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修简介?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_汉武帝_溥仪_嵯峨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脩嫮 汉武帝 溥仪 嵯峨

本文目录

  • 爱新觉罗溥修简介
  •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 卫子夫自杀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和谁合葬了

爱新觉罗溥修简介

爱新觉罗·溥修,字仲业,号默公。满族,清宗室,其父载濂为道光帝嫡孙。

末代皇帝溥仪曾托溥修代为照料天津的私产。不曾出任任何职务。1955 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溥脩先生曾授业于周梦园、李锡彬.

溥修先生多次应港、澳、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书画团体邀请办展讲学,其作品广被海内外艺术馆及收藏家们珍藏。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一般来说,兄弟媳妇怀孕了,做哥哥的都比较高兴,因为家里又要添丁进口了嘛。可是溥仪听说弟媳妇怀孕后,却紧张得天天卜卦。

兄弟媳妇怀孕,关哥哥什么事,为啥溥仪这么紧张呢?

不过,兄弟媳妇生育后,溥仪却又变得非常高兴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旧照)

溥仪和弟弟溥杰是一母所生,都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

不过,溥仪在3岁的时候就被过继给同治帝,继承了皇位做了皇帝。

自那以后,溥仪便住进了紫禁城。

等溥杰见到溥仪的时候,溥杰已经9岁了。

谁知那一次见面,溥杰便因穿了明黄色的内袖,遭到了溥仪的训斥。

自那以后,溥杰便明白了君臣关系是什么了。从此后再见到溥仪,都尊他为“皇上”,哪怕是在做伴读的时候,溥杰也从没有逾越过君臣规矩。

溥杰的谨慎和忠心,让溥仪和他十分亲近,对他也非常信任。

清朝灭亡后,溥仪虽然保留着帝号和规制,但他却在紫禁城过着如同软禁般的宅男生活。

在帝师庄士敦对西洋的地理风物及科技文化方面的描绘下,溥仪对西洋颇为向往,然而他的留学愿望遭到了太妃及满清遗老们极力反对。

为了实现留学的愿望,溥仪曾将宫里的古董文物以“赏赐”的名义让溥杰偷偷带出宫去,并计划逃出紫禁城后,靠着那些古董文物达成留学的愿望。

只是,由于被父亲载沣识破了他的阴谋,最终没能成功。

不过,由此可见,溥杰绝对是溥仪最可信赖的好兄弟了。

(溥杰旧照)

1932年,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称帝。

然而溥仪发现尽管日本人兑现了让他做皇帝的承诺,但是他这个皇帝却只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就把追随而来的溥杰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溥杰培植一批自己的军事力量。

此外,溥仪对当时的现状也颇有不满,但苦于日本人的强横,他也只能在行为上略做挣扎。最大的反抗,也无非就是组建了一支“近卫护兵团”,结果还让日本人随便找了个理由给接管了。

日本人的强横还表现在插手溥仪的婚姻和子嗣上面。

在溥仪废掉了婉容的皇后之位后,日本人本想把日本皇族之女嫁给溥仪,一方面起监视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能生下日本血统的子嗣,那才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但溥仪不能生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所以日本人把眼光瞄向学成归来的“御弟”溥杰。

当时,溥杰已是有妇之夫。日本人为了达到目的,动用手段解除了他的婚姻,并安排他前往日本与日本华族嵯峨浩相亲。

对于日本人的安排,溥仪表示反对,并且勒令溥杰与一满人女子成婚。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贵为皇帝的溥仪连弟弟的婚事都做不得主。溥杰最终还是听从了日本人的安排,迎娶了嵯峨浩。

(溥杰与嵯峨浩)

溥杰没想到,他和嵯峨浩的婚姻却影响了他和溥仪的关系。

当溥杰带着嵯峨浩见到溥仪时,他看到溥仪不仅对嵯峨浩满脸戒备,甚至对他也一改往日的亲热。

后来,溥杰才知道,就在他归国前夕,日本人强迫溥仪签下了《帝位继承法》,而在《帝位继承法》的第五条就写着:“帝子孙皆不在,传弟兄及其子孙”,这正是让溥仪对他和嵯峨浩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显然,日本人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说溥仪的子孙要是没有,皇位就传给溥杰和他的子孙。

溥仪本就不可能有子孙,而溥杰也并不是日本人理想的傀儡皇帝,倒是溥杰和嵯峨浩如果能生下儿子,那才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亲善皇帝”。

细思恐极的溥仪明白嵯峨浩生子的那天,估计他就该“暴病而亡”了。所以当他看到美丽的嵯峨浩,实在笑不起来。

不仅如此,溥仪一直认为嵯峨浩就是日本人安排在他身边的间谍。因此他对嵯峨浩特别防备,同时他还认为溥杰和日本人已经达成了对他不利的阴谋。他从那时候起,对溥杰也颇为防备,就连说话都极为谨慎。

(溥杰和嵯峨浩)

当然,比起嵯峨浩的怀孕,以上根本算不了什么。

自从溥仪得知嵯峨浩怀孕后,他就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时刻担心嵯峨浩会给他生个大侄子出来,他就悲剧了。

为了排解心中的恐惧,溥仪不仅每天没完没了的卜卦,还默默祈祷嵯峨浩意外流产。

数月的提心吊胆,终于等来了“嵯峨浩母女平安”的好消息,在精神上饱受折磨的溥仪不禁喜极而泣。激动之下他马上给还在医院的嵯峨浩送上厚厚的一份贺礼,甚至还一改往日的态度。每天都遣人送去各式补养汤,对才出生不久的小侄女慧生更是疼爱之极。

只是让溥仪没想到的是,在生下慧生不久后,嵯峨浩居然又怀孕了。

嵯峨浩的怀孕再次让溥仪陷入了惊恐之中,好在苍天有眼,嵯峨浩再次“母女平安”,让溥仪高悬的心终于归于原处。

在这之后,嵯峨浩再也没有怀孕的迹象,这无形中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

倒是溥仪,由于添了两个乖巧的大侄女,心里非常高兴,渐渐也就解除了对溥杰的猜疑,兄弟关系又恢复到了从前。

这样一来,溥仪和溥杰夫妇的关系融洽了许多。而他也在心里接受了这位举止有礼,善良聪慧的弟媳妇。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等)

卫子夫自杀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和谁合葬了

卫子夫是造反的皇后,她没有资格陪葬茂陵。太子刘据起兵的时候,卫子夫将她的皇后玺绶交给太子,以方便他调兵。

卫子夫的玺绶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太子刘据利用皇后玺绶,先打开了长安牢狱,放出了犯人以充当士兵,又派人持符节调动了长水、宣曲两地的胡人起兵,让他们前来协同作战。又派人调遣护北军使者任安前来相助。

如果计划成功了,那么太子刘据肯定会提前登基,他不会给汉武帝任何反抗的机会。汉武帝将会成为第一个被儿子架空的实权皇帝。

不过很可惜,汉武帝虽然岁数大了,可是反应还比较快。他派遣手下人控制住了长水、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并且带着他们一同进入长安平叛。

与此同时,护北军使者任安选择作壁上观,太子刘据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而丞相刘屈氂这边的人马是越来越多。

最终太子刘据不敌之下,只好逃出了长安。帮助儿子造反的皇后卫子夫,此时已经是百口莫辩,只能选择自杀明志。因为她是造反的皇后,所以只给她草草安葬在了长安城南边的桐柏亭,此后也没有资格与汉武帝合葬茂陵。

汉武帝陪葬的人分为三部分。

  • 1、汉武帝最爱的李夫人,与汉武帝合葬茂陵。

汉武帝这辈子喜欢很多女人,也培养了不少外戚。其中有一段时间,非常宠爱李夫人,可是李夫人的命不好,在生下了儿子刘髆以后,就香消玉殒了。

这个李夫人可不简单,她的大哥是汉朝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李延年,二哥是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

李广利负责带兵讨伐大宛,两次征讨过后,终于让对方服软,将他们的大宛名驹赠送给汉朝,汉朝以后这才有了这种名贵的宝马。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汉书》

李夫人去世以后,是以王太后的礼节安葬的,因为她不是皇后,只是昌邑王刘髆的母亲。等到汉武帝去世以后,李夫人则被追封为孝武皇后,陪葬茂陵。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汉武帝的接班人是汉昭帝刘弗陵,他的生母是钩弋夫人,为什么刘弗陵不将自己的生母追封为汉武帝的皇后呢?

其实刘弗陵也是非常憋屈的,因为他做皇帝的时候,大汉朝不是他说了算,而是霍光说了算。钩弋夫人是犯了错被汉武帝赐死的,按照霍光的意思,当然不能被追封为皇后。如果钩弋夫人都能陪葬茂陵,那么卫子夫自然也可以,毕竟卫子夫是正牌皇后。

  • 2、汉武帝时代的天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是大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手里的权力一直被窦太后掌控,为了夺取权力,他必须要在军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

为此汉武帝想到了培养自己的外戚,卫子夫成为皇后以后,她的弟弟卫青也逐渐崭露头角,不断在军中建功立业。

曾经帮助汉武帝多次击败匈奴大军,彻底打服了匈奴人。龙城飞将,其实指的不是李广,就是卫青。卫青为人一生都比较谨慎小心,所以没有犯什么错,到死都没有得罪汉武帝,且为大汉朝立下了盖世功勋,自然是有资格陪葬茂陵的。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也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外甥,自幼就被汉武帝收入宫中抚养。霍去病很聪明,在汉武帝身边学习了不少兵法奇谋,之后又跟随卫青在军营中得到了锻炼。

所以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出征就大获全胜,此后在对抗匈奴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年纪轻轻就创造了封狼居胥的功绩。

因此汉武帝将霍去病加封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卫青同等。霍去病也成为了汉武帝最信任的将领。可惜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被罚前往外地军营,结果就在那边病死了,年仅24岁。

汉武帝那叫一个伤心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天才少年,就这么没了。为此汉武帝为霍去病风光大葬,将他安葬在了茂陵霍去病墓。

  • 3、辅政时代的两位功臣:霍光、金日磾。

霍光咱们都非常熟悉,他是霍去病的弟弟,因为霍去病的关系,早年就已经进入朝堂之中,跟随在汉武帝身边。

因为霍光做事十分谨慎小心,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错。所以汉武帝在临终前,将托孤之重交托给了霍光。

  1. 霍光因此成为了汉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霍光辅政期间,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他对汉武帝的忠诚是没话说的,刘弗陵英年早逝以后,霍光力排众议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立为皇帝。
  2. 结果刘贺不争气,霍光果断将他给废了。但是霍光一直在寻找汉武帝的子孙,其他皇室后裔他一个都不考虑,这才选中了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3. 霍光活着的时候,始终大权在握,刘询也只能唯唯诺诺。不过霍光没有谋反的心思,死后大权便交托给了刘询,刘询掌权以后,将霍光陪葬汉武帝的茂陵,他的葬礼规格,是按照开国元勋萧何的规格来办理的,可见汉宣帝对霍光还是充满感恩的。

奈何霍光的家里人不争气,他媳妇儿霍显毒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他儿子霍禹打算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结果被汉宣帝满门抄斩,但是这件事没有连累到霍光。

金日磾这个人,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就算是他的名字读音,其实我们也很难正确读清楚。他本来是匈奴人,而且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他怎么会陪葬茂陵呢?

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汉书》

金日磾被霍去病打败了以后,就投降了汉武帝。汉武帝当然非常高兴啊,认为这娃有前途,而且重用金日磾的话,可以让其他匈奴贵族们都有投降的想法。

为此汉武帝不断给金日磾加官进爵,加封他为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官职。在汉武帝病重后,金日磾和霍光一样,承担起了辅政的重任。

可惜金日磾在辅政的头一年就病死了,年仅49岁。霍光将他陪葬茂陵,那是为了日后自己也能陪葬茂陵做一个铺垫。

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