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读书心得
- 疫情发生了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经验与教训
- 你体会过内心孤独吗
- 你玩《王者荣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 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背负几十万, 你有没有体会过生不如死的感觉
- 澳格雷格·莫蒂默游轮船员60%阳性,烫手的山芋澳大利亚接不接
- 有前科人员该如何培养子女
- 父亲65岁直肠癌晚期,他要求不治疗去安宁病房等死,我该支持他吗
- 学习心得体会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保证怎么写
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读书心得
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读书心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我们任何人小时候刚进学校读书就学的话。意思是说用心读书,积极向上,才能考出好成绩,成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读好书!知识就是力量,过去为什么别的国家敢欺负我们国家,那是因为咱们国家知识科技跟不上人,落后,可如今别的囯家都对我们祖国咐首称臣,那是因为咱们祖国知识科技日益猛进,比如天眼之父,南仁东,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等,这些科学家知识强大了我们祖国,使我们国家越来越繁华昌盛,美好!那个敢欺!叫他有来无回?!
??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就有了学无止境,意思是说知识他丰富多彩,学也学不完,我们要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只有不停去读书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读书勤奋好学,有天姿,那么他出身在穷,也能用自己所读书学到的知识,来获取财富,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年寒窗读书终接傍!奔前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二句意思是说,苦读勤读把书读好了,考得功名!丛而获得金钱!双喜临门,房子有了,娇妻也娶到?!
?诚谢有缘才子哥出美题分享!?祝天下学子心想事成!金榜提名!美美哒?
疫情发生了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经验与教训
疫情发生了。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经验与教训?
感谢邀请。
疫情发生了,很多人都有深刻体会,不能出门、不能聚会、不能工作,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该怎么样从新认识自己。
一、保护野生动物,绝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
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冠状肺炎,都是通过野生动物感染给人类的。两次重复的重大教训,会让很多人开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他们会选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二、注重增强免疫力
本次疫情中,免疫力比较好的,受感染的概率会小很多,同样由于免疫力强,也存在一定自愈的可能性。所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将成为更多人长期的健康意识。大众对健康意识,养生保健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三、改变储蓄观念
疫情一出现,很长时间无法去上班,很多人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这让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人生并不非一帆风顺,还得为一些突发事件做一些储备。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存点钱。有钱,遇到事情的时候心理才会踏实。
四、做个自由职业人
这场疫情过后,很多人可能面临生意倒闭或失业。但是,疫情对平时本身就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于是,疫情结束后,可能将有更多人以主动,或被迫的方式,加入到自由职业人的行列中来。入驻各种网络平台,实现自我,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五、买份商业保险
灾难无处不在,社会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倒下的往往是一个家庭。为了能更好的抵御各种家庭风险,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会加强。条件适合的家庭,会为自己和家人尽可能买份合适保险。
六、向往郊区甚至农村的生活
春节期间是在农村老家过的,即使是疫情期间,虽然要避免人员聚集,但是大家都可以出门活动。春节后回到城里,每天就只能呆在家里,除了出门买菜外,活动空间非常有限,感觉房子、小区就是一个监狱。随着网络和村村通公路的改善,现在农村交通方便了,网络使用也非常方便,很多人在农村与城市生活和工作都相差无几。
七、更加深刻体会到【国家】这两个字的含义
有国才有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果放到一个小国家,可能早就瘫痪了。而庆幸的是,中国是个经济和工业都非常强势的大国。在统筹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也具有极强的制度优越性。所以,虽然个别地方暂时沦陷,但全国的防疫工作则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一批批医疗队伍不断开赴前线,各种紧缺物资迅速组织生产和紧急调运。其充分展现了一个大国的实力与韧性,这会让很多人“有国才有家”的意识加强。
八、有人为我们拼过命
这次疫情,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肩负起了责任与使命。医护人员在前线的艰辛与痛苦,国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医护人员不仅被大量感染,也有人因此而牺牲。但他们依然斗志昂扬地一批批开往前线。而在全国各地,也相继有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因劳累过度而殉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人在心里会默默的祈祷和感恩,感谢你,曾经为我们拼过命。
九、明星救不了国,唯科技和实业可以
在太平盛世,明星是很多人追捧和崇拜的对象。而在国难面前,还得靠10天能建成一座医院的建设者;还得靠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还得靠人民解放军;还得靠24小时不停生产医护用品的工厂;还得靠大量坚守岗位的执勤者;还得靠84岁的钟南山和73岁的李兰娟等这样忧国忧民的专家学者。
明星救不了中国,真正的荣誉、光环、奖励都应该给予对国家有更大贡献的人,给予李文亮医生这样真实善良的平凡人。
十、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党的领导核心;
2、看到了政府执政的能力;
3、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4、看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5、看到了广泛的爱国热情;
6、看到了不惧危险的群体英雄;
7、看到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
8、看到了雷历风行的军警;
9、看到了十四亿人令行禁止;
10、看到了势不可挡的中华复兴。
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世界绝无第二。
好好珍惜生在这样的和平国度里!
感恩在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祝你们平安、健康。疫情过后,好好休息下。
你体会过内心孤独吗
我有孤独的感觉,当一个人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了,就会闲的无所世事,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什么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刻,特别是空巢老人,刚退休的中老年,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还有形影不离的朋友一下分开了,都会感到孤独,突然找不到乐趣了,无法打发寂寞,无撩的时间,孤独就会陪伴你,严重的会得抑郁症的。
你玩《王者荣耀》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开心游戏、切勿沉迷——大家好,我是茶叔。
今天是2018年12月18日,继续跟大家聊一聊我玩王者荣耀的几点心得体会。
玩王者荣耀玩的很舒服的那种对局,是几个老司机凑在一起玩的那种局。怎么说呢,就是大家都是认真玩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王者了,然后大家对王者峡谷的地形都很熟悉,对自己常用的英雄特点及铭文、出装也非常熟悉,而且有比较好的团队配合意识。这样玩起来就非常有感觉,心情也非常好,输赢倒在其次。
最怕的就是那种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队友,技术不行不说,又没有团队意识,还爱乱出装备喜欢怼人,动不动就跑到对方塔底下去送人头。一场对局里遇见1个这种队友就废了,游戏体验感非常差。
在王者峡谷里不是个人单挑能力有多强或是拿多少人头才牛逼,那是刚开始玩的时候才容易产生的心态。重要的是队友间的配合,一个英雄再牛也打不过五个人。
最幸运的是在打排位或匹配的时候,能够遇到那种团队意识非常强的、有良好配合意识的队友。
比如说:在队友和敌人遭遇的时候,能够马上赶去支援;在击杀对方英雄后,马上找机会拿暴君或主宰;在对方已经开了暴君或正在打龙的时候,马上集中力量推塔;在队友残血逃跑的时候,能够护在队友身后替他扛伤害,让他有逃生的机会。
只要具备了这种团队意识,根本不需要打字沟通或者发语音什么的,只需要根据对局形势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不管是收兵线还是打野还是打buff,还是去打大小龙,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完全没必要说非得要怎样做才可以。
就是一种对局了几百上千场之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那种对战局的判断和内心的自然反应。
也不用去管对方英雄有多强,有多么难打,该出装备的出装备,该换战术的换战术。后期根据战场形势该换装备的时候就换。想要做纯输出的时候就做纯输出装,想要做快速游走的话就全出加移速的装备。
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打,根据自己对这局游戏的理解去出装备、去战斗。然后该配合的配合,该进攻的进攻,该打野的打野,该防守的防守。
总之一句话,开心最重要。
当然了,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茶叔玩了一年多王者了,随机匹配到优秀队友的几率称得上是屈指可数。
祝大家玩的开心。
(茶叔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和音视频的转换,违者必究)
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背负几十万, 你有没有体会过生不如死的感觉
没有体验过你说的这种情况下的感觉,
一分钟失去一万多块钱体会过,太刺激了,心里的那种怕,犹如像是被人推下高楼的那种害怕,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害怕,不亲自体会,真的描述不出来。
我在投资群里聊天,一个人加我,先是聊天,时间久了,让你没有防备,然后给你看他赚钱的东西,我就相信他了,自己充了三万,然后就一分钟的样子,一万多块钱没了,就在那时体会了真的怕的那种感觉!
网络虚假,不要相信任何人,更不能相信天上掉馅饼,切记不要贪心,否则吃亏上当!!
澳格雷格·莫蒂默游轮船员60%阳性,烫手的山芋澳大利亚接不接
澳格雷格·莫蒂默游轮船员60%阳性,烫手的山芋澳大利亚接不接?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周四决定将乘客从滞留了将近一个月的南极游轮上撤离,此前由于各国都担心游轮给本国带来防疫风险,因此该游轮从3月15日出发到南极洲和南乔治亚岛后,此后没有国家接收,一直被困在乌拉圭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格雷格·莫蒂默(Greg Mortimer)游轮
这是2019年10月首航的豪华探险游船格雷格·莫蒂默号是同名探险家名字命名的,在中国一般被宣传为“极光探险邮轮格雷格莫蒂默号”,载客量120人,船员约62-74人,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穿上配备了酒吧,图书馆、温泉池等豪华设施!
格雷格·莫蒂默是中国制造的,2019年9月6日下水后交付给美国一家公司,后被命名为“GREG MORTIMER(格雷格·莫蒂默)”号,之后被租借给了澳大利亚的极地探险公司Aurora Expeditions运营。因此这艘邮轮暂时属于澳大利亚。
格雷格·莫蒂默(Greg Mortimer)游轮疫情爆发
乌拉圭外交部表示,目前停靠在南美海岸的澳大利亚游轮格雷格·莫蒂默(Greg Mortimer)上有“大量(冠状病毒)阳性检测案例”。该船的运营方澳大利亚极地探险公司在此前宣布,船上至少有81名船员和游客已经被确诊,其他乘客和船员暂时还没有症状或者轻度症状!
澳大利亚游轮格雷格·莫蒂默(Greg Mortimer)于4月6日在蒙得维的亚港口
格雷格·莫蒂默邮轮总共有217名,据最新披露的消息,其中有128名已经核酸检测为阳性,经过多方努力后已经有6名需要特殊护理的乘客被转移到蒙得维的亚的医疗机构。
乌拉圭海军在推特上发布的转移视频
但更多的乘客可能只能呆在船上等待各国政府的进一步努力!极光探险公司在四月初的一份声明中称,随船医生也发烧了,公司正准备一名志愿船医,并希望乌拉圭当局允许该船停靠并允许船员下船,但到目前为止,乌拉圭都予以明确拒绝!
4月3日,一名75岁的患有肺炎的澳大利亚乘客从格雷格莫蒂默邮轮上撤离到蒙得维的亚的一辆救护车上
4月7日晚乌拉圭政府立场有所松动,允许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乘客下船并乘坐极光探险公司的包机飞往墨尔本,到达后他们将被强制隔离14天!
新冠疫情爆发,邮轮被迫在公海上游荡
钻石公主号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有深刻体会,如果在爆发初期及早靠港并建立条件隔离,那么钻石公主号的确诊案例和死亡案例不会那么高!
钻石公主号乘客:3700人,确诊数量:712人,死亡:11人
感染率19.2%,这是由于几近满载下的邮轮几乎没无法实行隔离,而且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内,几乎就是一个冠状病毒的培养皿,但因担心对本国疫情防控带来额外风险,大部分国家都以此拒绝邮轮靠岸,而此时还处在爆发的初期,因此钻石公主号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由于疫情爆发,全球大约是十几艘邮轮被迫在公海上游荡,澳大利亚表示他们已经和十艘邮轮接触,因为有将近600名澳乘客在这些邮轮上!除非乘客在下船后可以乘坐乘客祖国的安排的通道直接前往机场,否则当地政府就拒绝乘客下船!
这个要求对于现在都忙着抗疫的各国来说,其实需要大量的外交工作和资金成本,即使对于资源和人脉丰富的欧美也尚未对格雷格·莫蒂默邮轮上的本国居民作出安排,更不要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游客了!
澳大利亚必须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尽管格雷格·莫蒂默邮轮上的乘客来自各国,但租借邮轮的极光探险公司属于澳大利亚,所以现在的澳大利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接手乘客,将会面临高额的资金支出!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中)和内阁成员
极光公司表示,租用包机从乌拉圭撤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乘客,每位乘客的成本至少是9300澳元(约4万人民币),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难以承受,因此极光公司希望澳洲政府能提供费用支持!
极光探险该承担这笔费用吗?
从法理上分析,极光公司必须为此负担费用,但关于检疫费用却有另一个说法,因为根据船东和保险公司的保赔保险承保范围区分讨论,条款中检验检疫的直接费用保险公司将必须支付,而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则非常难认定,因此存在很大的责任空间。
钻石公主号上的费用问题,由于日本政府宣布将把新冠肺炎认定为日本《感染症法》中的“指定感染症”,这将表示感染者不论国籍,其医疗费用将由日本政府承担,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邮轮船东的压力,这就是乌拉圭绝不会让格雷格·莫蒂默邮轮靠岸的理由。
作为日本还算能负担得起费用,但乌拉圭能吗?乌拉圭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农牧业较发达,因此乌拉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国家,全球GDP在2016年时排名43位,与日本根本就没法比!
澳大利亚接不接?
有钻石公主号的前车之鉴,没有制造国中国啥事,船东美国不可能接手,乘客所在国大都忙着抗疫,剩下的也就租用国澳大利亚了,无论澳大利亚是否愿意,随着邮轮确诊案例暴增,将会导致人道主义事件,而澳大利亚号称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并贯彻执行西方奉行的人权高于一切,那么请拿出澳洲勇士的勇气来吧!
有前科人员该如何培养子女
还培养个屁呀,想当兵报效祖国不要,报考公务员没法,事业单位也不能去,有时候还被鄙视,大家说还怎么培养,要么卖苦力,要么出国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辈人犯的错不应该子女们去承担,应该制定响应的条款,根据每个人的前科情况给这些无辜孩子们一些相应的机会。
父亲65岁直肠癌晚期,他要求不治疗去安宁病房等死,我该支持他吗
我刚刚做完一个与临终关怀有关的长报道选题,前后采访近一个月,去过数次医院,见了一些医生,临终末期的病人和病人家属。一点想法,恰好看见此题,在这里分享一下。
——————
一
温心年近五十了。她原本是位肿瘤科大夫。
她在湖南的一家肿瘤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直到2010年,才和丈夫一同来到北京。因为操作和临终关怀有关的选题,我认识了她。我们见面的那个下午,是今年六月底,我在北京一家医院的门口等她,约定的时间是四点。她在这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做志愿者,两年了。志愿服务的内容是帮助临终末期的病人剪发、洗头,陪他们聊天,并进行适度的心理疏导,两点半开始,四点结束。
那天,却一直做到了五点。
温心从医院大门出来,见到我时连说抱歉。她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有位罹患乳腺癌的病人刚刚去世了。病人四十出头的年纪,与病魔斗阵了八年,最终选择在安宁疗护病房离开。她生前爱干净,是必须要洗了头才会出门的那种。志愿者每周三、周六下午进入病房服务。在医嘱许可的情况下,她都会向志愿者申请洗护服务。
这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有一间告别室。根据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医生能够判断一位病人是否大限将至。不超过三天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病人入住告别室,为离开做准备。那位乳腺癌患者当天上午被推进告别室,下午两点多离开。这个时间点,温心他们刚刚到达病房,开始志愿服务。病人母亲帮女儿擦拭干净身体后,向主治医师申请,是否可以让志愿者帮帮她,一起给女儿洗个头。
这,是母亲在女儿离世前许下的承诺。
志愿者中的一位大姐主动请缨,提着水桶、脸盆、简易的冲水龙头进入告别室,温心跟在后头。病床边站着病人的家属,有哥哥,姑姑,爸爸......洗头时,这位志愿者轻声提示其他人,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官功能,还有什么话想对离开的病人说,都可以说。于是,志愿者和病人母亲一边洗头,其他人则一一跟病人告别。尽管悲痛,却没有嚎啕大哭。大家平静,安和。
二
在不了解安宁疗护病房的情况,很多人会认为入住这样的病房,不做任何抢救性治疗,意味着等死,其实不是。安宁疗护病房提供的是缓和医疗。所谓缓和医疗,它既不加速也不延缓病人的死亡进程。在已经无法对原发病症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医生会给病人进行对症治疗,比如有癌痛时会提供合理的止痛药,让病人尽可能在不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离开。
它旨在提高人们的死亡质量,让临终末期的病人有尊严地离开。温心说,就像那位乳腺癌病人那样体面——离开的人不留遗憾,活着的人懂得珍惜。生死两相安。
为了进一步了解缓和医疗,我成为温心所属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今年五月底,我第一次参与病房服务。
那是端午节前的一个周六,除了例行的志愿服务外,一位志愿者大姐还带来了手工艺材料,教我们自制中国结,送给病房的病人。加上告别室,这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只有七张床位,分男女间,收费并不高。这里的医生告诉我,病人一次住院的花销一万出头。病床的周转期一般在两周。
六月初,我第二次参与病房服务,和温心同组。结束后,我们同路去地铁站。她善意地叮嘱我,做完病房服务,离开病房的那一刻,你就要把自己与这里切断。因为,你今天服务过的老爷爷、老奶奶,等到你下次过来时,他已经走了。温心在教我学会接受死亡。
肿瘤科医生,这份职业很少给温心带来成就感。她说,“我所医治的病人最后都死了”。她见过有病人在确诊晚期癌症的当天,就从住院部五楼跳了下去;还有病人在身上藏了把剪子,凌晨四点,见照顾她的丈夫睡着后,悄悄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等丈夫醒来,血已经侵湿了一大半床单。还有病人因为害怕死去,整夜整夜地失眠,焦虑,心烦,迁怒于他人。
病人不敢闭眼,害怕一闭眼就看不到明天了。
三
温心见过太多对死亡的恐惧和死亡前的挣扎。挣扎是一种求生欲,一种放不下,也是一种对死亡的不解。
2012年,秋天,温心收治了一位年仅四十的男病人。病人是个商人,事业有成。他已经在其他医院查过一轮,三个月,始终没查出病因。入院当晚,温心恰好值班。晚上九点,她照例查房,男病人拉住温心,问她,“我的病还能治好吗?”
她明知眼前这位病人的情况很不好,却不知如何安慰。她只是简单地回答,“别想太多”。
两个小时后,这位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他一直喊疼,疼,吐血,脸色发紫,面目狰狞。病人的妻子在一旁边哭边求温心,“你一定要救救我老公,你一定要救活他,无论用什么方法。”妻子说自己有愧于丈夫,有太多遗憾没法弥补。温心和同事全力抢救,但她知道,以病人目前的状况很难迈过这道坎。她朝着病人的妻子喊道,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现在就说,不要等了。
妻子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她曾经出过轨。
丈夫似乎听到了妻子的倾诉,面目慢慢舒展。温心清楚地记得,他的眼角留下了眼泪。病人最终离开了。因为这件事情,温心开始反思她的从医生涯。二十多年,她说自己一直盯着病人的病,每天想着如何与癌细胞作斗争,如何化疗放疗,看各项指标,却忽视了病人作为人的存在。病人向她询问病情时,她不知如何宽慰,不知如何恰当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以排解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我就想,我如果能在心理上帮到他们,作为医生,我也是成功的”温心对我说。
如今,她不再是肿瘤科的大夫,而是一位安宁疗护病房的志愿者。她每个月都要参加志愿服务。有次,她带我进入病房,去问候一位临终的病人。我看见她娴熟地靠近病人,不询问病情,而是用自己的手轻轻握住病人的手,跟她说,“不要害怕,家人都在身边”,问她“最想吃什么?”“需要洗头吗?“
进入临终末期,病人和家属都会陷入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中。
他们会不停地追问医生,“到底会在哪一天离开”。以往,温心通过各项指标,结合病人的病情,给到他们一个模糊的期限。如今,如果重新做回肿瘤科大夫,如果再次面对病人和家属关于死期的追问,温心依旧给出一个科学的期限判断。同时,她也会从临终关怀的角度,补充到,不要纠结于哪一天,就把它当作是明天,彼此陪伴,过好今天,过好每天一天。
温心一直跟我强调,不要纠结于怎么死去,哪天死去,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怎么活”上。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如何活下去。入住安宁疗护病房,是末期病人对如何临终的选择。如果这种选择是在一个人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做出的。那么,这个选择就值得被尊重。这个选择就应该被家人,被爱他的人支持。
四
温心跟我提到她自己的母亲。母亲是在89岁那年,因突发性脑梗去世。病发当天入院,手术后,主治医师建议温心的母亲入住重症监护室。
温心起初不太同意。一来母亲术后的情况看似不错,没必要入住ICU。二来,她想起母亲曾郑重地对自己说过,如果有天病危,她绝对不要进入ICU,不需要过多的无效的抢救。母亲是那种天性好强的女人。温心在北京工作,母亲常年在湖南老家。隔三差五,温心就要飞回湖南看望母亲。母亲每次都会把温心的路费准备好,在女儿回京之时,交给她。
那是个晴朗的下午,在母亲79岁时,母女俩在温心家里说起彼此对死亡的理解,最后达成共识——一定要有尊严地自然地离开。从那天开始,温心便决定尊重母亲的意愿。
不过,温心同意了主治医师的建议,暂时入住ICU,仅仅作为术后的观察,定不长住。母亲恢复得不错。术后当天就清醒了。醒来后,还向一旁温心的弟弟借钱,说要给温心路费。温心知道,即使母亲病了,她也不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
母亲的病情,却在第三天急转直下。这天早晨,母亲有吐血症状。温心一大早赶到病房,主治医师用手指了指天花板上的血渍,温心就知道情况不对了。她问母亲,“你怕不怕”。母亲很平静地回答,“不怕”。这种安详、冷静,对死亡的无惧,让温心意识到母亲的大限或许来了。两天后,母亲离开了。
温心遵照了她生前的预嘱,自然地有尊严地离开,体面地离开。没有进行过度抢救。温心的亲弟弟,起初不同意,当时医生也说,还有一些希望,建议再做做检查。温心一五一十地跟弟弟说起与母亲此前的谈话,进而提到,“你要推着母亲,从这个楼层,跑到那个楼层,折腾,这样做有意义吗?”
温心的父亲,在上世纪八十年,因为肝癌去世。温心记得,坚强的母亲一直说,我不能消沉,我要把你爸爸没过完的人生好好走完。她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等到子女都成家,闲暇时,她就和自己的朋友出门旅游,看山看水。
“她的一生,没有什么遗憾”。温心说。
五
温心将近三十岁时才了孩子,成为母亲。修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她接收的第一个病人竟然是一位八岁的男孩,癌症。说到这,一贯克制的温心,眼眶湿润起来。男孩还有个弟弟,这家有两个孩子,算是超生。那时候,计划生育抓得严格。男孩就被放置在姑姑家抚养。
八年,几乎没跟亲生父母相处过。八年,瘤子在男孩的身体里慢慢长大。应该很早就开始有不适感,但男孩隐忍,上课时不舒服,就用肚子顶着桌角。是姑姑看见男孩好多件衣服,肚子那儿都磨破了,才发现不对劲,到医院一查,癌症晚期。温心用手轻轻抚摸男孩的肚子,隔着肚皮,有那种疙疙瘩瘩的质感。
医院会诊,给出了先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手术前,孩子的父亲找到温心,睁着猩红地双眼对她说,温大夫,如果你切开我孩子的肚子,发现没法治了,我请你给我孩子推一针,让他一走了之好吗?温心说,自己是强忍着眼泪拒绝的。她太理解眼前这位父亲的狠心了。这份癌痛,是八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
手术结果的确不理想,肿瘤已经和其他脏器粘连,无法切除。两周后,孩子因医治无效出院,三个月后,温心得知孩子离开了。出院时,温心叮嘱父亲,没法治疗了,就好好地陪孩子,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父爱和母爱。
温心永远无法忘记男孩的眼神,明亮,藏着心事。温心给他换药,他就用这明亮地眼神盯着温心,接着问她,阿姨,我这个病值得好吗?没等温心回答,孩子便接着说,等病好了,我还要回学校念书。
温心没法骗孩子,说不出“会好的,只要你听话,安心治疗就能出院”的善意的谎言。她只能岔开话题,夸他是个聪明、幸福的孩子。男孩说,我知道,姑姑很爱我,爸爸也很爱我。
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全力进行治疗像是一列你可以随时停下的列车,只要你说一声就行。但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好地死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实际上,一个临终的病人,最最需要的,或许是爱,是关怀, 是陪伴。
学习心得体会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保证怎么写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行车意识,进一步提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我积极参加了驾驶培训学校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培训,认真接受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和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的学习。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的原因、特征和造成的严重后果都有了详细的了解,那一幕幕因人们忽视安全思想学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场景令人触目惊心,车祸惨剧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让我深刻认识到“车祸猛于虎”的残酷事实,认识到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日常驾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里,要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稍有懈怠都会酿成恶果。分析一桩桩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违章行驶,而导致车毁人亡。特别是没有经过驾驶技能的培训学习,便开车上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会手忙脚乱,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会成为必然;另外,超速行驶,也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有些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驾驶车辆横冲直闯所致。学习《道路交通安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