是非常的重大,那是陶虹第一次尝试反派,陶虹也表示,她演的很过瘾。

陶虹比较经典的作品是《春光灿烂猪八戒》,也是这部剧,她和徐峥结缘,现在提起陶虹,很多观众首先想到的是她是徐峥的妻子,只是陶虹的演技还是相当不错的,2019年热播的《小欢喜》中,陶虹的表现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关注。

杜淳饰演青年汉武帝

《汉武帝》中杜淳饰演青年汉武帝,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也是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汉武大帝》对杜淳意义很大,因为这部剧杜淳走进观众的视野,这几年杜淳主演了《无主之城》、《海上牧云记》、《云中歌》等等影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杜淳也有重要戏份。演艺事业还算顺畅,但是感情方面却并不顺遂,杜淳和张嘉倪有过一段恋情,如今张嘉倪早已嫁为人妇并且生活幸福,而杜淳的幸福却还没有找到。

杨童舒饰演金俗、平阳公主

杨童舒在《汉武大帝》中一人分饰两角,出演金俗和平阳公主,一个是粗俗的民间女子,一个是尊贵的公主,杨童舒的表现也是很有层次感。

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中年人,杨童舒现在演的大多数是婆婆妈妈的角色,《山月不知心底事》、《都是一家人》等剧中都有杨童舒的身影。杨童舒曾因为早产让粉丝很担心,还好孩子最终平安,杨童舒也算是可以专心的投入到演戏中去。

任重饰演张骞

《汉武大帝》中任重饰演张骞这个角色,也是剧中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但是任重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任重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演了不少,《激荡》、《精英律师》、《小欢喜》等剧中任重的戏份都很重,虽然只是在现实题材影视剧中摸爬滚打,但是任重现在在娱乐圈也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林静饰演卫夫子

林静在《汉武大帝》中饰演卫夫子一角,剧中林静的亮相也是非常的让人惊艳。

现在的林静,在很多热播剧中也能看见她的身影,《两世欢》中的原夫人,《庆余年》中的淑贵妃,《凤囚凰》中的齐太妃等等,林静的古装扮相依然能打。虽然演了不少的古装美女,但是林静的感情却很低调,据说林静的老公是圈外人,两个人的感情也是非常的平稳。

一晃已经15年过去了,《汉武大帝》中的大多数演员至今都还活跃在影视圈,这的确非常的难得!

陕西作家杨焕亭的《汉武大帝》和真实的汉武大帝刘彻有哪些不同

刘彻,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心胸开阔,足智多谋,高瞻远瞩,任用贤材,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集思广益,历精图治,开疆拓土,敢为人先,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雄心、有气魄、有才华、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为大汉王朝的强盛而图谋,他为匈奴人的不断侵扰而忧虑,他为太皇太后的专权而压抑,他为打开西域的通途而高兴……他在朝政议事时,尽量从大局出发,不计较贤臣良将尖锐苛薄的入骨批评。他在推行自己的新政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对好黄老之学的济南太守郑当时一视同仁。而且在十年之后,又把凿通渭渠的重任交给了他,后来又授他大农令重任。 元光元年十一月,刘彻面对汲黯的铮铮谏言,尖锐批评,“弯下腰、几乎是拥着汲黯从地上站起来、而一种欣慰和喜悦此时也从他的胸间汩汩而出”。他“在宣室殿单独接见朝臣时,往往衣着随便,有时候踞厕而视,有时候甚至连皇冠也忘了戴。但是对汲黯,皇上向来是不冠不见”。“皇上如此地敬重一位主爵都尉,这是自大汉一统天下以来所沒有的。” 他是一个思想解放,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封建帝王。卫青首战告捷回来后,刘彻面对从匈奴手中缴回来的马与刀,果决地提出:雁门郡城后勾注山的精钢矿石不能再卖给匈奴人,命少府寺遣人采邑,打造兵器,以充军用;面对匈奴马与西域大宛马杂交的良种马,他告诉即将赴渔阳的韩国安“要他在边关多购这样的马匹”。 他在家事与国事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把国之利益放在家的利益上,大义灭亲,秉公护法,忍受着个人心灵的痛苦、煎熬,艰难地推进着“新制”、“推恩制”、“元狩变革”的实施和发展,拓展着民富国强的道路。 当然,作者并不是一味地美化刘彻,而是继承了司马迁“秉笔直书”的精神。他也写刘彻玩弄权谋,御人之术的一面;写他“喜欢文士与喜欢从西域来的天马无异。用则御之,不用者弃之”。努力还他一个有血有肉、符合历史真实的帝王形象。例如:他对李蔡位至三公,而对忠诚于他的李广、汲黯等人,久放低位而不闻不问。说他冷酷,他对汲黯“这样敢于直言的人却常常得到他的宽恕;说他英明,他却屡屡地用了些行为不正的人担当大任,就说像李广、郝贤这样的人受委屈。说他怠惰,他为大汉的中兴呕心沥血,屡屡做出惊天动地的决策;说他勤政,他又常常对李蔡等人的行乐谏言乐而不疲”。他对巫蛊案张汤假公济私,专权枉法的放过;他在卫夫人怀孕期间与卫夫人身边宫女的泄欲……这些都表现出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多重性。正是在这种性格的多重组合中,塑造了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封建帝王的典型形象。 作品中与刘彻相伴的近二百个人物形象,人人都出彩,个个有特征,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都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特征: 居功不骄、自律朝野的卫青;青春劲发、英勇善战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察言观色、忠诚勤快的包桑;圆滑周转、逢迎揣摩的公孙弘;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的张骞;书生意气、固守己见的董仲舒;才华横溢、重情重义的司马相如;温婉恭和、庄重沉实的李蔡;体恤民情、不务虚言的郝贤;宽怀大度的隆虑阏氏;左右摇摆的赵信;不愿受降的巴图鲁;狂妄的昆邪尔图;诡谲狡黠的伊稚邪;妄自尊大的左屠耆王;壮心不已的李广;桀骜矜持的长公主;卫夫子的内敛淑惠;韩国安的忠君保国;淮南王的阴险狡诈;莽撞的灌夫,精明的韩嫣……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杨焕亭先生是一个诗、书、画皆通,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滋养的作家。他推崇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精神。他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传统道德情操占主流的人物形象。 例如:汲黯,“一个官居九卿的主爵都尉,却让皇上都无法在他的面前随意放纵;为什么他的矜持和傲岸,却让卫青分外地钦敬,原来,在他的背后,是品节铸就成凛然不可侵犯的伟岸”。作者在汲黯这个典型形象塑选中,表现的是一种刚直不阿、坦荡磊落、实事求是、秉公执法、平等待人、直言陈理的人格观。当然,作品中也塑造了像主父偃、张汤等这样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心理阴暗的政治投机者的艺术形象。既便是这样,作者也没有抹杀这些政治投机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殊的环境中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案件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在近一百二十万字的煌煌大作中,用充满激情的文字表现人的生命意识,人的食色欲望,人性在从自然野性向社会理性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历程;表现情与理、灵与肉、家与国的扭结与撕扯中的心灵疼痛,在人性的剖析中表现历史的思考,在良知与道德的拷问中表现人类文明的价值走向。例如:霍去病与阳石公主的相恋,张骞与纳吉玛的情感,刘彻与卫子夫的炽爱、公主对卫青的牵挂,窦太主与董偃的缠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笃深,赵信与可西萨仁的苦爱,刘彻与李妍的狂欢……作者写他们美好的情感,也写他们炽烈的爱恋。这性爱写得很感性、很真切、很切肤,同样也很美好。例如:第二卷第二十章写刘彻和王夫人“情与欲的快感”达到高潮,“登顶之后那是一览众山的愉悦,潮落之后那是月出沧浪的柔美”。

《汉武大帝》和《康熙王朝》这两部剧,大家觉得哪部好

我始终认为“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肯定比“汉武大帝”好看,为什么?首先历史人物刻划细腻,“汉”到“清”朝,相隔数千年,我在怀疑历史编写上,是否真实或有遗漏情节。

《汉武大帝》当中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到底有多阴险

王太后不算是阴险,是苦命人熬出了头。失去重压后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王太后

可以闭着眼断言:历来外戚专权都是“母壮子弱”造成的。吕后是这样,窦太后是这样,王太后差点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惠帝和景帝都属于至孝,而且性格相对偏软。汉武帝刘彻则不是这样的,他视儒家所谓的孝道为“愚孝”,不受它约束。这一点可以从汉武帝处理与董仲舒的关系就一目了然。赏识董仲舒,是因为儒家的理论为他的改革提供了依据。但一旦董仲舒在文章里用批评的口语,用儒家的宗法去约束他的时候,他果断地选择把他下了大狱。

汉武帝

王太后一直比较有低调。这一点用“情商高”来概括可能更合适一些。早在他还是王美人的时候,从她处理与景帝的关系,处理与窦太主的关系都看得出。在窦太后面前更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因为她比其他嫔妃看得远,看得透。景帝病重期间,栗妃去看他,景帝试探着问:我死后,我的这些子女还小,你会怎么对待他们。栗妃一句话就把自己填坑里了:他们又不是没手没脚,用得着我去照顾?这句类似于打情骂俏的话,让景帝的心凉到再也捂不热。栗妃也在没翻身。还牵连了儿子刘荣。情商被王美人甩了十条街都不止。

栗妃

武帝继位后,窦老太后听政,王美人做了太后也还是被压了一头。直到武帝亲政,她才算熬出了头。疫情过去之后常听到一个词,叫做“报复性消费”。这个词好就好在报复两个字真的无比贴切。人受压抑久了,会爆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候的王太后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在“报复性”。

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

严格意义上说,我不觉得王太后阴险,只是情商高加报复心理主导导致了前后的反差有点大。

陈宝国主演的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为什么经典

就凭这段开场——————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单凭这段开场,就足以称之为史诗级经典巨作了。

更别说,在《汉武大帝》中,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焦晃饰演的汉景帝,陆建明饰演的卫青,还有李乐饰演的霍去病,每个演员都做到了人戏合一。

特别是李乐饰演的霍去病,简直是心中最完美的霍去病形象了——几乎把霍去病那种天之骄子,少年英雄的气质形象完全复刻在了银幕上——倔强骄傲的神情、如鹿一般清澈闪烁的眸子、阳刚端正又不失少年气的长相。

而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大帝,霸气逼人,英武俊逸,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塑造出这样一个集英气、贵气、霸气、匪气于一身的汉武帝的形象了。而他说出的那句:“从今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整部《汉武大帝》的节奏都变了,我汉家儿郎要开疆拓土了!

而且,这部作品对服装道具的考究,在国产影视剧中也是属于佼佼者了,其宏大的战争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如河西大捷,漠北之战等等。

当然,《汉武大帝》中也有让人泪目的一幕,最泪目的应该就是张骞回归的那段了——

看到这个画面时,当时真的流泪了,眼泪忍不住的流下来——

十三年后,衣衫褴褛,满面风霜的张骞回到长安,他已经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沧桑的中年人,但唯一不变的是那根当年陛下赐予的象征着大汉的符节。

“凿空西域”——博望侯张骞无愧于这四个恢弘大字。

同是胡玫执导,为什么《汉武大帝》的评价远不如《雍正王朝》

演员的问题。不谈主角,只谈配角:《汉武大帝》里只有一个演员把角色演活了——魏其侯窦婴;《雍正王朝》里把角色演活了的演员很多——康熙,张廷玉,十三爷,八爷,太子老师,李卫,九爷,十爷。

汉武大帝,王美人演员

《汉武大帝》中王美人王娡是由宋晓英饰演的。

角色简介:王娡,名门之后。父亲是普通人,但是母亲臧儿是汉初的名门之后。在其母臧儿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生了大女儿金俗。之后,再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为汉武帝刘彻。后扳倒栗姬立为皇后,其子刘彻登基后,尊为太后。

1、剧照

2、演员资料

宋晓英,1954年12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1973年初登银幕,参演战争题材影片《平原游击队》 。1980年凭借领衔主演的文艺电影《苦难的心》获得第2届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主角奖 。1983年凭借主演的电影《16号病房》获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1年凭借主演的故事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 。1999年领衔主演家庭生活剧《安居乐业》。2003年主演人物传记题材剧《张学良》 。

2005年参演历史剧《汉武大帝》 。同年凭借文艺电影《情人结》提名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2008年因出演传记电影《大爱如天》获得第8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奖 。2011年出演都市情感剧《离婚前规则》 。2013年因主演电影《社区医生》获得第1届金鹤奖最佳女主角 。2014年参演年代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015年凭借主演的电影《因为谷桂花》提名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

3、电视剧简介

《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大帝的所有歌曲

主题曲是《最后的倾诉》

其歌词:

在滚滚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 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 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片尾曲是《等待》

歌词:

我为什么还在等待

我们不知道为何人这样痴情

明知道辉煌过后是黯淡

仍然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

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

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 春天

插曲是《心灵睡过的地方》

歌词:

孩子要找妈妈 老人手指远方

那里是无边的青草香

是我的心灵 睡过的地方

睡过的地方

游子归来了 泪水湿了衣裳

涛儿河水洗尽红尘忧伤

抬头望一望 阳光万丈

我的童年 刹那回到胸膛

插曲是《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

歌词:

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 让我心跳一辈子

使我的目光永远 融进了你的背影

岁月老去 我已不能爱

转过身往事突然清晰

重复你的目光 也再难串起我的记忆

夜深深 梦缠绵人沉醉

既然离别难免 今生何必相会

流星闪过 莫须悲伤

千百年之后 谁又还记得谁

《汉武大帝》当中霍去病猝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别看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心怀三大忌讳,一是外戚专权;二是藩王势力;三是儿子夺位。

短短几年发迹的霍去病,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了一件事,一下子把这三忌都犯了,他不莫名其妙地“病死”,谁会“病死”

一、害怕外戚专权,

三大忌讳中,刘彻最害怕的事,就是外戚专权,这一方面列举三件事。

1、吕后八年称制。

吕后在世时,刘家江山岌岌可危、差点灰飞烟灭的事历历在目,足够刘家人不寒而栗、心有余悸。

2、刘彻第五子昌邑哀王刘髆(bó)

刘髆大约出生于前104年。前90年,他的舅舅李广利因与左丞相刘屈牦诅咒刘彻、谋立刘髆为帝的事东窗事发,李家第二次“被族诛,尽灭”。(第一次是刘髆(bó)的亲舅舅李季“奸乱后宫”,灭族。喜欢古代文学的人应该知道汉乐府诗中有一个作者李延年,代表诗句子有广为流传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就是李季的亲哥哥,是刘髆的亲舅舅,第一次灭族时被杀。)

谋立刘髆的事发生2年后,刘髆也死去了。

3、“主少母壮”。

刘彻决定立第六子刘弗陵之时,当时刘弗陵只有五六岁左右,按理说,这么大的孩子,正需要母亲照顾。可武帝毫不客气将刘弗陵的母亲赐死。理由就是“主少母壮”,言义指外,就是“主弱必母强、外戚祸萧墙”,害怕像“吕后之事”重演。

雄才大略的人,往往不会让私人情感与儿女私情占据上风

汉武帝为什么选八岁的刘弗陵继位?难道他只怕外戚,不怕权臣?这一点,一世英明果断的汉武帝刘彻也倍感凄凉悲伤。

汉武帝刘彻选刘弗陵继位,是别无选择!

他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三子刘旦、五子刘髆,都牵涉觊觎帝位,而且他们背后也都有外戚浮现的影子,早已废除死去;次子刘闳,英年早逝。四子刘胥不务正业、行为荒诞,所以只剩下一个八岁的刘弗陵了。

二、出身低微的卫子夫

卫子夫原本只是平阳公主府一名能歌善舞的歌伎。被汉武帝看中。前128年,卫子夫生下,于是被立为皇后。

注意,卫子夫是先生了刘据,再被立为皇后,不是先当皇后再有太子。

当时皇后之位已经空悬了一年多。如果刘彻真是像传说中那样喜欢卫子夫,与卫子夫感情如胶似漆,就不会因看在孩子份上才立她为皇后。

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姨侄儿子,属于外戚。对外戚,汉武帝历来既大胆重用。又出手重处。

汉武帝之所以重用霍去病与卫青(卫子夫母亲的养子)两人的原因,主要是卫子夫一家没有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显赫家族背景,危机不到皇权与江山社稷。

例如,后来,汉武帝刘彻选的四位托孤大臣,有一个是匈奴人金日磾。为什么要在托孤大臣之中参加一个匈奴?因匈奴大臣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篡权夺位,即使自己看错了人、他不是忠心耿耿,而一时卖国,也抢不走刘家江山。

三、霍去病上疏“立三王”

起初,霍去病与舅舅卫青二人从不结党,也不养门客。理由就是: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臣子只需要奉公守法、做好分内之事就可以了。

这本来是很好的信条,可以让刘彻放心,也能够保自己平安无事。

结果,霍去病忘了根本,有些飘飘然,以为自己战功赫赫,位高权重就能心想事成,无所不能。

前117年,也就是霍去病死去的同一年,青年气盛的霍去病做了一件事,改变别人对他看法的事。

《史记·三王世家》记载: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昧死请所立国名。“

“立王”可不是好玩的!七国之乱在刘彻心里打下烙印。“七国之乱”虽不是为汉武帝刘彻手里的事,但他为削弱各王的实力,也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例如,汉武帝刘彻著名的“推恩令”:就是让诸侯王的儿子不分大小,不论嫡庶,利益均沾。

即诸侯王死后,除继王位的嫡长子之外,其他儿子为列侯,有权分得父辈封国的土地,这些列侯归郡守统辖,不由继承王位的嫡长子管理。从而达到王国封地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而到达“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的效果。

如果有哪个王不肯分国土给小儿庶子,不用朝廷出手,他自己家里的几个儿子就会闹起来。

“立王”,应该是偏向与皇室家庭内部的事务。如果是文臣上奏“立王”,惹汉武帝不高兴,大不了挨一顿骂,最重也是撤职。因为他们手中无兵马军权,坏不了多大的事。

他霍去病则是位高权重的武将,是掌握军权的人,他为什么要与一帮文臣凑合在一起“昧死”上疏“立三王”

四、汉武帝刘彻的儿子们

汉武帝刘彻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是皇太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五子刘髆与六子刘弗,在霍去病上疏“立三王”时,还没有出世。

他上疏建议立为诸侯王的是老二、老三、老四。

是大司马霍去病真的喜欢这三个王子吗?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他霍去病是真心实意喜欢另外几个夫人生的孩子!

既然不一定喜欢,为什么要“昧死”(冒着死亡危险)上疏立他们为王?

相只有一个:霍去病为了自己的12岁的姨表兄弟——皇太子刘据!

《史记·外戚列传》记载“及卫后色衰”。就是说,汉武帝刘彻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喜欢卫子夫了,而是喜欢更年轻的夫人妃子,所以,霍去病就要把她们生的孩子赶出京城。几个孩子到封国,汉武帝喜欢的那几个夫人美人,自然也必须跟着去封国。

虽然要求三个封王的皇子,当时只是小孩子,可以暂时不去自己的封国,但也没有规定,孩子封王一定不去自己的封国。

但别忘了,霍去病、卫青都是大司马,卫子夫是皇后,日后找一个借口,让他们三个诸侯王带着他们的母亲,离开京城去封地,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

也就是说,当时汉武帝刘彻有四个孩子,如果三个封王的孩子离开京城,就只剩下皇太子刘据在身边了。

三月,大司马霍去病上疏“立三王”。汉武帝答应让御史办理。

四月,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意思就是封:次子刘闳为齐怀王,三子刘旦为燕剌王,四子刘胥广为陵厉王。三个皇子同日封王。

朝庭御史封三个王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所属土地百姓、王爷仪仗制度、封国官员配置等林林总总乱七八糟的事,一个月全部搞定了,让人瞠目结舌。

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有、23岁的大司马霍去病,在这一年也“卒,天子悼之”。

如果只是表面看汉武帝喜欢霍去病,那么他就不是汉武帝了!

五、汲黯(Jí àn)与汉武帝的对话

汉武帝是一个敢于杀人、杀伐果断之人!

《史记》记载: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

汲黯就曾直言不讳地对汉武帝刘彻说:皇上随心所欲地杀人太多。即使平时值得皇上信任的人,一旦犯错、惹皇上不高兴,也不肯宽容饶恕他们,像您这样不计后果、肆无忌惮地搞下去,天下有才有德之人早晚都会被您杀光。陛下,谁以后愿意与您一起治理天下?

后面一句“黯言之甚怒”。足以说明汲黯对自己的领导滥杀无辜表示极度的不满。

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

汲黯为汉武帝杀人过多而怒发冲冠,可汉武帝却满不在乎,淡然一笑,回复他: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才?只是当领导的人没有一双慧眼认识人才罢了,如果能够辨明识别人才,何必还担心天下没有人才?

看看,汲黯与汉武帝的话谁有道理?

汲黯正确,例如,活了70岁的汉武帝,杀得到了最后,自己只有让八岁的幼子刘弗陵继位!

刘彻也确,因为在他统治的时代,办事从来不缺少人才!例如,与匈奴人打了几十年汉武帝,后来托孤出人意外地重用了一个匈奴人金日磾。

所以,在汉武帝刘彻眼里,一个明目张胆为了外甥的外戚,一个盘算把三位皇子赶出京城的大司马霍去病算得什么?

后来,汲黯也因犯错,被汉武帝贬为地方小官。

为什么霍去病犯了忌就莫名其妙“而卒”,而汲黯犯错只是降职?

道理很简单,霍去病手握重兵,汲黯则没有一兵一卒!

故而,人,不根本忘本,才是立身之道!战功显赫,也不是贪婪奢求太多的理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