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古诗(夜书所见是什么时期的古诗)_所见_河面_微风

本文目录

  • 夜书所见是什么时期的古诗
  • 《舟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 《夜书所见》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这首诗
  • 舟夜书所见,的意思一句一句说解释
  • 舟夜书所见诗的意思
  • 舟夜书所见中的景物有哪些

夜书所见是什么时期的古诗

《夜书所见》是南宋时的诗。

《夜书所见》全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龙泉人(今浙江丽水龙泉市),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其祖父曾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他更是长期隐居在钱塘西湖,与葛天民互相酬唱。代表作有《夜书所见》、《游园不值》、《四朝闻见录》等

代表作: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舟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舟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扩展资料: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一、古诗原文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二、白话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拓展资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的河上夜景。虽然此诗只有二十字,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

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月黑见渔灯”,“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写孤灯倒影的瞬间美景。“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

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散作满河星”,“散”字是此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夜书所见》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这首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的”书“是什么意思的,读了全诗就知道是对秋日夜景的描绘,这个”书“自然就是书写、记录的意思了。

萧萧梧叶送寒声:秋天的时候梧桐树叶半青半黄、欲落不落。被风一吹,萧萧瑟瑟,不用出去感受,就知道秋寒已到了。

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扫过江面,远行的游客见了,触景生情,不免思绪纷繁。

知有儿童挑促织:世上最无忧无虑的就是孩童时代,没有成年人的俗情羁糜和脚步羁绊,总是那么天真快乐,夜静更深了,还有一个小孩在那里挑逗蛐蛐玩。这里的儿童和上一句的”客“,不同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夜深篱落一灯明:已经很晚了,院子的篱笆门关上也该安歇了。还有一盏灯亮着,也不知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难以眠。

阅读古诗,要进入到诗情里面,去理解它的意境,去衍生联想,体察作者的心境,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舟夜书所见,的意思一句一句说解释

《舟夜书所见》清 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题目“舟夜书所见”的意思是: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舟:船。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孤光一点萤”。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微微风簇浪”。簇:读 ,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这是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由于诗人观察得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诗的意思

你所问的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写。

一一《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漁灯,孤光一点莹。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有月亮但月亮无光,仍是很黑的夜晚,河面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一盏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莹",如豆的灯光像莹火虫的光发出一点微亮。

.后面两句,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全诗中心是渔灯,背景是黑夜。整首诗给人一个画面感,语言精炼,比喻生动形象。

舟夜书所见中的景物有哪些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